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獨立評論】

中國與正常國家稅收比較(上)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10月25日訊】中共搜刮民脂民膏,西方人福利優越。
Flv下載觀看 WMV下載觀看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不久前,美國福布斯雜誌有一篇文章說中國稅收世界第二,結果是中國國家稅務總局負責人出面否認。緊接著,備受爭議的個人房產稅將由傳說變為現實。中國財政部和國家稅務局的官員說:中國將先在部份城市開始徵收個人房產稅的試點工作,對個人所擁有的住房恢復徵收房產稅是必要的。今天我們就談一談中國的稅收和正常國家稅收的比較。

草庵:其實,在幾年前,我們就談過類似的問題。當時我們就已經警告過中國百姓,中共將不遺餘力地提高稅收,最終的結果是中國成為世界最高的收稅大國,而且是不擇手段。舉例說最近中共推出的房地產稅,中共為甚麼說房產稅是恢復徵收呢?官方的解釋說,中國現行《房產稅暫行條例》是1986年出台的,當時人們收入水平比較低,所以當時規定對個人所有非營業用房產免稅,現在恢復徵收的時機已經成熟。官方認為,徵收個人房產稅有利於調節居民收入和財富分配,健全地方稅務體系,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土地的節約使用。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規避法律,規避監督。

伍凡:北京大學經濟學者夏業良教授說,國外徵收個人房產稅的制度對中國沒有效仿性:「我覺得稅收的問題一定要有稅收的正義性、合法性、有效性。不要看國外有甚麼稅,我們就收甚麼稅。要看國外收的稅相應的有哪些權力利?配套的服務?而不能僅看人家收的稅。中國目前情況下,老百姓買了房子沒有土地所有權。西方是買了房子就有土地所有權。」夏業良教授說,說收稅的目的就是為了把房價打壓下來,這也太愚蠢了。這是一種短期目標。一個國家收一種稅種,是長期的作為一種稅收,而不是因為房價高你才收這個稅。假如有一天房價低到連政府都不願意接受的程度要求再把房價往上抬得的時候,那稅是不是會取消?稅收這個東西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東西,不是說為了短期達到一個目的往上設置一個新的稅種。

草庵:其實,決策者自己也心知肚明,這一舉措很難起到打壓房價的作用。真正的目的,是因為徵收個人房產稅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因為目前大部份一線城市土地幾乎已經賣光,其餘城市土地也很緊張,所以地方政府必須改變靠賣地為主的收入模式。美國雜誌發佈2009年稅負痛苦指數排行,一度吸引了國內媒體的關注。中國稅負痛苦指數為159,在其公佈的 6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列第二,國稅總局局長將此言論定義為外媒的「惡搞」,未來中國還要增加稅收。國稅總局局長說,目前,政府集中的稅收收入還無法滿足迅速增長的公共支出需求,有必要隨著經濟發展逐步合理提高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也是為了和國際接軌。

伍凡:但這種言論網絡公開後,立即遭到網民的圍攻。網民說:「叫你們財產公開,就講國情,叫老百姓交稅,就講國際接軌」;「你倒是說說有甚麼公共支出,三公消費嗎?怎麼和國際接軌扯上關係?」;「我理解的所謂公共支出應該主要是官員的工資福利,以及三公消費。教育、醫療可以忽略,因為教育醫療佔得比例太小,
更何況有限的教育、醫療經費大部份都投到了那裏,誰在享用,地球人都知道」等等。

草庵:其實交稅,應該是公民的一種無可逃避的責任和義務。人生有甚麼是避不掉的?中國人說是生老病死;西方人想得簡單,認為是納稅和死亡。美國開國元勳本傑明.富蘭克林說,「在這個世界除了死亡和稅,沒甚麼是確定無疑的。」但在正常國家,房地產稅或財產稅是一種「從價稅」,是按照擁有者財產的價值而課徵的
稅。財產分三種,即土地(不動產)、土地的改進(即土地上的房產)、和個人資產(如汽車、珠寶)。

