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芯片設計業成了中國大陸IT業的軟肋

人氣 15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6日訊】在最能體現核心競爭力的芯片設計業方面,大陸中國人始終只是替國際大公司做智力打工,芯片設計業成了中國大陸IT業的軟肋。讓所有的IT產品有一顆中國芯就成了業內人士的共同理想。

据不完全統計,1999年,中國內地集成電路市場需求總量達到170億塊、540億美元,而內地所能提供的集成電路不到20%,大部分需要依靠進口。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品的主要生產國,對集成電路的需求增長惊人;而与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緊密相關的通信運營業的高速發展,對集成電路的需求也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其他需求也呈逐年增長趨勢。但是,与這种巨大的需求形成極大反差的則是國內供應能力的嚴重不足。

于是,發展中國的集成電路,成了中國大陸政府產業政策的主導方向,也成了眾多想在市場上大展身手的企業的行為指南。2000年6月,國務院下發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引導、鼓勵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資源投向集成電路產業;与此同時,各路相關企業也都紛紛斥資進軍集成電路領域,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加緊建設新的集成電路生產線,估計未來兩三年內,會新增6至8條生產線。

与此相一致的是,中國的集成電路設計業近一兩年也出現了此前未曾有過的發展高潮,資金和人才紛紛涌向集成電路設計業,形成當前最可觀的投資熱門行業。据信息產業部的統計,2000年我國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只有70多家,而到了現在,据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0家,并且新的企業仍在源源不斷地注冊中。這些企業發展如何?對改變中國IC業是否有足夠的影響?這成了所有關心IT業發展的人士共同關心的問題。

IT業的印鈔机

高投入、高回報的半導體芯片產業被稱為現代”印鈔机”。

集成電路產業在20世紀80年代發生了結构性的變化,一批專門從事產品設計和銷售而無加工線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Fabless IC Design House)在美國硅谷异軍突起,迅速形成与傳統大公司分庭抗禮的局面。与此同時,和硅谷隔海相望的中國台灣出現了專門從事集成電路加工而不做設計和銷售的公司。十几年來,這兩類公司相得益彰、相依互補地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迅猛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主流。可以說,新一代的半導體公司均是以這兩類公司為商業模式發展起來的,我國也不例外。

中國内地的集成電路產業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先后經歷了自主創業、引進提高、重點建設三個階段,截至2000年底,已形成了上海華虹-NEC、無錫華晶、華越、上海貝岭、上海先進、首鋼日電、杭洲士蘭等7個芯片生產骨干企業、十几個封裝厂和70多家設計公司的規模。其中,芯片設計業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從垂直集成型的集成電路產業中分离,与芯片加工和芯片封裝形成了三業并舉的格局。

中國最早的IC設計公司是兼營EDA(電子設計應用工具)与IC設計的中國華大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成立于1986年的華大當時還叫北京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它揭開了中國IC設計業的序幕,從那時起,中國的IC設計業便開始了跌跌撞撞的起步,直到形成今天的四大模式的雛形。

雖然行業主管部門、研究机构和業界對國內IC設計企業的模式有諸多分類,但是,從投資的角度看,業界都認可現行的四种模式。第一种,就是大的產業資本投資形成的設計公司,這种模式以海爾集團投資的北京海爾集成電路計公司和大唐電信投資的大唐微電子公司為代表。這种模式因其投入資本雄厚、市場有保證而很受被投資企業的歡迎,但是,業界也因其与政府提供資金和市場的早期集成電路企業發展模式相同而有所詬病。由風險投資孕育的VC模式則成為最為普遍的一种投資模式,北京的中星微電子公司和上海的新濤科持公司成為此种模式的典范。這种模式為大多數IC設計企業的必經之道,但是,因為退出机制的問題也總是成為爭議的對象。与各家投資者共同造就的第二种模式所不同的是,華虹集團以國有控股的模式投資了一批IC設計公司,在同業中自成一景。但是,國有企業固有的机制方面的弊病使業界對這种模式的發展還持觀望態度。第四种模式是貝岭模式。它与前三种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因為這种模式下的IC設計主體不是獨立的企業,而是傳統芯片工厂(公司)的設計部門,這類部門(中心)的主要任務是解決本厂芯片生產線產能的需求,一般不以獨立法人的形式出現。這种模式下的IC設計企業由于与生產線關系密切,故其工藝分析能力較強,但是系統設計能力相對較弱。近年來,發展頗為不易,其前景如何,目前尚無定論。

