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名聲也成為資產入股

標籤:

【大紀元2月4日訊】以艱苦創業、吃虧奉獻聞名全國的山東省平邑縣九間棚村党總支書記劉甲坤最近以擁有5.1%、价值120万元的股份成為“平邑九間棚農業科技園”董事長。令人惊奇的是,劉甲坤并沒有一分錢的資金注入,他是以“劉甲坤”這個名人品牌作無形資產計股的。

据《中國青年報》報導 ,10多年前,劉甲坤帶領村民戰天斗地,用汗水和血淚寫下震撼人心的九間棚新愚公傳奇。他的名字迅速傳遍全國,他本人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當選党的十四大代表、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997年,已成名的劉甲坤又克服种种困難,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進修學習,并順利畢業。

兩年多的“寒窗”生涯,讓他學到了寶貴的經濟管理和市場營銷知識,并結識了一大批科技界的專家。在這些專家的支持下,他于1999年秋在北京創辦起“北京九間棚農業科技園”,去年秋又在家鄉平邑租地480畝創辦了“平邑九間棚農業科技園”。

該園聘請多位國內著名專家作技術、信息顧問,主要培養繁育、示范推廣市場看好的名优果樹苗木。科技園的創辦得到各級領導及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与,目前已投入股資250余万元。 多年的學習和創業實踐使劉甲坤深刻地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信譽、名气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知名度和影響力已形成一种重要的名人資產,其商業价值不可估量。因而他在經營科技園的過程中大打名人品牌戰略,以名人品牌創產品和企業名牌。目前他在科技園擁有的股份价值120多万元,而且隨著總投資的增加,他的股值也“水漲船高”。劉甲坤同時認為,“劉甲坤”品牌不僅僅屬于他個人,因而他決定把所得利潤的10%上交村里,回報鄉親。

劉甲坤以百万身价入股,在當地產生了強烈反響。有人認為,劉甲坤以“吃苦奉獻”成名,以“名”入股求利就坏了“劉甲坤”的典型形象。但大多數人認為,在知識、技術、聲譽作為一种重要產權日益受到尊重和保護的今天,個人价值日益受到尊重和保護,“劉甲坤”入股無可厚非。名人就該是窮人、典型就該吃虧的社會偏見早該摒棄了。

轉自《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
    

  • 老勞模不變的心愿 (1/18/2001)    
  • 南京:企業不得安排勞模下崗 (1/18/2001)
  • 相關新聞
    南京:企業不得安排勞模下崗
    老勞模不變的心願
    大陸電動汽車保費高企 車主被逼賣車
    【時事金掃描】中共兩防長被控 北京突降冰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