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拉荷亞的影壇巨星派克

叔麟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10日訊】在聖地亞哥二百多年曆史孕育的眾多名人中,贏得最為廣泛敬仰和愛戴的恐怕非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莫屬。

二零零三年六月十二日,一代影視巨星隕落。格利高里•派克長眠於睡夢之中。在寧靜的夜幕下,惟有與他長相廝守相濡以沫四十八年的妻子深情地握著他的手,靜靜地守候在旁。那安詳,那靜謐,宛如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電影畫面。此時此刻,派克生前一次接受採訪時的純樸話語「希望人們記住我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好祖父;一位善講故事者」似畫外音迴響在耳際。

派克87年的生命是如此超凡脫俗,如此豐富多彩,如此意義非凡。他不僅是藝術家的偶像,更是為人的楷模。著名的好萊塢製片人、夢工廠(DreamWorks)CEO卡岑貝格(Jeffrey Katzenberg)稱派克為「好萊塢心臟的一部份,失去派克猶如失去了我們自己的一部份。」派克主演的許多影片,諸如《羅馬假日》、《愛德華醫生》、《君子協定》、《鹿苑長春》、《殺死一隻知更鳥》等贏得全世界眾多影迷的青睞與景仰,成為世界影史上經典之經典,長映不衰。人們把他譽為電影界的珠穆朗瑪,世界上最紳士之紳士,美國男人的象徵,道德勇氣的支柱、傳統價值始終如一的捍衛者。

派克在六十年演藝生涯裡拍攝了五十五部(一說六十部)影片,塑造了諸多令觀眾傾倒的角色。無論是幽默浪漫風度翩翩的記者,純樸善良勤勞正直的農民,堅忍不拔嚴峻帥氣的職業軍人,優雅的理想主義牧師,挺拔剽悍的職業槍手,還是正義凜然無私無畏的律師,個個性格鮮明,精彩動人。派克獨具的氣質、特有的靈與魂早已透過不同的角色深深植根於人們心中。格利高里•派克雖死猶生。


格利高里•派克和奧黛麗•赫本在經典影片《羅馬假日》中。(網絡圖片)

派克於一九一六年四月五日出生於聖地亞哥風景如畫的海濱城市拉荷亞(La Jolla)。父親是拉荷亞唯一的一名藥劑師。興許正是那海闊天空的幽雅環境、陽光明媚美不勝收的景色、風和日麗溫馨宜人的氣候賦予了派克博大的胸懷和謙謙君子的氣質。不幸的是,六歲那年,父母離異。兩年之中,小派克不得不往返奔波穿梭生活於父母之間,時而與父親在一起,時而與母親生活在一屋簷下。其後,小派克由外祖母撫養的兩年裡,每週外祖母帶著她去電影院成了派克童年最愉快的回憶。小派克沒有兄弟姐妹,無時無刻尾隨著他的小狗和一輛兒童自行車成了派克童年時期最親密的夥伴。

命運似乎在考驗小小年紀的派克。派克自己曾打趣說,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我在外祖母的平房裡過得太幸福了」,因而在十歲那年,小派克被送往位於洛杉磯的聖約翰軍事學院(St. John』s Military Academy)就讀。入校不久,外祖母即撒手人寰。在聖約翰軍事學院度過的四年為派克個人的成長和道德品質訓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之後,派克又回到父親身邊,直至從聖地亞哥高中畢業,由於他父親期望他成為一名醫生,派克最終進入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

派克的演藝天才在柏克利讀書時便初露端倪。他修長挺拔的身材、魅力獨具的英俊外貌、炯炯有神的眼睛被柏克利小劇院院長杜爾(Edwin Duerr)一眼相中,認定派克是一棵好苗子。派克亦因此而發現表演和講故事是自己的最愛。大學畢業之後,派克隻身奔赴大都會,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表演藝術,包括舞蹈和形體訓練,儘管囊中羞澀的他有時竟不得不夜宿在中央公園。二戰期間,派克因練舞蹈時背部受傷而免入伍,因而得以在大都會百老匯施展自己的才華,成為他日後到好萊塢大展拳腳的序曲。

