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瑜:野火燒不盡的「兩國論」

陶令瑜

人氣 3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8日訊】 有一些政策,它並不明著執行,但從制定的過程,到它被運用的方式,卻處處充滿爭議、落人話柄,像「兩國論」就是如此。

  自前總統李登輝於99年7月接受《德國之聲》專訪,首度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後,原本依既定進程正苦心建構的兩岸互動骨牌,頓時遭遇到突如其來的嚴重推擠;從中共稍後決定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原定10月訪台的時間無限期延長後,兩岸之間的劇本可說全亂了套,迄今都還不能將散落的骨牌收拾殆盡。

  而這一場紛亂,並沒有因為李登輝的下台而終結,照前陸委會主委蘇起的說法,扁政府的大陸政策,是「做而不說」的兩國論;他並直指「兩國論」是貫穿扁政府大陸政策的主軸,且扁政府是「照表抄課」,像外交部在護照上加註「台灣」的提議,即為具體實例;甚至,連當時負責幕僚作業,現在仍在扁政府任職的蔡英文、張榮豐兩人的非國民黨員身分,都成了蘇起佐證他想法的因素,認為正因如此,所以此研究對國民黨傷害最大。

  從事情的發展來看,蘇起的指控有其合理的推測,但事後諸葛的成份,也是有的。別忘了,蘇起那時是陸委會主委,再怎麼強調自己當時是怎樣地在決策核心之外,並深度剖析自己當時對「兩國論」是怎麼樣地憂慮:「那時候我就覺得危險」;但不爭的事實是,在李登輝提前引爆「兩國論」風波後,蘇起還是為這個他不認同的政策護過盤,甚至,還辯護得挺起勁兒的。

  於是,當今天蘇起跳出來,對「兩國論」說出他的心底話時,雖然局部解密當時的決策過程中的意見糾葛,但也讓人忍不住想:有多少政府官員在為政策辯護時,其實是口是心非的?

  在《李登輝告白實錄》一書中,李登輝當時如何指示研究「兩國論」、又如何決定披露的思考模式,都有相當完整的說明,但,這又真的是事實嗎?其實也不過只是李登輝的記憶、認知與事後的解釋罷了。

  而可以想見的,在李扁互動仍難掩「李規扁隨」的情況下,李登輝精心擘劃的「兩國論」,只要逮到時機,仍會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機會;而到時,被延燒到的又會是誰呢?

--轉自《新新聞》(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質疑兩岸共同市場理念助長兩國論 汪道涵不見蕭萬長 (5/15/2001)    
  • 前陸委會主委蘇起 語出驚人批判兩國論 (5/14/2001)    
  • 李登輝首提兩國論 (5/14/2001)    
  • 扁政府兩國論只做不說 (5/13/2001)    
  • 兩國論後 中共原擬派兵拿下烏坵 (5/11/2001)    
  • 陳水扁晤獨派直言不能說真話 (3/19/2001)    
  • 534個煉功點星羅棋布 法輪功10万遍布台灣 (2/24/2001)    
  • 苹論:讓港台關系擺脫政治枷鎖 (2/12/2001)    
  • 趙輝:“大批判”文化基因的特征 (2/3/2001)    
  • 張良任抵港履新 拒評兩國論 (1/30/2001)    
  • 連戰倡兩岸邦聯制 大陸批是新「兩國論」 (1/4/2001)    
  • 台海兩岸 盤馬彎弓 引而不發 (12/30/2000)    
  • 中時揭秘李登輝即興演出兩國論內幕 (12/18/2000)    
  • 新華社:台灣當局稱兩岸關系樂觀是自欺欺人 (12/11/2000)    
  • 中共媒体批評台灣有人重提兩國論 (12/11/2000)    
  • 李敖告李登輝「泄密案」7日在台開審 (12/7/2000)    
  • 中國《兩岸關系》發表署名文章 「一中」斗爭尖銳复雜 (11/27/2000)    
  • 朱邦造指責台灣 無改善兩岸關系誠意 (10/26/2000)    
  • 中共大公報:台灣新當局「慢」步「暗獨」也難寫二中 (10/7/2000)
  • 相關新聞
    張良任抵港履新    拒評兩國論
    趙輝:「大批判」文化基因的特徵
    苹論:讓港台關系擺脫政治枷鎖
    534個煉功點星羅棋布 法輪功10万遍布台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