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年代:台灣民歌樂壇的底色

人氣 27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1日訊】6月6日是台灣現代民歌運動的紀念日。這個紀念日來源于1975年的6月6日,台灣“現代民歌之父”楊弦和他的朋友胡德夫在台北中山紀念堂舉行“ 中國現代民歌之夜”,從此拉開台灣現代民歌時代的序幕。台灣現代民歌運動雖成舊事,但它帶來了台灣流行音樂的真正發端。

  在越來越多台灣歌手和音樂人到大陸發展事業的今天,了解台灣現代民歌運動,從實用的角度來說能夠讓喜歡音樂的人們減少一些挑選的難度,當然,浪漫一點的人會說,他們從中發現了一個時代,一個被羅大佑們拋棄的時代。 
 
  童真時期的藝術往往最動人。二十几年來,台灣流行音樂在整個華語流行樂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樣也是世界流行樂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台灣流行音樂的真正發展,是20世紀年代的校園民歌運動造就的。

  創造歷史的人物開創一個時代

  60年代的台灣樂壇,音樂創作遠遠滯后于樂壇的發展,在歐美歌曲的熏陶下,涌現出了一批填補本土創作空白、極富創新意識的詞曲創作者,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庄奴与左宏元。70年代初,大量的女性歌手開始在樂壇上走紅,鳳飛飛、鄧麗君、甄妮、崔苔菁等歌手的走紅,無形中把台灣早期的流行音樂發展推向了另一個高潮。盡管此時樂壇上呈現出一派發展的勢頭,但翻唱之風依舊在樂壇上盛行,歐美文化的印記存留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此時,本土文化的覺醒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境地了。從1972年前后開始,楊弦、胡德夫、李雙澤等人開始在台北醞釀后來轟動全島的“現代民歌”運動。1973年,楊弦在胡德夫的演唱會上發表了由余光中的詩譜曲的《鄉愁四韻》。1975年6月6日,以余光中、徐志摩等詩人的詩為歌,楊弦与胡德夫在台北中山紀念堂舉行“ 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成為校園民歌運動開始的標志性事件;而這次演唱會所推出的9首歌曲均被收錄進楊弦于同年出版的首張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中,這張專輯也標志著民歌運動的正式開端,民歌時代由此正式開始。

  1976年12月3日,在淡江大學動物學院舉行的西洋民歌演唱會上,歸台的青年畫家李雙澤跳上台大聲質問:“為什么唱的都是西洋作品?我們自己的作品在哪里?”李雙澤向觀眾席投擲可樂瓶,并激憤地大喊“唱自己的歌”。台下的大學生立刻吶喊,贊同的聲音喊成一片。這就是著名的“淡江事件”,李雙澤代表所有熱愛音樂并且極富社會責任感的年輕人,喊出了台灣流行音樂史上最為有力的聲音。

  楊弦的《中國現代民歌集》雖然得到了大眾的肯定,同時也受到了許多衛道士的責難。當時各大報刊与高校紛紛討論這种被楊弦冠以“中國現代民歌”之名的音樂所引發的風潮,有守舊者甚至指出:這种歌既不中國也不現代,更不是民歌。對于社會上的种种指責,楊弦并不在意,在接下來的《西出陽關》等專輯中,他依舊保持了被人們指責為“不中國、不現代、不民歌”的個人音樂風格。楊弦的作品不僅在大學校園流傳,也波及到社會各階層,他對推動校園民歌運動風潮居功至偉,因此日后他才當之無愧地被人譽為“現代民歌之父”。

  楊弦之后,一大批對音樂抱有熱愛与責任感的年輕人紛紛投身于民歌的創作中,涌現出了葉佳修、蘇來、梁弘志、施孝榮、吳楚楚、彭國華、韓正浩、邱晨等一大批优秀的音樂人。民歌時代初期的作品往往以富于盛名的詩人作品為譜曲對象:既有正當其時的名家余光中、鄭愁予,也有新文學史上的巨匠胡适、徐志摩等,可謂風雅一時。
  
  “金韻獎”与校園民歌運動全盛時期

  對于70年代的民歌運動而言,楊弦、胡德夫、李雙澤等人無疑起到了不可取代的啟蒙作用,但真正使得民歌在社會大眾中蔚然成風傳唱風行的,還要歸功于1977年—1980年連續舉辦了4屆的“金韻獎”民歌歌唱比賽。“金韻獎”以大學生為對象,參賽曲目全部為原創,提倡清純質朴的風格。

  1977年,台灣的文化界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展開了一場鄉土文學的論戰,另一件便是開始舉辦第一屆“金韻獎”歌唱比賽。1977年第一屆“金韻獎”由新格唱片公司在台北舉辦,隨著“金韻獎”的不斷深入人心,一時涌現出了齊豫、李建复、馬宜中、邰肇玫、王新蓮、鄭怡、鄭華娟等校園民歌運動的代表人物。校園民歌在70年代逐漸深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這一過程中,唱片公司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新格和海山兩家唱片公司,在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史上,便有“新格派”与“海山派”之說。

  新格唱片是校園民歌運動中最為重要、最為著名的唱片公司,是在70年代初首家通過商業方式包裝、發行、宣傳民歌的唱片公司。對于每一屆金韻獎大賽涌現出的新人新作,新格均以《金韻獎紀念專輯》的名義推出合輯,為民歌運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在新格的陣營中,齊豫与李建复的名字也許是最令人回味的。齊豫1978年自“金韻獎”大賽脫穎而出后,立即被新格招至旗下。1979年,她推出了個人的首張專輯《橄欖樹》,表現出与市場流行截然不同的藝術气息。而專輯的制作人李泰祥亦是流行樂壇上的“獨樹异幟”,他与齊豫的合作,在民歌時代創造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曲風。專輯中的《歡顏》、《橄欖樹》被選定為電影《歡顏》的主題曲,專輯隨著電影《歡顏》的上映而成為當時樂壇關注的焦點,被譽為校園民歌時代的無可替代的經典代表作品。

