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与李安

弱智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1日訊】 前兩天,在電視上看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儀式,正好有那么一會儿姜文和李安同時出現在領獎台上,一位是作為頒獎人,另一位是作為受獎人,倆人都對在場的觀眾說了几句話。因為對這兩位大導演一直有興趣,我仔細琢磨了他們說的話。越琢磨,我越覺得倆人言談中反映出的差別有意思,耐人尋味。

姜文是作為最佳導演的頒獎人上台的,當主持人問到他對香港金像獎的印象時,他的臉上露出那种他慣有的半真不假的微笑,說:“我覺得很熱鬧,也很長。”這兩句話透出他對香港電影界的不以為然。當然,接下去他正了正臉色,說了几句還算是真心的客套話。然后是李安導演作為最佳導演的受獎人上台領獎。我在電視上見過李安導演領過几次獎,每次都有种感覺,覺得他不是一個在公共場合顯得很自如的人,他就沒有姜文那种瀟洒狂放的魅力,難怪他最后沒有做成演員。但是李安導演也很特別,他的不自如很富有連貫性,無論是在奧斯卡這樣令全球電影人士心儀的大獎面前,還是在台灣金馬獎或香港金像獎這樣比較區域性的獎面前,他都顯得比較拘謹,這說明他的拘謹是真的,而且他不勢利。他說的話也很謙虛,他說《臥虎藏龍》實際上是一部港片,香港金像獎能將獎頒給他,說明他學得還好(大意如此)。我覺得在這里,兩位大導演對香港電影文化的態度的不同是很清楚的,就是說,李安導演的態度是一种包容和尊重的,姜文導演則是排斥和輕視的。

我這樣說當然不是僅憑這一次印象。多年以前,早在我還沒出國之前,就記得在一份報紙上看到姜文先生說應該把台灣和香港的娛樂界叫做“台灣地區文工團”和“香港地區文工團”。當時,我也正對台灣香港的電影音樂在大陸的泛濫很不以為然,覺得他說得很解气。后來(也許是之前)我又看到一份報道,說姜文先生在美國一家中餐館吃飯,侍者用英文問他要什么,他勃然大怒,責問侍者“你是不是中國人?為什么不說中文?”當時,我也覺得他罵得好,有民族骨气。當然,現在明白那侍者可能也拿不准他是否是中國人才說英文的,畢竟,和中國人相像的還有很多亞洲人。當然,姜文先生那趟旅美受了許多美國佬的刁气,在好萊塢竟被邁克爾道格拉斯誤認為是香港的功夫明星。后來回國后,專門找到記者,說了許多情緒化但十分語重心長的話,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對世界已經知道的很多很多,世界對中國知道的仍然很少很少。”當時這句話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以至于我在出國后的最初几年時常把美國佬當鄉巴佬看,也傷害了一些比較敏感的美國佬的自尊心,當然,這些容易被傷害的美國人通常也是一些沒見過什么世面的。現在,我知道姜文先生的后半句是對的,但前半句并不准确,應該是,“我們自以為自己對世界知道的很多。”而且我們心目中的世界就是美國,或許還有歐洲。

公正地講,姜文先生在美國受到的冷遇對他是不公正的。姜文先生是位極具藝術才華的人,他演的每一位角色都各具特色,深入內心,令人難忘。他導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也是我近些年看到的大陸最好的片子。那些混混們穿著軍大衣跳“天鵝湖”的片斷用時下流行的文學術語來說,就是極具顛覆意味。姜文先生身上有股野气、狂气和癲气,這些和他藝術家的身份十分吻合。我很早就覺得他身上有种特質与毛澤東很像,就是這几种气和在面對對外部世界世界時的一种基本態度。這种態度是十分中國化的,是許多有大才气大志向的人在面對一种更強大的對手而且這對手又視他們如無物時所采取的一种態度。這种气和態度可以是創造性的,也可以是毀滅性的。

假如姜文先生的這种態度沒有代表性,我可能就不會在這里提到他了,畢竟他是一位藝術家,而且是位極有才气的藝術家,藝術家狷狂一點,情緒化一點都是正常的。問題在于,他這种情緒在中國人中極具代表性,尤其在許多留學生中,絕大多數人并不是什么藝術家,也沒有那么高的才气,但卻有這份心气;也都存在著對歐美一股卯足了勁比拼,而對其他非歐美文化不屑一顧的勁頭。這就有些問題,因為這里面有點錯位。記得有一次,我和一位美國人談政治,我很驕傲地提到毛澤東是一位大詩人,他很委婉地說,他們美國人是不會選一位詩人做總統的。這也許有些道理,希特勒早年也想做畫家,沒成,后來從政,毛和希氏將國家治理得如何,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兩位也都出身低微,早年被人忽視,頗有些難言之隱。因此,我們不能將藝術家的一些情緒化的東西來管理國家及我們自身的生活。