派克的誠實正直與生俱來。在好萊塢合同制年代,派克曾嚴詞拒絕MGM等多家製片商提供的長期合同。派克後來解釋道,我不願為任何人所擁有,我拒絕扮演與我的祖國為敵,與愛國心和家庭核心相悖的角色。派克曾先後與四家公司合作,一次拍一片,從無長期合同。這在當時的好萊塢幾乎絕無僅有。

在好萊塢的頭五年,派克初試啼聲即鋒芒畢露,年紀輕輕便四次榮獲奧斯卡影帝提名:

1.《王國的鑰匙》(The Keys of the Kingdom, 1944)描寫一個蘇格蘭牧師的故事,
2.《鹿苑長春》(The Yearling, 1946)該片將父子情和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刻畫得維妙維俏。
3.《君子協定》(Gentleman’s Agreement, 1947)。反映二戰後美國社會對猶太人的種族歧視。
4.《晴空血戰史》(Twelve O’Clock High, 1949)派克在該片中塑造了一位堅忍不拔的指揮官。

《君子協定》是當年好萊塢對美國排猶主義發起的第一次重大反擊。派克在片中扮演一個正直有為、富有同情心的青年作家。鑒於當時社會上的排猶氛圍,派克曾令許多同行為他介入這一當時十分敏感的話題而憂心忡忡。然而影片的巨大成功不僅使派克第三次入圍奧斯卡影帝,而且為他在世界範圍內贏得做為一個人和一個演員的崇高聲望。那年他剛剛31歲。

善良、仁慈、博愛、賦予同情、不畏強暴是派克生命的主旋律。一九六二年,美國種族隔離尚未取消、種族歧視依然嚴重、黑人與白人矛盾激化、黑人爭取權利的運動正方興未艾之際,派克不顧可能面臨的非難,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導演羅伯特•馬利根的邀請,在其執導的《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中一改自己一向英俊瀟灑的銀幕形象,飾演一位莊重老派、不顧個人安危、為貧窮的黑人伸張正義的律師艾蒂科斯•芬奇。

現實生活中的派克,本就是一位黑人民權運動的同情者、支持者和參加者,《紐約時報》在派克的訃告中稱「派克和芬奇是一個完美的結合體」。派克在芬奇身上傾注了自己的滿腔熱誠與才華,勇敢而真誠地竭盡全力反對種族歧視和社會的不公正。他在影片中精彩卓絕出神入化的表演,讓派克得以第五次入圍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並一舉贏得當年的奧斯卡和金球獎雙料影帝。

派克因該片而贏得奧斯卡影帝時坦承:「我將自己46年生命的感受,包括我的家庭生活,父親和孩子,以及對於種族公正、不平等和機會的感受全都注入進了(《殺死一隻知更鳥》)這部片子。」縱觀派克的一生,包括他動盪的童年,都為派克登上演藝事業的頂峰做了結實的鋪墊。

就在派克與世長辭前一週,影片《殺死一隻知更鳥》中派克飾演的艾蒂科斯•芬奇律師被美國電影學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 – AFI)評選為美國影史第一銀幕英雄。實至名歸。

一九六八年,當著名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的消息傳來,時任美國電影藝術科學院主席的派克不勝悲憤,他毅然決定將即將來到的當年奧斯卡頒獎典禮推遲舉行。

良好的藝術修養與成就以及做為人的完美形象,使得派克對電影事業和社會的貢獻遠遠超越大銀幕。為促進故鄉演藝事業的發展,派克於一九四七年聯手兩位夥伴(Dorothy McGuire, Mel Ferrer)在自己的故鄉創建了拉荷亞劇院(La Jolla Playhouse),對推動和繁榮聖地亞哥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67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給他人道特別獎;1969年,約翰遜總統授予他美國平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獎章。1989年獲電影學院頒發給他的終身成就獎;1998年獲美國國家藝術獎章。

在銀幕上,派克多數扮演的都是好人。而在生活中他也為人們展示了人類所能夠擁有的優雅、正直與同情心。他在生活中潔身自好與銀幕形象的一致性,是他贏得廣泛尊敬的重要原因。

相關新聞
組圖:好萊塢巨星格利高裏‧派克去世
《羅馬假日》格利高里派克去世 享年87歲
格里高利派克葬禮將于美國時間16日舉行
加州5月房屋中位價再創新高 銷量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