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畫家

藝 起迎花博 楊翠華油畫展 觀荷

陳柏年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迎接2010台北花卉博覽會,位於大安區的「Big Apple心靈藝文空間」,結合了音樂、美食與藝術,展出楊翠華油畫創作個展《觀荷》。

楊翠華油畫創作展與2010台北花卉博覽會活動結合。展出作品從「微觀」的特寫視角,以不流於一般對花「花叢錦簇」的既定印象形式來展現,描繪出平時我們並不特別注意的生命樣貌;觀後不禁讓人讚歎:「如此微小,放大竟如此動人!」

楊翠華精湛、充滿能量的 寫實功力,呈現荷花栩栩如生的立體感,帶大家一窺「微觀」的趣味,感受心靈的喜悅。她的畫有一種安靜、凝定的力量,引人流連駐足。在楊翠華舉辦的《千年之 約──心境如荷》畫展中,曾有一位年逾九十歲的畫家他仔細的觀賞了楊翠華的每一幅畫後,第一句話就說:「妳一定有修煉!」這位全方位創作的知名畫家,是已 故的台灣畫壇大師黃歌川先生,他自述七十歲開始畫蓮花,多年來仍無法掌握它柔美靈妙的氣韻;而楊翠華的畫裡,盡展現了荷花生動的神采,他對於楊翠華所展現 的蓮荷之美感動至深。

這次楊翠華在「Big Apple心靈藝文空間」所展出的油畫作品,主要是以荷花的千姿百態,作為人生的註解。畫作「富貴浮雲」在淡金的背景下,盛放後蓮瓣四散,繁華將盡;隱約 中可見花蕊仍有金色光芒,流溢盪漾,在將殘的花前,留下珍貴的瞬間。「花樣年華」一畫,也以微觀的細膩手法,表現了難以捕捉的片刻。楊翠華說:「這是花的 爆發力,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花蕊還呈現蜷曲的樣子,一旦花蕊伸展,就再也不能恢復原狀了,非常嬌嫩。」且又說:「花苞形成約兩個禮拜,但是花開只有三天 的時間,之後很快就凋謝。」所以她用畫筆捕捉荷花之美的巔峰;畫面中圓潤的三朵雌蕊 ,於雄蕊包覆下,如同酣睡娃娃的笑臉般。


《花樣年華》(楊翠華提供)

楊翠華說:「每一件作品都有藝術家的靈魂,藝術家的創作能量;在現場觀看原作可以感受十足磅礡的氣韻,這與複製品是不同的。我希望大家透過五感(眼耳鼻舌觸)及六覺(色聲香味觸意),得到的都是正面能量,在生理與心靈方面都可以獲得滿足。」

Big Apple心靈藝文空間的行銷企劃Sharon表示,剛從紐約回來的店主相信藝術、文化、種族、思想經過相互衝擊後,更能激發出絢爛的火花,所以將這個複合式藝展空間稱為Big Apple,就是懷有這樣的理念。首次和B.A.接觸,楊翠華談到: 「若非相信緣分,我恐怕要到明年才會再次辦展。」因為認同彼此理念,而有了這次活動的發生。

楊翠華期盼以作品的能量,營造出優雅舒適、使人充分放鬆、感到自在的生活場域;用最自然的方式,達到身、心、靈兼具的和諧狀態。Sharon說:「國外的 藝文活動是融在生活中的,法國每戶家裡都會擺上一幅『原作』,支持畫家的創作,我們主要的想法也是希望把這樣的概念與生活結合;藝術不必艱澀,可以很平易 近人。許多藝術家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大家分享,欣賞創作的作品與理念。」

欣賞畫展可以是一種生命滋養與成長的力量。Big Apple開幕半年,結合美食與藝廊的餐廳,相信藝術可以帶來正面的能量,也希望將支持藝術家的熱情推廣為全民運動。

在參訪11月為期半年的花博盛事之際,別忘了到位於大安區的「Big Apple」一遊,在清荷與水霧、露珠與浮萍中,飽餐美食與美景,相信您會有個難忘的《觀荷》之旅!展覽期間,現場會準備空白畫布,讓大家一起來創作與花 相關的種種元素,無論用手繪、拼貼、塗鴉或是書寫皆可;民眾可使用現場準備的繪圖用品或自己攜帶創作工具,一起來一場有趣的繪畫接龍。此外,為了配合時尚 的藝廊空間,楊翠華還精心設計、規劃畫作與擺放位置,將巨幅油畫作與空間融為一體,讓觀眾在其間細緻體會荷花的千姿百態,及其凝結瞬間即一生的永恆之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