伍凡:美國經濟學家密爾頓.弗裡德曼說,「財產稅是最不壞的稅種之一,因為它建立在不能生產出來的東西──土地之上。」弗裡德曼認為,財產稅對發展經濟最好,其次是消費稅和所得稅。對美國人來說,所得稅、銷售稅和房產稅是最大的三項。所得稅交給聯邦政府,用來支付國防、社保和奧巴馬的薪水;銷售稅給州政府,
用來支付教育、健保和交通;房地產稅由房子所在地的郡政府收集,花在社區服務、公共安全和公路之上。經濟危機以來,有人去政府申訴,說房子價值降了,要調低房地產稅。

草庵:各種各樣的稅中,銷售稅最不容易被察覺,買東西時商家多收你百分之幾的銷售稅,一般人都不會注意。而所得稅,低收入的人不用交,不但不交還能得到退稅,高收入的人也不交,因為有會計師幫著找稅法漏洞、逃稅,只有工薪階層必須老老實實、年復一年的交稅。

伍凡:要說起來,在美國還是房地產稅最公平,但也最煩人。說公平,是因為它按房子的市值而定,住豪宅的多交,住蝸居的少交,比較公平。說煩人,是因為即使把房子買下來、貸款還清了,自認為「住」上沒有負擔了,那也不行,還得每年都交地產稅。

草庵:美國的房產稅,中國大陸新富同胞不太瞭解;在金融危機是,有些人到美國準備買房炒房,但他們發現在美國買了房還不能像在中國那樣就這麼守著,還必須交地產稅、管理費,還要請人割草,才打消了把半個美國買下來的主意。在加拿大,財產稅是按土地的使用和價值徵收的。大陸高官好像喜歡去澳洲買房,為今後的逃亡預留後路;但在澳洲,財產稅據說是根據地價定的,而不管在地上蓋的房子價值多少。雖然從理論上說人們可以買塊便宜的地,在上面建所豪宅,但如果鄰居都是便宜的房子,豪宅住得也不那麼舒服。反過來,在地價貴的地方買地,付得起錢的人會建大房子。

伍凡:智利財產稅比較特別,叫「領土稅」或 「貢獻稅」,那意思大概是國家承認業主的領土主權,但業主也要給國家做點貢獻。那裏的財產稅一年分四次交,依土地的使用狀況(農業、住房和商業用地)確定,稅率跟土地面積、建築面積、甚至材料、建築年齡,以及離商業區的距離都有關。

草庵:英國的房地產稅收有過多次改變,以前的兩種方案被放棄。一種是按假定租金收稅,如果房主不自住而是把房子租出去,那可能收到的租金是多少,就按租金收所得稅;另一個方案是地方政府按地產的價值收稅,但這個方案在撒切爾當政時用人頭稅給替代了,人頭稅後來又被一種財產稅和人頭稅的混合所代替。

伍凡:許多國人瞧不起印度,動輒以「阿三」的名字稱呼印度人。但印度的房地產稅制,就比中國先進、合理、也公平許多。印度的財產稅叫「房屋稅」,基於土地和建築計算。業主自住或不出租的房地產,按成本計算,空地和政府用地免稅。在農村,實行的是單一稅率;在城市則是累進的徵稅。

草庵:上述種種,不管是甚麼國家,也不管財產稅的徵收方式如何複雜多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所有的稅收都是建立在房地產私有的基礎上,亦即人們只對自己擁有的土地和房地產交稅,如果不擁有任何地產,則不需要交稅。在中國,號稱「國有」的土地,其實是「官有」;人們買「房」時,只買了幾十年的使用權。也就是說,國人最多有租借者的權利,而沒有擁有者的權利。在世界上所有的正常社會,租房者是不需繳納地產稅的,只有房主才必須繳稅。中國人沒有享受到私有制的好處,卻要為私有制的負擔買單!號稱人民公僕,卻敢向不擁有土地的人民征收地產稅,真是豈有此理!

伍凡:今天我們談的是中國地產稅和國外的比較,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談到這裡,下次節目我們繼續談。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草庵:再見。

相關新聞
【秦鵬直播】大S和汪小菲離婚 網友為何吵翻?
【熱點互動】疑雲罩三峽 大壩安全嗎?
中共出白皮書 美方反擊 到底誰「出爾反爾」
美中女主播電視辯論 誰能更勝一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