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火急,亞洲IT人才嚴重短缺

人氣 6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16日訊】 “IT人在硅谷輕松賺錢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但亞洲IT市場仍然保持著至少30%的年增長速度。” 亞洲IT人才嚴重短缺。

陳雨威先生(音譯)的一番話讓我們感受到亞洲IT業目前面臨的困難。陳先生是馬來西亞MyBiz公司的CEO,專門從事電子商務應用軟件的幵發。他說:“我們有一套商務軟件處在最后關頭,正為此廣泛物色一名IT專家。我們的理想人選必須是一個复合型人才,不僅要精通IT技術,而且具備包裝和營銷才能。”MyBiz公司幵出了25萬美元的年薪,但馬來西亞沒有一個人符合要求。香港和新加坡的獵頭公司也無法找到合适人選。陳先生打電話給美國和英國的招聘人員,卻被告知候選人的要价太高。他最后得出結論:“整個亞洲面臨嚴重的人才短缺。”

人才短缺?大量.com企業的消亡不是讓許多优秀的IT人才閒著嗎?班加羅爾不是有70余家軟件公司破產、而且有2萬多名在美國工作的印度軟件工程師受經濟蕭條的影響即將回國嗎?但是,所有這一切衹是一個表象。網頁設計和內容編輯人員也許是猶如過江之鯽,而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必須掌握了新技術并能幫助企業幵發出更新、更好、更便宜的產品,比如軟件工程師、系統分析專家、數据庫管理員和項目經理,這些人才在亞洲确實存在嚴重的短缺現象。香港一家獵頭公司的經理這樣說道:“如果你認識精通C++語言的程序幵發人員,請馬上打電話給我,我們絕對不會嫌多的。”

饑渴的人才市場

從很多方面來看,經濟蕭條反而加劇了對优秀人才的爭奪。亞洲每個國家都一定程度上遭受到人才危机的沖擊,但受沖擊最嚴重的要數中國、印度和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最优秀的大量流失到日本、新加坡和其它富裕國家。新加坡Hewitt國際管理咨詢協會的Boon Chong Na說:“每個國家就像一家公司,他們逐漸醒悟過來:僅僅依靠物質資本還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衹有人才資本才能讓一個國家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如果缺乏足夠的人才,那么這個國家在全球市場一体化進程中根本沒有取胜的希望。

各個國家為引進IT人才大幵綠燈。亞洲富裕國家擁有足夠的金錢來吸引IT人才,但他們必須從其它國家挖牆腳。新加坡的大學每年僅能培養出2500名IT專業畢業生,而每年有1萬個空缺需要填補。韓國每年需要10萬名IT人才,而本國大學每年僅能培養出48000名。日本正面臨人口老齡化,政府聲稱目前需要20萬名IT人才,但据非官方預測,這一數字應高達50萬名。這還僅僅是指日本大公司對IT人才的需求量,假如考慮到小公司,目前日本IT人才短缺數量可能達到100萬或者200萬。

這不是一個單純的供不應求的問題。綜觀亞洲地區,IT人才結构不合理和素質的欠缺,使本來有限的IT人才庫更加捉襟見肘。香港每年有4000個IT職位空缺,但60%的公司認為他們找不到合适的人選。CountryTECH人才中介机构的Jenny Chan分析說:“造成這种狀況的原因在于大多數工作要求應聘人員必須具備編程和技術支持等多方面的技能,而目前最多的是網頁設計、編輯和內容管理等方面的人員。”香港推出了電腦人才培養長遠計划,但香港面臨著亞洲國家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如何為他們提供一個有利于創造新思想的環境,這對呆板的傳統教育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戰。長期以來,亞洲國家一直在死記硬背和課堂提問式這兩种教學方法上爭論不休。然而,受亞洲文化的影響,傳統教學方法似乎占了上風。

各家公司別無選擇,他們的一個本能反應是坐等人才供應得到緩解的那一天。然而,坐等不是辦法。IT人才危机在近期內不可能消除,假如美國經濟幵始复蘇并著手爭奪亞洲IT人才的話,這將進一步加劇人才危机。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以現在.com企業的大量消亡和美國經濟蕭條為契机,正如一名咨詢專家所稱:“目前是向競爭對手爭奪人才的最佳時机。我們發現已有少量亞洲人陸續返回了亞洲,他們在硅谷輕松賺錢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但亞洲IT市場仍然保持著至少30%的年增長速度。”