  1980年,李建复在新格旗下所推出的首張專輯《龍的傳人》,把新格的發展推向了一個頂峰。1979年底,由于中美建交,加之中國恢复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台灣當局急切地尋找一种方式來安撫社會上一片緊張的气氛。這張專輯自“降生”那一刻起就被鍍造了一個政治的光環,從而形成了由官方一手操辦的流行風潮。一時,各大傳媒爭相播放,甚至“中影”都拿它做電影主題曲。但隨著歌曲作者的“叛逃”,作品旋即被宣判為禁歌。

  除了上面提到的齊豫和李建复外,包美圣的《包美圣之歌》、王海玲的《偈》、楊芳儀、徐曉菁的《楊芳儀/徐曉菁重唱專輯》、王夢麟的《獻給父親》等新格推出的專輯,均是校園民歌運動中極為重要的專輯作品。另外,施孝榮、鄭怡、馬宜中、王新蓮、木吉他合唱團等也均出現在新格的合輯中,新格當之無愧地在當時領導著民歌前行的方向。

  海山唱片在民歌運動中的作用雖然遠不如新格強大,但它在那個時代中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海山派”最為重要的人物就是由他們一手捧紅的女歌手蔡琴。早在專輯《出塞曲》推出前,她的作品《恰似你的溫柔》就早已在樂壇上深植人心。“海山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在民歌時代極為著名的創作型歌手葉佳修,由他填詞、作曲、主唱的首張個人專輯《葉佳修》,在校園民歌時代首開流行樂壇全能派歌手先河。這張專輯中的作品,使葉佳修所標榜的“鄉村風格”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鄉間的小路》、《踏著夕陽歸去》、《赤足走在田埂上》等作品均在歌迷中廣為傳唱。此外,海山所推出的合輯《民謠風》也在當時具有強烈的影響力。
1980年,“金韻獎”終于落下帷幕。在“金韻獎”謝幕之后,又產生了一個創作歌唱比賽“新金曲獎”,參加過這一比賽而被大家熟悉,并且在日后的台灣歌壇叱吒風云的人物,大家最熟悉的便是周治平与他的好友黃大軍。

  校園民歌運動的結束与延展

  1982年,台灣在社會文化方面最大的事件便是羅大佑第一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的出版,《之乎者也》被評价為“在台灣國語流行樂壇投下的一顆改變流行樂史的原子彈”,普遍的觀點是,羅大佑和《之乎者也》這顆“原子彈” 的引爆,終結了轟動一時的校園民歌時代(關于羅大佑在校園民歌運動中的地位以及他与這場文化運動的關系,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加贅述,本報將在日后作進一步探討)。但也有持不同觀點者,認為校園民歌運動的結束,應該是在1987年、1988年前后,樂壇上此時同時涌現出了王杰、趙傳、鄭智化、陳升、張雨生、伍思凱、黃舒駿等一大批优秀歌手,台灣樂壇也由此步入流行音樂的鼎盛時期。

  校園民歌運動所涌現出來的那批人才日后逐漸主宰了台灣流行樂壇:李泰祥兼跨古典樂与流行樂兩栖創作,作品日漸艱深,成為一代大師;李宗盛在他所在的木吉他合唱團解散之后進入滾石唱片長年操練,漸漸成為以樂風精致感性為特質的台灣樂壇首席制作人;吳楚楚創辦飛碟唱片公司以及日后他的好搭檔彭國華离開飛碟創辦丰華唱片,都為台灣唱片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進入90年代,20年前的校園民歌運動開始頻頻被流行樂壇所回眸。譬如滾石唱片1995年發行的一套合輯《滾石金韻民歌百大精選》与合輯《再別康橋》,以及張清芳的《留聲》、蔡琴的《民歌蔡琴》、孟庭葦的《純真年代》等翻唱專輯,都讓人們在事過境遷之后,在一首首動人的歌曲中,追憶那燦爛純真的年代。
  
  校園民歌時期重要唱片

  《中國現代民歌集》/楊弦
  《金韻獎紀念專輯》  /齊豫、李建复等
  《民謠風》  /潘安邦、李碧華等
  《橄欖樹》/齊豫
  《龍的傳人》/李建复
  《一千個春天》  /李建复、蔡琴
  《出塞曲》/蔡琴
  《包美圣之歌》/包美圣
  《偈》/王海玲
  《施孝榮》/施孝榮
  《獻給父親》/王夢麟
  《重逢》/楊芳儀、徐曉菁
  《小雨來得正是時候》/鄭怡
  《木吉他作品全集》/木吉他合唱團
  (摘自:南方周末)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紀元專欄】劉曉波:孩子——慈善秀的最好資源 (6/1/2001)    
  • 老謀子緋聞女主角又曝新“料” (3/9/2001)    
  • 台灣歌手郭嘉璐全新聲音帶你飛 (3/5/2001)    
  • 車站感人一幕:演奏著情歌等愛人 (1/23/2001)
  • 相關新聞
    車站感人一幕:演奏著情歌等愛人
    台灣歌手郭嘉璐全新聲音帶你飛
    【紀元專欄】劉曉波:孩子——慈善秀的最好資源
    任嘉倫官宣解約A股上市公司 消息登熱搜榜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