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中國熱的人豈能再走火入魔?

《 自由時報 》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5日訊】 台灣行政院主計處昨天發佈六月份失業率已經竄升到四點五一%,失業人數達到四十四萬二千人,估計遭到波及的總人數突破一百萬人,也就是全台灣每二十人就有一人受到失業問題影響,這還不包括隱藏性失業人口在內,情況可謂十分嚴重。但是,剛剛開幕的經濟諮詢發展委員會中,卻有人對民間疾苦視若無睹,不但把鬆綁戒急用忍、開放兩岸三通、追求一中共識當作挽救經濟的萬靈丹,有人甚至提議到中國召開經發會兩岸小組分區座談,這些人的言行與走火入魔簡直沒什麼兩樣。

 根據主計處分析,六月份失業率如此之高,主要是因為企業關廠歇業緊縮人力,總計光是關廠歇業而失業的人數便達到二十萬一千人。更令人擔心的是,主計處官員表示,七、八、九月是求職旺季,預估未來三個月的失業率都可能會超過五%。而今年一至六月的就業人數為九三八萬三千人,比去年下降零點七七個百分點,創下民國七十九年以來的最大降幅。台灣企業關廠歇業有增無減,原因顯然在於企業紛紛外移到中國投資。所以,防止企業繼續外移與解決失業問題,是息息相關的。

 令人遺憾的是,有些參加經發會的人士依舊對此現象無動於衷。攸關民眾生活的失業問題小組,經發會委員顯得興趣缺缺,只有十三位委員願意參加,在經發會分組中人數最少。即此一點就可以看出,當前最嚴重的失業問題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經發會的討論也不無可能會模糊掉焦點,從而對振興產業、發展經濟、創造就業產生不利影響,更不要說落實經濟優先、投資優先、台灣優先三大目標了。

 在日前舉行的經發會預備會議中,有些委員不斷提及鬆綁戒急用忍、開放兩岸三通、追求一中共識,似乎不談這些問題就無法拚經濟,而且似乎達不到鬆綁、開放的共識,台灣的經濟就沒救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大家都知道,要挽救台灣經濟衰退,最重要的是改善投資環境,開拓投資機會,健全經濟體質。換言之,經發會尋求拚經濟之道,應當是由內部問題著手,而不是捨本逐末談論兩岸經貿等外部問題,否則經發會乾脆集中討論兩岸經貿問題不就得了。

 老實說,經發會裡隱隱發作的中國熱,只不過是部分政商人物感染中國熱的投影。過去一年來,有些政商人物耽溺於追求一中共識,並且熱中於推動中國投資,即使台灣產業大量移往中國、資金不斷流往中國已經造成明顯的後遺症,這些人也不當一回事。尤其可議的是,明明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與日俱增,中國也利用台灣經濟衰退大搞經濟統戰,這些人還以不切實際的中國迷思為台灣經濟問題把脈,將中國視為台灣經濟唯一的希望。其中,不少立法委員除了打道北京朝貢,還成立類如「海峽兩岸合作發展基金會」、「台灣海峽兩岸聯合經貿協會」、「跨黨派台商權益促進會」等組織,以便利奔走於兩岸。反倒是,他們對於面臨失業威脅的選民,卻表現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度。我們不禁要問,這些立法委員到底是台灣的民意代表,還是中國的民意代表?

 在這種背景下,乃出現一個極為奇怪的現象。自從六月十七日經發會籌備會達成「不處理意識形態相關議題」以來,直到日前經發會預備會議揭幕,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論調指出,凡是專注於探討振興台灣產業、發展台灣經濟、創造台灣就業機會,就被某些人扣上固守意識形態的大帽子。至於那些人高談闊論鬆綁戒急用忍、開放兩岸三通、追求一中共識,則不准別人批評為意識形態框框。我們不禁想問,就經濟談經濟,為台灣人解決失業問題,難道是不可碰觸的意識形態禁忌嗎?頂著中國迷思以政治談經濟,毫不顧念台灣人失業之苦的論調才能在經發會暢所欲言,這是哪一門子的道理?

 經發會預備會議召開之日,正是台灣失業率創下新高之際,此事雖不是我們所樂見,但也適時提醒召開經發會的核心意義。台灣屬於外向型經濟,經濟發展自然不能閉關自守,但任何發展都要以健全體質為前提,是毋須爭辯的。今天,台灣經濟困境主要是由於產業疲弱不振所引起,經發會應當就此尋求脫困之道,在吸引投資、活絡工商下功夫,從而解決民眾的失業威脅。唯有如此,經發會所獲共識,交給行政、立法部門徹底執行,才真的能夠對拚經濟有所貢獻。如果不此之圖,盡在毫不相干的問題打轉,不僅經發會可能一事無成,甚且會讓產經危機更加無可救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紀元專欄】 鄭義:向院士們扔一隻白手套 (7/25/2001)    
  • 姚軒鴿:良知的傾瀉——黃鍾《消除隔離》讀後 (7/25/2001)    
  • 麥當勞特許經營將于明年登陸中國大陸 (7/25/2001)    
  • 劉文瑞:對法治的曲解在中國社會盛行 (7/25/2001)    
  • 黃鍾:消除隔離——中國戶籍規制的改革 (7/25/2001)    
  • 劉文瑞:申奧將把中國人的“精神”帶向何方? (7/25/2001)    
  • 唐昊:中國社會變化中的政治冷漠 (7/25/2001)    
  • BBC新聞分析:高瞻案在美引起震動 (7/25/2001)    
  • 高瞻被判10年:丈夫震驚華府不滿 (7/25/2001)    
  • 美國政府為高瞻覃光廣獲釋努力 (7/25/2001)    
  • 把足球當做一种職業一种生活-海東談人生領悟 (7/25/2001)    
  • 李少民已遞解出境 (7/25/2001)    
  • 男籃亞錦賽中國隊126:67狂胜日本隊 (7/25/2001)    
  • 中國籃協對“打架事件”處罰 張成被停賽 (7/25/2001)    
  • 美擬外交層層施壓促釋高瞻 (7/25/2001)    
  • 上半年大陸保險市場大幅成長 保費收入逾一千億元 (7/25/2001)    
  • 港商涉騙2.5億內地被拘 (7/24/2001)    
  • 互聯网業進入“相持階段” (7/24/2001)    
  • 中國教育部澄清:金庸小說《射雕》今年不進語文課本 (7/24/2001)    
  • 法國人婚姻仍傳統 八成結婚者只結過一次婚 (7/24/2001)
  • 相關新聞
    法國人婚姻仍傳統 八成結婚者只結過一次婚
    中國教育部澄清:金庸小說《射雕》今年不進語文課本
    互聯网業進入“相持階段”
    上半年大陸保險市場大幅成長  保費收入逾一千億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