陳水扁痛批政院五大缺失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2月26日訊】台北報導,陳水扁總統廿五日在「全國行政革新會議」上,指出二二八放假爭議、九二一震災重建進度落后、高鐵影響南科厂房、中二高通霄至大甲路段落后卅%、「阿瑪斯號」漏油事件處理緩慢等五大施政缺失,對行政院嚴詞抨擊。陳總統強調,人民的期待落空,不滿情緒溢于言表,絕對是政府的責任和使命加重的最好鞭策。陳總統最后并以「張院長加油」、「各部會加油」,做為結語。

 陳總統致詞時,坐在一旁的行政院長張俊雄一臉嚴肅,拿著筆記本低頭專心記筆記,台下各部會首長臉色沉重,全場靜默。事后張俊雄表示,總統談話內容他事先知情,也沒有提出任何建議与修正,對于總統的指示,他一切坦然接受。

 對二二八休假爭議,總統痛責,掌握時間与成本是民間企業成功的要素,但政府卻沒有時間觀念与成本觀念的控管,讓人民承受沒有效率、沒有效能、沒有效益的后果。他還強調,如觀念不能突破,只讓行政革新在表面上看起來熱鬧,不僅缺乏使民眾信服的表現,更可能犯了令人失望的錯誤。

 陳總統也對九二一重建進度表示高度不滿。他表示,重建進度必須依時間表進行,政府絕不能坐視孩子沒有地方上課、民眾沒有道路通行。各項計畫時間表的落實及管考,就是目標管理能否完成的關鍵,對執行成效的獎懲,更應嚴格執行,要賞罰分明,行政部門絕不能鄉愿,更不能官官相護。

 陳水扁總統對于行政院未能及早介入高鐵影響南科的協調,導致華邦電子公司考慮撤出一事也表達不滿。他高聲指出,遇到這种事,行政院就應該提前介入因應,甚至直接處理協調;而不是任由兩個單位繼續各自堅持、夾縫其中的民間企業要自求多福。陳總統更直接批評,政府并沒有主動做到以國家的整体成長為立足點來管理。

 陳總統還具体指出,中二高通霄、大甲路段的工程進度落后卅%一事,是行政院未能及時補救,承擔不夠。如果走動管理落實,何以會拖到工程進度落后了卅%才來解決?陳總統強調,各种施政進度落后造成的結果,即便政府依法依約求償,社會成本損失,如何計算?民眾不會也不必去區分這當中的法律關系,人民只管沒有硬体建設可以使用,沒有預期的便利。

 行政院處理「阿瑪斯號」漏油事件的做法,也遭陳水扁批評。陳總統嚴詞表示,從事公共服務的人,絕對不應該坐視問題變成危机,事前就要能預見可能的問題,以消弭危机。即便在問題發生之后,也必須要在第一時机采取應變措施,將損害減少至最低程度。陳總統并質疑,「阿瑪斯號」漏油事件發生后,各部會有沒有馬上行動?跨部會有沒有相關協調?政府的危机管理,就必須要「急民之所急、急國家之所應急」。

 陳總統最后并呼吁,所有公務人員要永遠記得,議會的監督跟制衡,不是政府事情做不好的藉口。輿論的批判跟指教,是政府改革与進步最大的動力。人民的期待落空,人民的不滿情緒溢于言表,絕對是加重政府責任和使命最好的鞭策。


    相關文章
    

  • 陳水扁:”行政革新, 不是指哪個首長做不好” (2/26/2001)    
  • 陳水扁總統痛批新政府行政效率不彰(圖文) (2/25/2001)    
  • 扁痛批行政院效率低 (2/25/2001)    
  • 陳水扁總統痛批行政院五大施政缺失 (2/25/2001)    
  • 律師王清峰就慰安婦事件強烈譴責陳水扁政府 (2/25/2001)    
  • 陳水扁、張俊雄一唱一和 快馬加鞭 (2/25/2001)    
  • 陳水扁痛批官僚 (2/25/2001)    
  • 陳水扁高喊“張院長加油”“各部會加油” (2/24/2001)    
  • 陸委會對白桂林行程斷章取義 白欲辭台北大陸召集人一職 (2/24/2001)    
  • 阿扁:「已經損失了一個行政院長,不能再損失一個」 (2/24/2001)    
  • 快訊:兩蔣時代机密檔案 扁下周將解禁 (2/23/2001)    
  • 陳總統:自殺會感染 政府不漠視 (2/23/2001)    
  • 中共干涉陳水扁過境美國 (2/23/2001)    
  • 陳水扁表示歐盟統合精神 值得借鑒 (2/22/2001)    
  • 陳水扁得獎卻不能領獎 稱將是极大的諷刺 (2/22/2001)    
  • 与扁漸行漸遠 胡忠信出書道內幕 (2/22/2001)    
  • 陳總統將二度出訪中南美洲 (2/21/2001)    
  • 陳總統接見俄議員 談台俄中軍事關系 (2/21/2001)    
  • 陳水扁榮獲「國際自由獎」欲往丹麥領獎 (2/21/2001)    
  • 張俊雄吁北京用心感受我善意 (2/21/2001)
  • 相關新聞
    張俊雄吁北京用心感受我善意
    陳水扁榮獲「國際自由獎」欲往丹麥領獎
    陳總統接見俄議員  談台俄中軍事關系
    陳總統將二度出訪中南美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