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降价降出禍

從商業角度看AMD和INTEL的CPU价格策略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3日訊】上周,AMD發布了該公司的利潤警告,它的兩個主要市場,包括處理器市場和閃存市場,都發生了萎縮,公司將不能達到第二季度預計收入目標。AMD的股价隨即在華爾街大跌,其近期走勢前景頗顯黯淡。

兩敗俱傷的較量

即使是在現在美國工業不景气的大環境中,這樣的消息還是陡然給人一种震惊,AMD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無疑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既然AMD确确實實已經從英特爾的手中搶到了市場份額,但這樣的胜利究竟具體體現在何處呢?

自從AMD發布了阿思龍(Athlon)后,AMD在市場上收入增長基本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它的毒龍和阿思龍的銷量越來越大,即使是一些一貫支持英特爾的PC厂家都開始考慮長期使用AMD的CPU來配置電腦。而在零售市場方面,AMD的市場份額也開始大大增加。英特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得不大幅度降低自己的系列產品价格。

表面上看來,這是個很不錯的現象,市場的競爭帶來了CPU工業的繁榮,但實際上,AMD和英特爾都面臨著嚴重的CPU銷售業務的利潤問題。本年度以來,AMD和英特爾都沒有達到預期的銷售目標。形成這种情況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產品的价格。

縱觀國內和國外,整個處理器市場看起來都越來越以价格為中心,沒有形成一個可以長久維持的商業贏利模式,或者說逐漸失去了以往的高贏利性商業模式。CPU產品的价格一降再降,不同頻率之間的產品差价也越來越小。市場上甚至出現了AMD的毒龍的風扇价格往往會影響CPU本身的銷售成本的有意思的情況。

為了提高市場份額并希望擠垮對手,AMD和英特爾輪番在他們的价格政策上大做文章,不斷砍掉他們的產品价格,同樣也砍去了他們的產品利潤。雖然競爭永遠是會存在的,但這兩個公司在与對手激烈競爭中,同時也大大損傷了自己的元气和利益。

當前CPU市場上于以往明顯的不同在于,兩個主要的CPU公司都將“存在強大的競爭力量”列為削減价格的主要原因,而沒有像以前一樣使用產品的速度頻率和配置作為制定价格的主要依据。市場競爭當然可以作為主要的考慮因素,但它絕不是唯一的因素。大多數商務人士都知道維持一個長期贏利的商業模式并确保你的產品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從現在的局勢看來,AMD和英特爾都似乎忽略了這個常識性的規律。

另外,為了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兩個公司在其商業策略上都使用了非常敵對的態度,CPU的价格的制定并沒有完全考慮到潛在客戶的消費水平。一個商業組織的市場調查顯示,五月份全球半導體的銷售額比四月份減少了7.3%。最新的統計數字表明,今年5月全球計算机芯片的銷售額達到159億美圓,比去年5月減少了20.1%。盡管計算机芯片制造商們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到去年年底,全球仍舊有很多積壓的存貨。根据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的報告,這樣的滑坡在美國市場、歐洲市場和亞洲市場,都有很明顯的體現。今年五月份,美國芯片市場銷售額比4月份下降了10.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2.1%。歐洲市場銷售額比四月份下降了7.8%,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6.6%。亞洲市場銷售額比四月份下降了4.5%,比去年5月下降了16.6%。盲目地因為競爭而降低利潤率,無疑將會在大局上造成負面的影響。

如何找到贏利空間

時代無疑已經不同了。在90年代末,CPU芯片的頻率的分別就是价格的分別,不同頻率之前的CPU存在著較大的价格差异。人們往往會羡慕那些擁有比自己的CPU頻率更高的芯片的人,而絞盡腦汁將自己的CPU超頻以減少那几十兆赫的差价,在那時也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事情。而現在的CPU市場几乎達到了价格的同一,900兆赫的毒龍和1.2GHz的阿思龍的差价竟只有100多元。英特爾同樣也是這個情況,1.4GHz的奔騰4和1GHz的奔騰3的价格差异也非常小。這遠遠背离了以往的規律。在人們都竭盡辦法去最大地挖掘自己的CPU的能力的年代,對商家來說,CPU頻率的差异,就代表著利潤的差异。雖然技術的進步縮小了CPU的生產成本,但這种低价格的泛濫肯定會嚴重影響到產品的贏利能力。

