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業擋不住的誘惑

王伯慶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1日訊】 一年多來,不斷有報道說中國投資商大舉進入傳媒業。在网絡泡沫破滅之后,諸葛亮們開始預測誰是下一個投資“泡沫”?傳媒業被認為是下一個泡沫。目前投資商的主要目標是鎖定傳媒業的傳播渠道:如電視頻道、雜志和報紙,對它們注入資金進行股份化改造,一些媒體已經上市和接近上市。中國證券商和房地產開發商也把大量的資金注入到內容生產上,僅電視劇制作一項去年投入就達20億人民幣,因為電視劇的投資回收快,利潤高,業界說“連賣水果的都敢上”。

雖然中國法律規定,外資不能參股進入電視頻道、雜志和報紙,這几年通過扮演廣告公司和內容提供商的角色,外資已經滲入了中國媒體業:美國大片席卷中國的電影票房;最新一期《財富》雜志選擇了維亞康姆公司中國區總裁李亦非做封面,李亦非聲稱維亞康姆的MTV四檔節目已經進入5500万中國家庭,合作的有40家中國地方電視台。

雜志方面,法國公司支持《世界時裝之苑》,德國塔斯曼支持《車迷》,美國時代華納支持《世界都市》,韓國公司選擇《漂亮辛迪》,日本公司對應“瑞麗”系列,英國的《牛津科學世界》系列幫助《科學世界》。這些海外的媒體集團或提供廣告,或提供文字的中文版權和圖片資料,從收入和內容方面滲透傳播渠道。

在傳媒業的黎明之前,鬼子們告訴中國經理:“你們要悄悄的進庄,打槍的不要。”

資本是追逐利潤的,哪里有資本潮,哪里就有利潤在發香,在中國經濟發展与國營企業股份化中,傳媒業目前是碩果僅存的暴利行業。提起傳媒業,容易讓人先想到“新聞”,其實傳媒業主要是提供娛樂服務的。內容提供商,如電影、電視劇、專題片和電視欄目的制作商,賣的是播放權;傳播商,如電視頻道,則通過繳費收看,更多的收入是通過廣告實現。廣告收入是傳媒業支柱,中國大陸的廣告收入2000年是861億元人民幣,超過了港台,這就是新一輪投資熱所瞄准的金礦。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擴張,廣告收入會快速增長,前景看好。

在現行體制下,中國大陸的傳媒業受到政府管制,可以說是國營體制保持得最多的行業,在國營企業股份化熱潮中曾是“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媒”色當前,民營資本食指大動,從承包經營到參股改造,許多中國媒體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已經是紅皮白心蘿卜,几分姓“社”,几分姓“私”。

中國傳媒業有兩大問題,經營水平和內容質量。中國傳媒業在資本運作、生產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距离美國同業的水平相差太遠,也落在中國其他工業的后面。中國傳媒業的專業化分工程度不細不普及,許多電視台還是“小而全”的作坊水平,前店后厂,自產自銷電視欄目和專題片,甚至親自動手拍電視劇。而普遍地把產業的各個環節由專業公司來承擔,譬如廣告、文學策划、制片、傳播,是有利于提高制片效率、影視質量和降低成本。

購買電視節目要有好的判斷能力,而目前電視台的采購人員良莠不齊,加上國營體制,節目的質量与收購价格常常不一致。所幸全國每年有兩次電視節目展銷會,給節目的營銷競爭提供了机會。

另一個問題是內容質量有待提高。“雖然搞營銷要有网絡和經驗,內容質量好是最起作用的”,一位資深營銷經理如此告訴我。听導演們講,業內普遍認為中國影視業缺乏好作品,原因是沒有好的劇本。
要有好的寫手和題材,才會有好的劇本。目前主管部門對現實題材審查嚴格,為了降低經營風險,大家一窩蜂去寫古裝戲和武俠戲。從政府官員到普通百姓抱怨“電視劇除了古裝還是古裝”,可業內人士也只有一聲嘆息,几分無奈。

