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報社論指中港台經濟融合對星形成挑戰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7日訊】(中央社記者吳顯申新加坡十七日專電) 「聯合早報」今天的社論指出,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的經濟融合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這一發展也將對新加坡形成新的挑戰。

這篇標題為「中港台經濟融合的挑戰」的社論表示,大台港的經濟融合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香港商家到大陸內地投資設廠,已有一段不短的歷史。目前台灣也幾乎完全放棄了「戒急用忍」的政策,台商到大陸投資的渠道將更自由通暢。北京申辦奧運成功,將使大陸更快與國際接軌。大陸與台灣兩個經濟體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兩岸的商貿壁壘都將告打破。這些趨勢,都「不由得新加坡坐視。」

社論指出,經濟放緩的氛圍,除了讓新加坡人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之外,無疑也促使新加坡人認清眼下的一些隱憂,並且更積極為將來部署。比如,為了減少對美國經濟與全球電子業的依賴,也為了發展知識經濟和繼續促進投資,副總理陳慶炎便強調須擴大新加坡的工業基礎,使經濟多元化。

社論引述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日前曾發表的專題報告,闡明了這個趨勢以及它對新加坡的影響。到大陸做生意,成本低,市場大,台港無疑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據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台灣六百三十八家上市公司中,已有三百五十九家到大陸投資。台灣目前十家最大的個人電腦公司,也已有八家到大陸設廠生產。

社論認為,貿工部傳出的信息是,對新加坡來說,其實條條大路通大陸,可以直通,也可以趕搭台港的「順風車」──因為台港對大陸的商業信息與聯繫,肯定還是很強的。

社論說,大港台融合的這股趨勢,對新加坡不一定是壞事。大陸的經濟起飛,意味著消費需求將大幅提高,而自由貿易什麼時候對新加坡都有好處。此外,大陸中產階級的出現,也意味著大陸的金融業、保險業、服務業等都會應運而生。

但是社論警告新加坡的商家,應該有某些警惕。首先是,新加坡與台灣合作的項目,不能和台灣到大陸投資的項目重覆,做同樣的東西。盡管目前台灣對東南亞的投資有六成投到新加坡,但未來新加坡的項目如不趨於高檔,台灣資金遲早都會轉移到大陸去。

其次,新加坡也應該從香港廠家的資金轉移做法得到教訓。港商到大陸內地設廠,幾乎是「傾巢而出」的。商家節省了成本,但卻讓香港本身的工商業「掏空」了,造成市道蕭條,也給香港的經濟轉型帶來一定困難。

社論說,新加坡應趁早擴大經濟基礎,建立「企業生態系統」,是很及時的提醒。但是,新加坡商家也不應太自卑,以為台港捷足先登,自己永遠也沒有機會了。大陸的經濟起飛後也逐漸尋求轉型,某些地區對一般台港商人「檯底下交易」方式感到不勝其煩,而大陸老百姓也厭倦於假冒劣貨的滋擾,因此對新加坡人相對老實守信的作風表示歡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遊客消費成經濟支柱 日本「觀光立國」見效
中國房企遠洋集團遭清盤呈請 股價跌10%
人民幣遭遇多重貶值壓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敵價格戰 日本車企5月在華銷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