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市場的消費和价格結构吧。市場上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消費觀念。商業用戶或者家庭普通用戶都希望能夠買到最實惠的產品,就像英特爾的賽揚和AMD的毒龍這樣的CPU系列。在基本的商業軟件應用和网絡瀏覽功能上,一塊毒龍900就可以大大滿足需求了。在這种情況下,CPU頻率的提高并不能帶來明顯的實用性能的體現。

与之相反,要求高性能的家庭娛樂功能的消費者或工作站使用者的要求是速度越快越好。他們使用的程序和游戲需要更快的CPU來運轉,他們也樂于為更高端的產品花錢。但實際上,AMD和英特爾都沒有將高端市場作為可能的贏利區,或者說已經放棄了這一個想法,他們的高端CPU价格甚至還不如一塊好一點的顯示卡來的貴。

為了看清市場的贏利空間,CPU公司必須認識到,雖然性价比在普通消費者中很重要,但在更高端的高性能工作站市場,价格相對于性能來說遠遠不及在普通市場來得分明。就算是普通消費者,能夠出高价來購買高性能CPU者也大有人在。英特爾好像已經因為過于激烈的競爭擯棄了以往的商業模式,這也是硅片經濟的常用贏利模式:用高端市場的贏利來補貼低贏利產品的虧空。而對于提高技術含量來提升產品价值的CPU工業來說,過于頻繁的薄利多銷只會影響到潛在的利潤渠道。

如果一個專業圖形制作者愿意為一塊高端圖形卡付5000塊錢,更不用說一個高級玩家愿意花3000多塊去買一塊GeForce3,為什么最快的阿思龍1.4才价格不到2000塊呢?一部分原因在于市場激烈的競爭,產品的本身价值被遠遠低估了,而其利潤的空間被競爭擠到了最小。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大局觀的市場策略。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本文的觀點也許會比較奇怪,因為价格的下降無疑會增加更多的購買者,而用戶也會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惡性競爭潮流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以及今后對CPU工業的影響。現在的CPU价格确實便宜,產品种類又多,但如果到后來導致市場和CPU工業的萎縮,現在的競爭和降价并不是件好事。

(eNews專稿)(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分析:英特爾和AMD公司為何芯片銷量會上升? (7/19/2001)    
  • 英特爾第2季盈利大跌76% (7/18/2001)    
  • Intel下半年發動閃電戰 Pentium 4 將成為主流芯片 (7/18/2001)    
  • 評論:誰會成為大陸PC新一代霸主? (7/18/2001)    
  • 評論:筆記本電腦為何不能用台式“芯” (7/18/2001)    
  • Intel部分芯片降价 最高降价幅度達37% (7/17/2001)    
  • 評論:給“芯片熱”潑點冷水 (7/17/2001)    
  • 新品將上市 英特爾芯片將降价銷售 (7/17/2001)    
  • 時評:誰能挽救摩托羅拉? (7/16/2001)    
  • 柯達新技術:使用電視看數字照片 (7/13/2001)    
  • 記者再訪厂商:筆記本電腦能不能用台式CPU? (7/13/2001)    
  • NEC將于2003年採用0.10微米的工藝 (7/12/2001)    
  • 內存疲軟 芯片价格下跌AMD遭遇寒流 (7/11/2001)    
  • Xeon芯片出現瑕疵 Intel暫停發貨 (7/11/2001)    
  • 美林公司預測全球芯片業將在2002年复蘇 (7/11/2001)    
  • 《新科學家》﹕未來嬰儿將在由電腦控制的芯片上誕生 (7/11/2001)    
  • 藍色巨人IBM和Intel:誰的芯片跑得快? (7/10/2001)    
  • 大陸首枚實用化CPU芯片問世 (7/10/2001)    
  • 大陸業內人士曝出黑幕:筆記本電腦偷換了良“芯” (7/10/2001)    
  • IBM和INTEL:看看誰的芯片跑得快? (7/7/2001)
  • 相關新聞
    IBM和INTEL:看看誰的芯片跑得快?
    大陸業內人士曝出黑幕:筆記本電腦偷換了良“芯”
    大陸首枚實用化CPU芯片問世
    藍色巨人IBM和Intel:誰的芯片跑得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