海爾模式

2000年5月份,海爾集團斥資5000万元人民幣成立北京海爾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的消息成為媒體熱炒的新聞,因為這种大的產業資本介入IC設計業此前并不多見,因此有人說IC設計業多了一條狼,有人說海爾集團糊涂出昏招,各种評价紛至沓來,莫衷一是。但是評議都是從投資的角度講的,至于海爾設計公司發展得如何,卻少有一線的報道。

2001年7月份,北京海爾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副總經理王洪軍說:※我們走得要比設想的好一點。§成立一年的海爾設計公司現有員工近100人,這在設計企業就算隊伍龐大了,這樣一只龐大的隊伍以數字音視頻和网絡通訊為發展方向,在IC設計方面已經成為國內數得上的大公司了。

据王洪軍介紹,北京海爾集成電路公司是以集成電路設計為主,連帶一些整机型的設計,其所有的工程師都是扑在這兩個項目上。而集成電路設計又是重中之重,放的人最多、花的精力最大。到8月份就可以推出一款采用0.25微米設計、規模大概有300万個晶體管的芯片。按照規模來說,300万應該算是國內复雜程度最高的產品之一。這款產品最后會放到海爾自己的系統中去,讓外界清楚海爾設計公司做這個產品的确是為海爾的整机做的,而且已經成為產品。王洪軍說,海爾設計公司有兩個大的方向,一個是數字音視頻產品,一個是网絡通訊方面的產品。這兩個方面應該說涵蓋了現在IC設計中比較熱的兩個領域。此外還有一個很強的整机部門,這個部門有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是為其自己做的芯片提供一個應用的場合,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是為海爾集團的家電產品服務,做下一步的開發,同時也為其他整机厂商提供服務。王洪軍毫不含糊地說:“海爾是我們最大的客戶之一。我們的產品首先要運用到海爾公司去,因為它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市場。在這個前提下,如果其他厂商也要用,我們也提供。”

海爾設計公司對自己做的長期規划是在芯片机和系統机兩方面開展業務,在不久的時間里能做到國內最強的公司,同時希望在三年內能夠上市。

北京海爾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是由海爾集團百分之百控股的子公司,其存在的意義也是為海爾集團應對加入WTO后的競爭做核心技術方面的支持。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在談到成立海爾設計公司的初衷時說,國外的技術封鎖不會因為你加入WTO而有所松動,而且有可能還更緊。這就像兩個人拳擊,拳頭都伸出來了,這時你有三种選擇,一是你往后撤,這樣的后果是對手步步緊逼,直到你沒有后路可走,死路一條;二是站在那里等著挨打,對手可能一下把你打倒了,或者是你受了傷,但還有机會還手;三是我最看好的一种,就是主動把拳頭伸出去,對手可能看見你的主動反而會把手縮回去,這樣的話,你受的傷可能反而是最小的。這是我們的正确選擇,就是不坐等挨打,或者是往后跑,而是主動迎上去。北京海爾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是否會最終成為海爾集團的那只拳頭,業內現在各种說法都有,但有一條是明确的,那就是海爾設計公司憑借著當初的資金和實力,在業內已名气大震,這對這個公司自己來說是有益無害的。

与海爾集團成立北京海爾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在初期階段上相一致的是大唐電信成立的大唐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的大唐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是大唐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的絕對控股子公司,其所占股份為85%,另外一些股份為一些戰略投資者持有。

