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愛爾蘭三國嬰儿比較:中國小孩天生“乖”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8日訊】 中國孩子天生和外國孩子不同。這里講的不是外表上的,而是說在一些行為特征上存在著差异。相對于歐美白种嬰儿,中國嬰儿活動量、哭鬧和發聲都比較少,而且對外界刺激不做強烈的情緒反應。北大精神衛生研究所和哈佛大學、都柏林大學的學者近期共同做了《嬰儿气質特點的跨文化比較研究》,得出了這一結論。

  這一研究選擇了數百個只有4個月大的小嬰儿,分別選自中國、美國和愛爾蘭3個國家。結果專家們發現,這些小寶寶除了膚色、頭發和體態等外貌上的差別,連內在的气質也天生不一樣。气質是個性心理特點之一,是先天素質,具有穩定性,在個體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某种改變。心理學家認為嬰幼儿气質表現在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強度和喚醒水平。

  在北京、波士頓和都柏林,參加測試的研究人員和母親,都是先把嬰儿喂好并放松,放在嬰儿椅中。母親面帶微笑向下看著他們,如此持續1分鐘。然后開始分別給予一系列的各种外界刺激。讓嬰儿听已錄好的聲音,拿塑料玩具在他們面前擺動,還在他們頭的上方拍破1個气球,觀察他們的反應和舉動。這樣做時無論哪國孩子,男嬰都比女嬰愛笑,發聲次數也多。美國和愛爾蘭的嬰儿比中國嬰儿發聲次數更多。在喚醒他們時,美國嬰儿最快,其次是愛爾蘭,最后醒來的是中國嬰儿。

  中國孩子与白孩子惟一沒有差异的行為就是微笑。另外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哭泣更多,運動活動水平和煩躁程度,也是美國和愛爾蘭的嬰儿更強。其實早在30多年前,美國科學家就對1周歲的亞裔和歐裔嬰儿進行了比較,結果就是前者活動量比較小,較安靜、穩定,變化性也較小,易于形成習慣,并在不安時能進行自我安慰。這次的研究再次證明黃种和白种嬰儿生下來不僅體質上存在差异,心理上也存在著差异。

參加這項研究的北大精神衛生研究所的王玉風教授說:很難把4個月大的中國嬰儿在玩具運動听錄音帶講話時,發生較少運動活動性和哭泣的反應,歸因為他們有什么特殊的早期經歷所致,也就是說,這些區別不是因為生存環境的不同,中國孩子与歐美的白孩子先天气質就不同。他們屬于曾經彼此隔离繁衍了很長久的不同种族的人類儿童,歷史上歐洲人和亞洲人曾隔离繁衍了約4万年,經歷約1500至2000代人,可以料想有遺傳特點上的差异。因為在很多動物中僅需15至20代即可造成行為表現上的差异。王教授說气質無好坏,此研究主要是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對儿童身心潛能的開發提供科學的依据。(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科學家否認培育出轉基因嬰儿 (5/5/2001)    
  • 上海能圓“金融”夢嗎﹖ (4/29/2001)    
  • 遼宁一女子芳齡廿七卻體小如嬰 (4/26/2001)    
  • 泰國每年誕生5000名”愛滋嬰” (4/25/2001)    
  • 日本太子妃要培養世界首位“試管嬰儿君主” (4/24/2001)    
  • 錯嬰20年心酸母親欲討公道 (4/19/2001)    
  • 斯威士蘭森林惊現24具裸體女尸 疑是連環殺手所為 (4/16/2001)    
  • 大陸一個嬰儿賣价可達500美元 (4/15/2001)    
  • 哈爾濱一新生儿心臟居右側 (4/14/2001)    
  • 外星嬰儿降落人間 (4/14/2001)    
  • 新加坡為分開頭部相連嬰儿的手術牽動人心 (4/9/2001)    
  • 印尼不法集團箱運嬰儿賣到馬來西亞 (4/2/2001)    
  • 嬰儿,為他人生命而出生 (4/1/2001)    
  • 澳科學家:嬰儿之間能巧妙交流相處 (3/30/2001)    
  • 西西里島8個月大嬰儿在家中遭歹徒綁架 (3/30/2001)    
  • 大陸將有百分之八男人討不到老婆 (3/29/2001)    
  • 深圳三個月竟撿31名初生棄嬰 (3/28/2001)    
  • 母親樓上拋下嬰儿 警察接個正著 (3/28/2001)    
  • 傾听原野 (3/27/2001)    
  • 防止新生儿感染HIV的新技術 (3/23/2001)
  • 相關新聞
    防止新生儿感染HIV的新技術
    傾听原野
    傾听原野 人氣 3
    母親樓上拋下嬰儿 警察接個正著
    深圳三個月竟撿31名初生棄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