現實題材中愛情片風險小,但要搞點噱頭才有賣點,不能寫“三陪妹”就寫多情公子,于是屏幕上有了《一聲嘆息》、《牽手》等婚外戀片。大婆們告到“娘家”婦聯,說這些娛樂片是“宣傳誤導”,把偷情男女寫得如此真情實義,而大婆們在影片中卻好像收租的地主婆或是國稅局的黃臉姐,棒打鴛鴦散。
愛情片多了倒觀眾胃口。一位廣東的建筑包工頭,把錢包押在几個大牌影星上做了一個愛情片,片子沒賣出去,兩千万投資瞎了,這老兄在家里從二樓跳下來,把腿摔坏了。所以你可以不拍古裝拍紅裝,但自家的樓房不能修得太高。

雜志業也有內容質量問題,流行“媒”毒病。与經營電視頻道、网絡和日報相比,雜志是投資少操作簡單,于是不少人產生了玩票或撈一把就走的心態,對市場不認真調查,他們被稱為“文化流竄犯”或是“媒體病毒”,經常更換雜志或同時為几家雜志工作,沒有心思和精力去做好品牌。

中國傳媒業的市場誘人,經營水平低和內容質量差這兩個問題也給了有志者兩大机會:投資于中國傳媒業的下游資源,如電視頻道、雜志等,推動其產業化和市場化,會改善經營,而下游資源的市場化會加強對上游資源即節目的競爭,优質优价鼓勵節目內容質量的提高。所以做節目或頻道,都有机會成功。做頻道的投資大盈利大,做出品牌后收入穩定,公司可以上市;做內容的投資小創意才能要求高,暴利和賠本的机會都有。

無論是做哪一環節,中國傳媒業都是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領域,對于尋找挑戰的企業家來講,中國傳媒業的誘惑就在于此。正如美國人所說,No business is like show business。

(傳自美國華盛頓州)

原載《聯合早報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申奧衝刺 北京嚴防醜聞資料外泄 (6/30/2001)    
  • 陳凱歌放言:《貂嬋》將引發時尚風暴 (6/30/2001)    
  • 中共獨裁下的中國傳媒界的悲哀 (6/29/2001)    
  • 莫文蔚解析她健康美麗的秘訣 (6/29/2001)    
  • 周星馳不計酬勞  樂意當禁毒之星 (6/28/2001)    
  • 中宣部數大陸傳媒十宗罪 (6/27/2001)    
  • 中共控制傳媒獨步天下 (6/27/2001)    
  • 台灣民進黨主席謝長廷獲准訪港 (6/27/2001)    
  • 江澤民禁傳媒收集腐敗醜聞、重要案件、天災人禍 (6/27/2001)    
  • 京滬爭奪遠華案走私資產 (6/26/2001)    
  • 趙薇﹕未來的他,還在期待中 (6/26/2001)    
  • 美國國家安全局新竊密手段最新披露 (6/25/2001)    
  • 謝霆鋒禁王菲穿低胸衣服 (6/25/2001)    
  • 戴妃弟弟首次公開戴妃鮮為人知的照片 (6/24/2001)    
  • 李玟稱中文歌比英文歌還難唱 (6/23/2001)    
  • 中國體壇10大富豪排行榜 (6/22/2001)    
  • 身份證替代戶口簿? 一條假新聞全國都心跳 (6/22/2001)    
  • 葉家興:媚俗的上海熱與失衡的媒體 (6/21/2001)    
  • 【紀元專欄】 劉曉波:大陸新聞界的“良心”被挖 (6/20/2001)    
  • 中国十大最高收入体育明星排名榜 (6/20/2001)
  • 相關新聞
    中国十大最高收入体育明星排名榜
    【紀元專欄】  劉曉波:大陸新聞界的“良心”被挖
    葉家興:媚俗的上海熱與失衡的媒體
    身份證替代戶口簿? 一條假新聞全國都心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