据大唐電信股份公司副總裁、大唐微電子公司總經理魏少軍介紹,大唐微電子公司是從整机發展而來的。大唐電信當初創立微電子公司是為內部服務,是整机的配套,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把產品推到了原有的業務之外。所以說,大唐微電子是從整机當中來,然后有了獨立業務生成了公司最終還會回到整机中去。魏少軍說,第一時間為整机服務,這時是從屬被動的,發展到一定階段,离開整机是因為整机的發展極大地限制了微電子的發展,整机在哪個水平微電子就在哪個水平,這使設計企業的人才的發展受限。成立獨立的公司,使IC設計技術不再為很窄的領域服務而是有了廣闊的天地。最終是會再回到整机,通過芯片來引導整机的發展,那時不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

魏少軍承認在第一階段上与大唐微電子与海爾的模式是一致的,同屬于產業資本投資控股IC設計企業。可以說,在這种模式下,大唐微電子与海爾雙星同輝。在以通信專用集成電路和電信智能卡為雙翼的起飛階段,大唐微電子不僅開發了全套SDH光通信設備的集成電路芯片,為大唐整机配套,裝備國家骨干電信网,而且成功地推出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全部知識產權、全國產的IC電話卡芯片和數字移動通信GSM手机專用SIM卡芯片。在電信智能卡市場,大唐微電子的產品占到國內同類市場70%的份額,去年其銷售收入過億。而2000年,全國IC設計企業中銷售過億的也不過只有4家而已。

VC模式

与海爾設計公司和大唐微電子不同的是,國內更多的IC設計企業則是由風險投資孕育孵化而來,其中最具典型意義的是北京的中星微電子公司和上海的新濤科技公司。

1999年10月在信息產業部的提議和直接指導下,成立于北京中關村的中星微電子公司是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采用標准硅谷風險投資模式,受到各路投資商的追捧,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其注冊資金從當初信息產業部投的1000万元人民幣的种子基金迅速增擴到1.5億元人民幣,成為業內恐龍級的企業。中星微電子采用標准硅谷模式,雖為一創業型公司,卻在硅谷、上海、深圳分別設有分公司,共同完成公司的研發和銷售,以全面實現公司迅速占領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戰略目標。

中星微電子公司總經理張輝說,中星的產品方向是超大規模專用芯片,這在國內同類企業中屬于起步相當高的技術,所以競爭的對手也不再是國內企業,而是直接与國際知名大公司開展競爭。張輝認為視頻和通信方面的IC設計是目前中國IC設計的重點之一。中星的產品主要有數字音響、數碼相机、可視電話,同時做一些家電方面的芯片設計。在通信方面,中星与清華大學聯合組建了“清華中星集成電路設計研發中心”,以使企業加快成果產品化的過程。張輝的目標是今年銷售額要過億,明年則要做到業內三甲,應當說,這樣的目標是很高的,但是,中星和張輝都認為這是勢在必行之事,否則,就不足以盡快實現IPO的設計。

与張輝夢想的IPO不同的是,上海的新濤則早已离開了上市的初衷,而是專心替新東家IDT打工。因為就在2001年4月,新濤宣布以8500万美元的价格將自己出售給美國的IDT,從此更名為IDT-新濤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部為設在美國硅谷的IDT公司。新濤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總部為設在美國硅谷的新濤半導體公司,它是由中國上海華虹微電子集團、美國的華登國際投資集團、日本的野村證券等投資者以風險投資的方式創建的一家IC設計企業,其累計總投資金額為940万美元。此次被收購后,它的第一批投資者獲得了至少8倍的回報,一時成為上海灘的新傳說。

据新濤科技總經理楊崇和介紹,新濤是做通信類的終端和基礎設施,最近該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片8通道脈碼調制編譯碼芯片,适用于語音与數据集成的新興市場。此外,新濤公司的另一個產品…用于數据傳輸与接入的8通道E1/T1傳輸線路接口單元電路LIU芯片,目前全世界只有INTEL一家可以制造。新濤強大的技術力量和成熟的商業模型因此而為自己引來了買家IDT。IDT(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是NASDAQ上市公司,成立于1980年,中文全稱為集成元件技術有限公司,總部設在美國硅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設有芯片制造工厂,在亞州的菲律賓設有芯片測試和封裝工厂。IDT公司在全球擁有約5000名員工,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公司市值為約40億美元。此次IDT收購新濤,讓眾多還在苦苦掙扎的中小IC設計企業看到了遙不可企的IPO之外另一條路,那就是只要有真正高科技含量的產品,被國際大公司并購与其在同一管理模式下發展還是有可能的。

