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買賣 中國去年銷售額近10億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1月6日訊】中國大陸買賣論文已嚴重到了氾濫程度。據一項最新研究調查,包括非法期刊在內,2009年全國論文買賣的銷售額已近10億元人民幣(下同),儼然已成一大產業。與2007年約1.8億元的規模相比,短短2年內已經爆增了5.5倍。

自國內研究生、教授、校長到院士候選人的學術不端行為被接連曝光後,高達10億元的論文買賣產業向外界提供了大陸學術造假的另一個切麵。而用反剽竊軟件查詢,2007年的樣本數據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襲,24%的論文為部份抄襲,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襲。

論文買賣2年爆增5.5倍

據長江日報報導,武漢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副教授瀋陽和他的團隊,進行了為期3年多的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專題研究。據他的研究團隊統計估算,2007年國內買賣論文「產業」規模約為1.8億元;到2009年,其規模已膨脹5.5倍,論文買賣的銷售額近10億元。

研究還發現,2009年有4774至14322名中國人從外國購買了英文論文。因國內高校對英文論文發表獎勵更高,這些買來的英文論文,一般在英文會議或海外的英文期刊上發表。而最近兩年,每年有近 100人購買高端的國際級別(SCI)學術論文。

瀋陽還研究36個國家的英文論文買賣。他採集了640個英文買賣論文網站鏈接,對IP日流量大於1000的網站進行流量分析,估算出英文論文買賣交易總量為1.05億美元,即約7.1億元人民幣。

據悉,國內買賣論文市場分為高額盈利性版面費市場、非法學術期刊市場、代寫論文市場、代發論文市場、論文榮譽市場。

由於近年反剽竊軟件在全國高校大面積推廣,相對抑制了剽竊論文。但卻帶來更多買家尋求論文代寫。
瀋陽分析,代寫市場的買家中,高校本科、專科畢業生占很大比例。賣家及槍手很多是在校碩士生和博士生,數量龐大的本科、專科生買家群體因論文只需提交校方審核答辯,無鬚髮表,因而沒算進1180萬有論文發表需求隊伍。但他們無疑是買賣論文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份

供需失衡 買賣論文氾濫

據報導,國內每年有100萬高校教師、約100萬在校碩士生和博士生、超過30萬科學研究人員、500萬以上工程技術人員特別是國企工程技術人員、70萬農業技術人員、360萬以上衛生行業技術人員有論文發表需求,合計超過1180萬人。但中國學術期刊一年只能發表248萬篇論文,供需明顯不平衡。

排除部份人員非每年必須發表因素,每年仍有數百萬人有發表需求,卻注定沒有機會。這數百萬人中,相當比例迫於畢業、評職稱期限臨近,具有剛性的論文發表需求,只能求助於網上或網下的論文買賣市場和非法學術期刊解決。

瀋陽認為,濫下論文指示,是導致了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等亂象的主要原因。他說,論文買賣嚴重這種現狀折射出中國在學術道德制度建設方面存在著較大缺陷。

瀋陽說,明知期刊容量有限,全國各高校、科研單位、政府機關、企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卻還要給學生、科研人員、公務員甚至普通職員下達嚴苛的論文發表指標。甚至連在校大學生都說,有發表論文的壓力。

武漢一些大學的博士生須在核心期刊發表2篇論文,在權威期刊發表1篇論文,方具備畢業條件。在武漢某大學讀大三的劉姓學生說,評獎學金和保研,是否發表論文雖不是必要條件,但在評選中佔有很大比重;大家會互相比較是否有發表論文,和發表多少、發表在什麼級別的期刊上,這讓許多臨近畢業的學長姊們愁眉苦臉。

由於在數量有限的權威期刊發表論文難度極大,最高的單篇版面費超過3萬元。所以,博士生們經常會在論文署名時,將導師名字加在自己名字之前,以導師的聲譽開路,讓論文較容易發表,同時化解發表的經濟壓力。

有業內人士指出,許多發表論文的規定和要求不完全來自學校。一些大學教師接了研究項目,需要論文湊數,也會把論文任務強加到學生身上。

非法期刊年純利72萬

瀋陽指出,虛假期刊具有內容龐雜、英文譯名不準確、期刊較厚、字體超小等特徵,而非法

期刊為掩人耳目,通常沒有廣告。據分析,平均每一本刊載169篇論文,不少作者來自大陸知名大學。
虛假期刊厚度平均為256頁。以1頁收費300元計算,整本期刊可收費76800元。部份不法業者還會要求用戶交付數百元以參加論文評獎;此部份收入大約每期可增加5000元左右。扣除成本,1期雜誌利潤為60040元;如果1年印12期,則利潤約為72萬元。

這些非法期刊湊夠論文就開印。有些非法期刊社只有兩個工作人員,卻能同時印刷十幾種非法學術期刊,所牟取的非法年利潤超過700萬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武岡警方稱副市長藏21萬現金 家屬指栽贓
重慶「律師造假門」事件的實質
「重慶真打黑」還是「律師真造假」?
貓纜保全鬆散新聞  NCC:非造假但不完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