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議員批強積金制度千瘡百孔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梁路思香港報道)香港立法會通過無約束力議案,促請政府全面檢討強積金制度。多名議員批評,強積金制度千瘡百孔,未能真正保障退休人士,而且管理費高昂,蠶食僱員供款,要求政府立法規定管理費金額,並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議員批評,強積金行政費昂貴,各類型基金回報差距大,中介人收取的管理費平均達1.89%,最高達3.92%,比例相當高,蠶食僱員供款,要求政府立法規定管理費金額。而職工盟的李卓人議員表示,現時強積金每個月的供款比率5%,部份低收入人士根本無法儲蓄足夠款項,應付退休生活,建議政府為低收入人士供款。公民黨的湯家驊議員就說,政府有必要盡快檢討強積金制度,否則日後會對政府福利開支造成沉重負擔。保險界議員陳建波表示,經營強積金需大量的人手跟進供款問題,希望能簡化程序。

十年對沖走百億

根據現行做法,員工被遣散或者離職,強積金內的僱主供款部份可以用來支付遣散費或者長期服務金。有議員指,強積金計劃實施10年以來,僱主供款部份跟遣散費對沖的機制,每年沖走超過25億的強積金供款,累計10年來達至137億6千5百萬,已是總強積金資產總值3千4百多億的4%。

議員批評,對沖機制是當初成立強積金時政府和僱主之間的一個妥協,但是10年來,社會上有大批的合約工、外判工,很多工人在一、兩年內會重新簽約,如果允許工人不斷簽署新的合約,不斷地對沖強積金,退休的時候,僱員的強積金就所剩無幾,要求取消有關安排。議員亦批評政府打擊不良僱主不力,應該有懲罰機制對付不供強積金的僱主。不過,多名代表商界的議員反對取消僱主供款與遣散費對沖安排,擔心加重僱主負擔。

陳家強:有改善空間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強積金制度是透過僱主及僱員累積退休儲蓄,截至今年9月底,強積金為近250萬僱員及自僱人士累積3,457億資產,連同其它退休保障計劃,約有九成就業人口有參與退休保障計劃,期內強積金扣除費用後,平均回報達5.1%,相比於同期的年率化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高。

陳家強又說,強積金制度實施10年,在制度及實際運作上有改善空間,當局會與積金局不斷檢討,就制度的個別範疇作出跟進,並會諮詢立法會。對於議員要求取消僱主供款與遣散費對沖安排,陳家強指,有關安排沿用已久,平衡勞資雙方利益,如要修改必須先取得共識。

管理費過高影響回報

強積金推行至今10年,一直被咎病管理費過高,影響投資回報。到底上班族10年來真正賺到多少?有傳媒引述調查顯示,強積金供款若投放在保證基金回報率會最高,平均有投資的69%,其次是回報率50%的股票,第三是債券,有19%。不過,投放在表面回報率最高的保證基金,實際回報卻反而最少。

以月入1萬元的普通市民為例,公司和自己每月合共供1千元,10年過去總共供款12萬元,但市民真正賺到的只有不足7千元,而投資股票反而有6萬元回報。原因就是強積金受託公司收取的行政管理費過高,蠶食了上班族的回報。

連強積金管理局主席胡紅玉日前也指出,強積金服務提供者的收費,需要進一步調低,而且調整步伐需要加快。她又直言,強積金是當年妥協的產物,不是全民退休保障的一種,希望政府就強積金的角色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包括退休保障、房屋及醫療等議題,作全面檢討。

半自由行剎車 欠減價誘因

最近,佔強積金市場最大分額的匯豐,推出全港收費最平的強積金產品,行政費僅佔投資金額 0.9%,比現時平均1.89%低一半,有望帶動業內減價。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其它受託機構未必會跟風。政府原定於明年4月推出強積金「半自由行」,即是容許僱員自行決定轉換其強積金戶口的受託人,每年可轉換一次。但政府10月突然宣佈,計劃要延遲至2012年才可推行。打工仔在無法轉換受託人下,強積金受託人亦欠減費誘因,未必願意減價。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昨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目前大部份的強積金回報與收費不成比例,建議將盈富基金作為僱員可選擇的基金之一,除了收費相對較低之外,亦能令基金經理降低收費,以求增加競爭力。◇

相關新聞
港六公屋戶瞞報物業被定罪
港社福界調查:九成半社工認為政府修例不恰當
鄒家成涉未經授權轉寄投訴信 辯方質疑法例無禁止
林世雄稱有信心任內解決港網約車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