華虹模式

在眾多IC設計企業中,華虹系自成一景。

被稱為909工程的上海華虹是國家九五計划的國家重點項目。九五期間,國家實行資產重組,中央委托原電子部与上海市政府一起合資,搞了一個909工程做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投資近100億元,其中50億是資本金50億是貸款。909工程主要是以制造為主,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華虹集團。華虹集團又跟日本NEC合資,于1997年成立了注冊資本為7億美元的上海華虹NEC,從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開發、制造和銷售。為了使這條生產線能夠使芯片生產產業化,華虹集團又拿出2億元人民幣分別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了華虹集團集成電路設計公司。

其中的1.2億用來組建了北京華虹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華虹集團因此而持有北京華虹80%的股份;另外,由于該公司是在北京地區,所以北京市也拿出了3000万,占20%的股份。整個北京華虹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的總投資是1. 5億元人民幣。而上海華虹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則持有了華虹集團向設計業投出的2億中的另外8000万,在成立之初,又另外吸收了复旦大學和中科院冶金所的一些無形資產和科研成果,作价各1000万人民幣,以總計1億元的資金注冊成立了上海華虹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2000年5月,國投電子公司從華虹集團受讓了2000万的股份,成為上海華虹集成電路公司的第二大股東。而在2000年底時,經過董事會討論,由大股東出讓16%的股份給員工,現在上海華虹集成電路公司的股權結构中,華虹集團占有50.4%,复旦大學和中科院冶金所各占8.4%,國投電子占16%,員工則咱占16.8%。

除了這兩家公司以外,華虹集團還投資了其他的設計公司,在IC設計業中自成一系。

華虹系之所以被稱為華虹模式,除了這种股權結构中國有股占控股的獨特投資方式以外,其在設計方面的技術力量也不容小覷。其中,上海華虹集成電路公司在非接触式IC卡芯片設計和銷售方面頗為業界和普通人所稱道。上海華虹設計的這款產品适用于各种證件、電子錢包、自動收費系統和公共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等領域。在上海公共交通領域廣泛應用的公共交通卡就是采用的這款產品。据該公司總經理閔昊介紹,去年的銷售是4000万元人民幣,今年的目標是1個億,閔昊認為達到這個目標,以現在的態勢來看,并不困難。該公司設計的身份證芯片目前也已經通過有關部門的鑒定,如果正式投入應用,那么該公司在銷售上將蔚為可觀。

閔昊對華虹模式的總結是國有控股模式,他對這种模式的評价還是相當肯定的。他認為這种模式在當前的IC設計業中占有相當比例,雖有不好的一面,但是在現在的形勢下對企業的發展還是有不少積極的作用,因為是國有控股就有了政府背景,在某些市場上可以得到便利,像做IC卡就是政府行為,國有控股的企業自然受益不少。不好的一面就是机制問題。閔昊笑言國有企業的机制現在還是比較死,就看怎么處理。上海華虹現在基本上采取國有民營,但是對外不這么說,而是在管理方面明确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經營班子和董事會明确分工,經營班子有相當大的權力。這与傳統的國有企業有了很大的不同,明确對投資人負責,而不是所謂為國有資產負責,雖然投資人就是國有股,但是提法是為投資人負責。這樣就与VC投資的企業在管理上沒什么不同了。而在這樣的机制下,閔昊對自己的工作還是相當滿意,在產品不斷創新的前提下,資本運作也提上日程,第二期融資正在准備中,而IPO也開始了相應的前期准備。

貝岭模式

如果說前三种模式都是獨立的設計企業,那么貝岭模式則与其三种都有很大的不同,因為貝岭是傳統芯片工厂(公司)的設計部門,這類部門(中心)的主要任務是解決本厂芯片生產線產能的需求,一般不以獨立法人的形式出現。由于与生產線關系密切,故其工藝分析能力較強,但是系統設計能力相對較弱。不過,這類模式也在不斷的調整与改組中,上海貝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的改革因此而成為業界關心的對象。