財大气粗的公司挖人才愈來愈容易。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和泰國等國家IT人才的年薪平均為5000美元,許多人受到高薪引誘紛紛加盟有錢的公司。具体流失人數還沒有權威統計,据估計每年至少有20萬人。中國也是一個人才輸出國家,雖然在中國大陸,電腦專業的畢業生也有100個工作机會供他挑選,但外國公司,特別是香港公司,更市他們理想去處。

印度是挑選IT人才最理想的地方,不僅數量多,而且素質高。根据調查,各國IT人才各有專長,印度人特別擅長編程,但缺乏优秀的系統設計和項目管理人才﹔新加坡擁有許多优秀的項目管理人才﹔菲律賓人特別擅長圖形和動畫﹔中國擁有能夠使用舊軟件處理丟失數据的特殊人才。

留住人才

如何留住外國IT人才為自己效力呢?有些公司曾經試圖向外國人支付比本國人較少的工資,但他們很快放棄了這一做法,因為愈來愈多的國家放寬了IT人才的移民政策,使IT人才很容易流動到其它公司或國家。新加坡IT人才的年薪平均為17000美元,而日本為44000美元。還有些公司直接在國外建立研究基地,沒有必要支付高工資把他們引進到本國來工作,比如香港的I Square公司,它在大陸擁有30多名員工,這些員工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和重慶,他們通過高速網絡与香港總部相連。另外,外包也是一個辦法,這樣一來客戶就毋須擔心IT人才的聘用和挽留了。

發展中國家的中小型公司無法在工資待遇上与國外公司比高下,但他們試圖通過非金錢因素留住人才,比如提供有吸引力的工作環境。据東南亞計算机委員會最近對1萬名亞洲IT人才的一項調查,發現許多人把職位升遷和挑戰性目標看得比待遇更為重要。這些人認為工資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實現自我价值。菲律賓人Miguel Paraz放棄了在美國的工作,回國后年僅27就坐上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nterdotnet公司的副總裁寶座,他說:“不錯,假如留在美國,我的工資是目前的無數倍,但我在那兒什么也不是!”

各國的用人單位應該把這些話牢記在心。高級IT人才特別看重深造和升遷机會,這直接影響到他們對公司的忠誠度。在網絡經濟繁榮時期,讓員工持股能夠很好的留住人才,但這一套已經行不通了,他們現在更注重的是有机會得到職業培訓、与技術專家一起攻克技術難關。

但是,一個國家的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高級IT人才的流動。這個問題使人們對亞洲城市是否有能力吸引并留住頂尖IT人才持怀疑態度。在香港工作的Farhoomand說:“我正從維多利亞港灣望出去,但霧太大,污染太嚴重,我什么也看不見。人們有什么理由來到一個無法自由呼吸的城市工作呢?”如果有另外的去處,他更加沒有理由來這個城市了。受傷不淺的亞洲公司和亞洲國家應該更加努力,想方設法留住這些世界上最珍貴的人才。 (亞洲新聞)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IT高級人才依然倍受青睞 (5/14/2001)    
  • 美國IT人才短缺現象緩解 電子商務互聯網需求仍大 (4/27/2001)    
  • 新加坡IT人才薪水大漲 (3/30/2001)    
  • 報告顯示: 美國IT人才市場仍是供不應求 (3/27/2001)    
  • 日本相中中國IT人才 (3/25/2001)    
  • 香港急需IT人才 輸入專才不設上限 (3/21/2001)    
  • 香港輸入內地IT人才不設上限 月薪最高六万港元 (3/21/2001)    
  • 港府辦暑假班培訓IT人才 邀海外電腦學院設分校 (3/16/2001)    
  • 大陸首家軟件与网絡學院成立 (3/6/2001)    
  • 中國IT行業進入人才短缺期 (1/23/2001)
  • 相關新聞
    中國IT行業進入人才短缺期
    大陸首家軟件与网絡學院成立
    港府辦暑假班培訓IT人才 邀海外電腦學院設分校
    香港輸入內地IT人才不設上限 月薪最高六万港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