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尋求進入亞洲市場

標籤:

【大紀元1月19日訊】(美國之音2010年 1月 18日報導)有跡象顯示,隨著歐美等國加強對金融系統的管理,越來越多的對沖基金開始把目光轉向亞洲市場。

美國銀行美林集團亞洲銷售部主管丹·麥克尼古拉斯(Dan McNicholas)說,美林集團正在幫助十幾家資產超過十億美元的跨國對沖基金進入香港和新加坡市場。

麥克尼古拉斯在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說,和紐約或者倫敦相比較,香港和新加坡的商業環境更友好。他說,英美兩國政府最近推出的加稅和其它限制措施使這兩座亞洲城市對基金經理們更具有吸引力。

麥克尼古拉斯沒有透露美林集團正在幫助那些對沖基金進入亞洲。但是他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全球500億到100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流動當中大約有15%將流入亞洲市場。

彭博新聞社上星期援引知情人士報導說,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和英國對沖基金GLG Partners正計劃在香港設立辦公室。稍早,摩根大通宣佈將其國際私人銀行的主管辦公室遷往香港。

麥克尼古拉斯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說:“2006年前,我們看到對沖基金駐紮在亞洲市場的大多是低級研究人員和執行交易員。現在我們看到更多的高級主管遷往亞洲。”

芝加哥國際投資諮詢公司Hinsdale Associates的投資部主管安德魯·菲茲帕特里克(Andrew Fitzpatrick)說,跨國對沖基金進入亞洲在一定程度上是前幾年亞洲對沖基金規模整體收縮的矯正,同時也是為了尋求更高的投資回報。

他說:“亞洲市場的增長比美國和歐洲市場要快,回報率也高一些。這些基金認定未來亞洲市場的回報率會更高。”

2009年是全球股市恢復的一年。但是,亞洲股市的表現遠遠好過美國和歐洲。不包括日本在內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亞太指數一年內增長了68%。相比之下,標普500種指數隻提升了23%。

菲茲帕特里克說,除了看好亞洲經濟增長前景外,歐美加強對金融行業的監管也是很多對沖基金擴大在亞洲佈局的原因。

他說:“這些亞洲市場的監管相對鬆一些。對沖基金不會遇到歐美監管者設置的限制和障礙。這使得亞洲更加具有吸引力。監管標準鬆弛對於投資者來說意味更大風險,但現在監管的缺失對於對沖基金來說是有利的。”

去年上半年,歐盟委員會提出第一項沖基金監管改革草案,對資本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的註冊、市場准入、和債務水平做出更為嚴格的限制。不過,該法案受到英國的強烈反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在擬議加強對對沖基金的監管。

據亞洲金融出版物Asia Hedge估計,香港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對沖基金中心,占亞洲對沖基金資產的百分之22。去年上半年進入亞洲的30個對沖基金當中,有13個在香港設立,集資總額達4點57億美元。

有分析人士認為,國際對沖基金紛紛進入亞洲,除了看好未來經濟增長前景外,也可能是為了藉助香港市場對人民幣升值押注,為炒賣人民幣預先佈局。

Hinsdale Associates的投資部主管菲茲帕特里克說,雖然中國近年來謹慎地擴大了外資投資範圍,但是對資本項目下的外匯管制並沒有改變。因此國際投資者進入亞洲後,滲透範圍除了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股和衍生產品外,很難對中國金融市場構成直接衝擊。

不過,菲茲帕特里克指出,大量資本短期流入仍有可能對亞洲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會把香港等地已經出現的資產泡沫繼續吹大。

他說:“這些基金首先是為了追求高回報。亞洲市場過去一年已經相當火爆。短期資本的流入可能會造成反彈演變成下滑。另一個擔心是,新興市場和國際金融體系的融合程度較低,這些市場是否有能力在短期內吸收龐大的外來資本。”

彭博新聞社報導說,截至去年3月,在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檢查委員會登記註冊的對沖基金已達231家,資金總額為553億美元。其中,百分之84的資金來自美國和歐洲基金。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最大對沖基金內線交易案  6人落網
華爾街曝最大內線交易醜聞 億萬富翁拉傑被捕
英金融業紅利有望激增50% 但仍低於07年水準
日常營運金冒險投資 哈佛虧18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