當然,也不是所有藝術家都是這么狂和情緒化,比如說李安。對李安,我還有份更親近的感覺,因為他應該算是我們留學生中出來的,雖說是台灣人。他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平穩,誠懇,不浮躁。活儿做得非常地道,不管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盡管選得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題材,但處理中透出個人獨特的理解。比如,《推手》一開始就讓人感受到表面的平靜下面一种讓人難以忍受的張力,相信許多對東西方文化沖突有切身體會的人都會對這种氛圍有种熟悉的感覺。《臥虎藏龍》從頭到尾洋溢著一股純粹中國性的詩意。而《理智与情感》又是地道英國式的。看李安不能被他表面的平和所蒙蔽,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有一股潛在的激流。《臥虎藏龍》這個名字絕不是偶然得來的,不僅是他的電影,也是他個性的反映。李安對中國文化的愛是博大的,同時他對世界文化是包容的,他對女性,對同性戀的態度也體現了一种現代人的態度。我認為,李安是東西方文化比較正面影響下的一种產物,他面對世界的基本態度有許多令人深思的地方。這也是他能為東西方廣泛接受的一個原因。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我可能更偏愛一點姜文的作品;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我更欣賞李安導演對世界所采取的一种態度,一种包容的,非勢利的,不卑不亢的態度。記得傅聰先生曾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我們中國人是了不起的民族,人人都有“彼可取而代之”的念頭。這里就是李安電影中的虎和龍。這种虎龍之气既可成為一個民族和一個人的奮發向上的動机,也可成為一种巨大的毀滅性能量,關鍵看我們怎么利用。李安先生就用得很好。其實,姜文先生雖然表面上狂一點,他將這些也用得很好,否則他不會做出那么多好的藝術作品出來。怕就怕那些除了這种龍虎之气之外便別無所長的人,在外面受了刺激便想辦法找補償。這對個人的心理將會產生十分負面的影響,如果這些气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勢力,那其破坏性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轉自大陸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陶虹描述夏雨:懂事的男孩長大了 (6/29/2001)    
  • 從投資者狀告姜文看中國電影淪落的病根 (6/25/2001)    
  • 与姜文擦出火花? 章子怡將出演《第一爐香》 (6/15/2001)    
  • 姜文的“接班人孫紅雷訴情怀:歌舞是特長 拒絕玩抽象 (6/14/2001)    
  • 一少年面臨生死關口 (6/11/2001)    
  • 趙薇將在《天地英雄》中与姜文演對手戲 (6/11/2001)    
  • 姜文訪談:電影市場從不拒絕好電影 (6/7/2001)    
  • 觀大宅門有感: 阿Q在宁式床上打滾的身影 (6/5/2001)    
  • 《尋槍》引人注目 且听姜文細說 (6/3/2001)    
  • 姜文能否出演《英雄》未成定數 (5/23/2001)    
  • 在拍戲中度日 趙薇:北京沒有家的感覺 (5/21/2001)    
  • 与張藝謀再次握手 章子怡將出演大片《英雄》 (5/10/2001)    
  • 姜文愈導愈迷茫 (4/30/2001)    
  • 好萊塢電影元素齊備 姜文宁靜攜手《尋槍!》 (4/26/2001)    
  • 姜文——人如其文 (4/18/2001)    
  • 幾大美女共同拍片 你會看哪個 ? (4/6/2001)    
  • 姜文、葛优、馮小剛拍志愿廣告 (3/30/2001)    
  • 姜文:《臥虎藏龍》是20年前的東西 (3/30/2001)    
  • 姜武暢談与哥哥姜文的兄弟情 (3/29/2001)    
  • 姜文葛优出演青年志愿者 (3/28/2001)
  • 相關新聞
    姜文葛优出演青年志愿者
    姜武暢談与哥哥姜文的兄弟情
    姜文:《臥虎藏龍》是20年前的東西
    姜文、葛优、馮小剛拍志愿廣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