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美反中﹖新加坡捲入漩渦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0日訊】 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三月底曾停靠新加坡新建的樟宜海軍基地﹐新國官方表示歡迎。中國雖低調地未公開回應﹐但部分媒體輿論對新國頗有微辭。中美因撞機事件的角力﹐對區域政治有深刻影響。

新加坡與中美關係密切﹐這次事件刻意保持中立和置身事外﹐但卻無法完全「脫身」。在撞機談判陷入僵局之初﹐《紐約時報》四月四日報道說﹐美國政府討論請第三方國家當調解人﹐新國是「最明顯的選擇」。美國官員認為新國官員多是在西方受訓的華裔﹐又與美國保持緊密的協商﹐最適合充當中美間的橋樑。但新國外交部發表簡短聲明﹐稱良好的中美關係是維持亞太區穩定與繁榮的關鍵﹐則美中能盡快化解問題﹐也間接否認受邀調解。

四月十日路透社報道資政李光耀接受德國《經濟週刊》採訪時﹐籲請美國在這次事件﹐對中國採取不妥協的立場﹐引起國際輿論嘩然。路透社引述《經濟週刊》報道說﹐李光耀稱﹕「就像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防範蘇聯及封堵其勢力擴張般﹐中國的勢力也須受到制止。」

報道說﹐李光耀擔心中國在經濟上越發強大﹐終將超越東南亞﹐因此他認為美國須長期駐守該區域。報道引述李稱﹐撞機事件引起中美角力﹐兩國關係將受到考驗。

談到中國對新加坡的影響﹐李光耀認為中國的勢力日強﹐終將給新加坡帶來壓力﹐使「新加坡在地圖上的這個小紅點顯得更渺小」。不過新加坡政府否認此報道。

訪問在撞機之前進行

李光耀新聞秘書四月十一日發表文告說﹐《經濟週刊》在三月三十一日訪問李﹐即中美軍機相撞﹙四月一日﹚之前﹐所以上述問題根本不可能在訪問中提出。不過《經濟週刊》堅持其報道是正確的。李的新聞秘書公開訪談紀錄﹐指德國記者擅加問題的做法錯誤。

當地政經界人士雖對中美撞機事件評論不多﹐但華文媒體成為海外華人專家和人民投書的場所。《聯合早報》的評論文章來自美國﹑法國﹑中國大陸等。擁有月均瀏覽量四千萬人次的聯合早報電子版﹐以「美國會向中國道歉嗎﹖」為題﹐設網上投票區。至四月十一日晚﹐已有超過七十八萬張票﹐其中百分之八十九的投票認為美國會向中國道歉。

──原載《亞洲周刊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李光耀:中國民主數十年後改變 (4/15/2001)    
  • 中共擴武破坏亞太穩定 (3/22/2001)    
  • 美對台軍售一事 馬英九反駁李光耀 (3/22/2001)    
  • 粒子: 解讀《新聞周刊》對李光耀就法輪功的訪談 (3/3/2001)    
  • 李光耀: 30年后中國將成亞洲最大的經濟体 (2/2/2001)    
  • 李光耀:發展經濟仍為中共首要目標 (1/28/2001)    
  • 李光耀: 天安門文件是真材實料 (1/28/2001)    
  • 【紀元特稿】 新加坡与北京「兩國一制」 (1/11/2001)    
  • 李光耀:兩岸可望复談 (1/11/2001)    
  • 李光耀:兩岸复談近在眼前 (1/9/2001)    
  • 廣東深圳將和新加坡加強高科技合作 (12/9/2000)    
  • 李光耀稱香港人須取信北京政制才可有所進展 (12/8/2000)    
  • 李光耀在抗議聲中完成典禮 (12/8/2000)    
  • 李光耀:有勇气到北京找江澤民抗議 (12/8/2000)    
  • 沒有人在李光耀頒發博士學位時扔雞蛋! (12/7/2000)    
  • 李光耀的「集郵」需百名保安護衛 (12/6/2000)    
  • 李光耀赴香港領榮譽博士學位路途不平 (12/5/2000)    
  • 印尼政治觀察家:瓦希德自卑眼紅 把一切「搞砸了」 (11/29/2000)    
  • 李光耀稱獲頒學位如集郵 (11/28/2000)    
  • 李光耀稱贊新航承擔責任是果斷作法 (11/6/2000)
  • 相關新聞
    李光耀:兩岸复談近在眼前
    【紀元特稿】  新加坡与北京「兩國一制」
    李光耀:兩岸可望复談
    李光耀: 天安門文件是真材實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