上海貝岭創建于1988年9月,1998年上市,成為中國微電子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是主要從事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多媒體信息系統的配套產品,包括通訊類、金卡類、智能家電類電路的設計、開發、制造、銷售,是我國大規模集成電路六大骨干企業之一。

据上海貝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技術中心總經理郭彬介紹,貝岭以生產為主,在產品開發方面与其他獨立的設計公司相比則差一點。從1994、1995年開始,貝岭感到要有一些自己的產品,所以成立了技術設計中心,負責產品的開發。這個設計中心早期是輔助性的,主要是做替代產品,后來想做一些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其設計的業務主要是在通信方面,也有一些家電方面的產品和IC卡。1999年貝岭銷售達到一個多億,其中自主開發的占20%。但是,這個設計中心的路一直走得比較艱苦。由于貝岭是以制造為主,所以管理机制都是适合生產的,這就与以從事創造性工作的設計人員的需求不太一致。几年來,人員流失比較厲害。整個設計中心的工作始終沒有出現郭彬想象的那种突破。

貝岭公司從經營和管理的角度考慮,于今年年中決定在內部垂直分工,把設計中心相對獨立,面向市場,獨立運行、獨立核算,以期走出一條新的路。從2001年7月16日開始獨立運行的貝岭將會走出一條怎樣的路,不但是上海貝岭公司關心的事,也是各大集成電路生產企業關心的事,因為這將對它們的設計部門走向何方起到一定的借鑒。

冬天的蟄伏

自1982年世界上第一家專業化的IC設計公司…美國LSILOGIC公司成立以來,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便以其經營模式靈活、注重創新設計和与應用市場結合緊密而實現了超常發展。据統計,2000年世界IC設計公司收益較1999年增長41%,遠高于整個半導體行業20%的增長率,占半導體工業總體收益的15%強。

中國大陸的IC設計業形成則是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的,起初都是以研究開發為主,直到90年代末才進入商業化市場,其規模也很小。1999年,中國已有近80家IC設計企業,但這80家企業所創造的收入還不及威盛電子一家的水准。2000年,銷售收入過億的企業也僅有4家,可以說,中國的IC設計業剛剛開始生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從2000年開始,中國的IC設計業以此前未有的速度開始發展,一方面是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在北京、上海、無錫、成都、西安等地成立國家集成電路設計基地,從稅收等各方面給予扶持,各地方政府也都紛紛出台相應的优惠政策,以期吸引一流的IC設計企業;而最有意思的是,各地方政府在优惠政策上也相互攀比。北京因其自身及其周邊地區擁有國內50%的IC設計企業,所以在政策方面率先提出了优惠。隨后,上海就提出了”北京加一條”的口號,就是北京有什么我就有什么,另外還要多加一條,而其他地方就是上海加一條,但是北京又有新的政策出台。种种好處,極大地促進了IC設計企業的發展。

与此同時,資本也對IC設計業格外看好。各路資本紛紛擁向這個領域,一些优秀的IC設計公司都坦言資金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尤其是風險投資對這個領域青眼有加,這在客觀上刺激了IC設計企業的紛紛問世及其壯大。

可以說,中國的IC設計業迎來了國內最好的發展時机,但是,与此同時,國際大環境的不利也給新生的中國IC設計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從2001年起,國際半導體業整體陷入低谷,業界都承認冬天來了,人們只是在這個冬天有多冷、有多長的問題上稍有异議,各有看法。其中,對局勢判斷極為嚴峻的則是复旦微電子公司總經理施雷。

