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努蘭訪台 一位好醫師需具有「義務感」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 以「死亡的臉」等著作知名的美國耶魯醫學院臨床外科教授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來台訪問,28日下午他在臺北醫學大學五十周年校慶演講,談「21世紀的醫療倫理-成為一個醫生最重要的事」,他強調身為一個醫師的天責就是要有「義務感」,如同天生就是要從事醫職這般的富有社會責任。

努蘭認為,身為一個醫師的天責就是要有「義務感」,在美國一個醫學生畢業平均負債14萬美元,畢業後是要選擇2年實習後就賺可賺30萬美元的工作,還是選擇成為刻苦的7年實習醫生,在薪水不多的狀況下,他會做何選擇? 這和醫療倫理原則沒有極大的關係,反而和務實方面較有關係,為何要讓醫學生有這樣的選擇,就是要知道學生對社會是否具有責任感。

他提到,在醫學院中都會有一位模範醫師,就像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標竿或導師,眾多的學生也自詡能成為那樣的醫者,努蘭當時在醫學院受訓時,有位老師就讓他印象非常深刻,因為他總是會在病人床邊,仔細的和病患訴說必要的醫療相關知識,同時充分表現出對病人的關心。

不過,以現實面來說,要當上一位醫科的主任,就必須要花很多時間做無數的研究,長久下來就漸漸遺忘了原始初衷,與對病人的關懷與照顧視為首要的想法背道而馳,如果現在學生沒有強烈的義務責任感,只想設法畢業,就無法像當初入學一樣期許能關心自己的病人,努蘭指出,30、40年前肯為病人付出的醫生可能較多,但現在相對的已少了很多。

努蘭表示,現在醫院「搶救」文化大行其道,以為醫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統禦最新進的醫藥,將岌岌可危的病患從死亡邊緣來回來,但是他認為,醫師不是疾病的征服者,不該把人蹂躪到生不如死的邊緣。

因此,他強調必須從具人道精神的醫者角度來看,要學習放慢速度,用清澈雪亮的臨床醫療眼光評估病患,因為病人最大的願望不外乎是,不管還有多少可能,都能平靜又尊嚴的離開,醫生要設身處地為病人想,讓他們有權利為身體作決定而不是為了求勝,反而造成大屠殺,應謹慎思考什麼才是對病患有益的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