复旦微電子是中國首家在香港挂牌上市的IC設計公司,它代表著IC設計公司由專業研究机构和政府机關主導的模式,向自力更生納入市場運行机制的軌道轉化的模式。复旦微電子從成立到上市僅用了兩年的時間,一時間成為國內IC設計企業學習和對比的方向。但复旦微電子公司總經理施雷卻告訴記者:這樣的傳奇很難再現,因為大部分企業并不具備复旦微電子的技術水平和把握机會的能力,尤其是在大勢如此低迷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目前,國內IC設計企業當前的業務方向主要有三類:一是通信,二是消費類,三是PC,施雷卻對此頗有擔懮。他認為,國內一直是制造為主,過去國家在設計方面也投過大量的錢,但是國內在IC設計方面有先天的缺陷,就是中國內地IC設計企業的產品不具備相對競爭优勢。很多時候,國內IC設計企業號稱推出了一款技術如何先進、价格如何低廉的產品,但是,与國外同類產品一比,性能价格比就大不如人。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而先忙于制定所謂業務方向,最后很可能是帶著DNA式的缺陷上路,終會夭折。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和創始人,施雷比新生公司的人更多地經歷了這個行業的經驗与教訓,也比別人好像更多一點悲觀。他說,中國內地市場一方面因為過大,一方面IC設計企業都太小,所以彼此之間几乎沒有競爭,但是有阻礙。這种阻礙一方面是來自政策壁壘,一方面來自地域壁壘,而最大的壁壘就是國內用戶對國產芯片沒有信心。他說,屢次希望后的屢次失望使國內用戶對國產芯片沒有信心,用戶認為國產芯片就根本沒有好芯片,這种認識將會對內地IC設計業形成致命的拒絕。施雷說,我們的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對我們產品的評价遠遠高于市場和用戶對我們的評价,所以我們的行業主管部門經常談的是我們要做一些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但市場認為一些更簡單的都做不好其他更是海市蜃樓。所以,施雷對所有的同行的告誡是,不要忙著做什么高端產品,先將自己企業中那种DNA式的缺陷修補好,從低端產品做起,將其做好,然后再想別的。

半導體的冬天剛剛開始,人們原本希望能在今年6月出現一次反彈,讓人遺憾的是,這個反彈沒有出現。現在,人們寄希望于這個冬天持續的時間能盡可能短一些,好讓剛剛出生的中國大陸IC設計的嫩芽能夠平安地度過這個冬天。
(數字財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Intel總裁:PC行業已經度過了最困難時期 (8/5/2001)    
  • IBM推出具有安全性芯片的筆記本 (8/2/2001)    
  • Sun將于10月推出最新高端UltraSparc III芯片 (7/31/2001)    
  • 評論:市場需求極度疲軟 芯片業表現低迷 (7/26/2001)    
  • 价格戰兩敗俱傷 英特爾与AMD成為難兄難弟 (7/25/2001)    
  • Intel將于下周一推出Tualatin微處理器 (7/24/2001)    
  • 數字攝像頭選購指南 (7/24/2001)    
  • 評論:誰能預言芯片業的未來? (7/23/2001)    
  • 芯片降价降出禍 (7/23/2001)    
  • 分析:英特爾和AMD公司為何芯片銷量會上升? (7/19/2001)    
  • 英特爾第2季盈利大跌76% (7/18/2001)    
  • Intel下半年發動閃電戰 Pentium 4 將成為主流芯片 (7/18/2001)    
  • 評論:誰會成為大陸PC新一代霸主? (7/18/2001)    
  • 評論:筆記本電腦為何不能用台式“芯” (7/18/2001)    
  • Intel部分芯片降价 最高降价幅度達37% (7/17/2001)    
  • 評論:給“芯片熱”潑點冷水 (7/17/2001)    
  • 新品將上市 英特爾芯片將降价銷售 (7/17/2001)    
  • 時評:誰能挽救摩托羅拉? (7/16/2001)    
  • 柯達新技術:使用電視看數字照片 (7/13/2001)    
  • 記者再訪厂商:筆記本電腦能不能用台式CPU? (7/13/2001)
  • 相關新聞
    記者再訪厂商:筆記本電腦能不能用台式CPU?
    柯達新技術:使用電視看數字照片
    時評:誰能挽救摩托羅拉?
    新品將上市 英特爾芯片將降价銷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