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河北国画作品展

font print 人气: 24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0年12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邹莉台湾新竹报导)国立新竹生活美学馆邀请台湾当代资深艺术家刘河北老师,于12月4日至19日假美学馆美艺堂举办“寿康画展~刘河北国画作品展”,共展出55件国画作品,其中巨幅画作《宝岛伽蓝》,描绘宝岛台湾21处佛教中心胜景,气势磅礡令人赞叹。


展出国画作品《宝岛伽蓝》(图片新竹生活美学馆提供)

刘河北国画造诣深厚,早年师承溥心畬及刘峩士两位国画大师,在溥心畬老师门下三年,尽得其真传,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精,后师从刘峩士老师临摹古画一年。其后远赴罗马进修,深谙西方艺术的精髓,又自创一格,画出东方韵味。而在这期间,开始从事宗教艺术绘画,利用国画技巧来描述圣经故事,成为名闻遐迩的宗教艺术画家。


展出国画作品《黄山云烟》(摄影: 邹莉 / 大纪元)

展出的55件国画作品,为刘河北多年来创作的心得,8件《黄山云烟》以中国传统水墨笔法,表现出黄山群峰、云雾缭绕,以及苍松古木昂然挺立的样貌。也有《交颐话天机》等宗教作品。最特别的《宝岛伽蓝》,作品取材宝岛21处佛教中心胜景,左起澎湖天后宫右迄高雄佛光山,为全长620公分宽87公分的巨幅创作,是刘老师旅行构思的结晶,花了一年时间完成。希望观画者能以心灵朝圣。

刘河北表示,举办此画展,即想告诉大众,文化是需要传承的,而传承不是用笔、墨,是对自我的找寻、对人性的探索,走向一个有希望、有爱的愿景。并将作品(牡丹)致赠新竹生活美学馆典藏。


刘老师(右)将作品(牡丹)致赠新竹生活美学馆典藏(图片新竹生活美学馆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综合报导)中国当代画家吴冠中昨日在北京病逝,终年91岁。吴冠中是中国画坛大师级代表。本月初其一幅画作《长江万里图》,以5,712万元人民币成交。他晚年对中国美术界诸多不良习端发表了批评。
  • 画展兹订于2010年七月十、十一日两天 (星期六、星期天) 假洛杉矶华侨文教中心举行,并于十日下午二时整举办揭幕仪式,十一日下午二时整举办现场挥毫。国画大师吴子颜先生将亲自带领学生竭诚欢迎各界届时前来观赏。
  • 萨克女士表示,“作为一名画家,我非常欣赏演员服装颜色、能量、还有精准度,她给我绘画的灵感;华丽场面超越了一切,令人难以置信,让我心醉神迷。”“我很感谢神韵展现出如此宏伟壮丽的景象,我将不会轻易地忘记。”
  • 据《每日电讯报》报导,一位美国画家花45美元在旧货摊上购得65张旧底片,经证实这些底片是美国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的作品,总价值高达2亿美元。
  • (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嘉义报导)在新港文化馆‧25号仓库里,杨晖左手点了一根烟,右手执起画笔,只见他聚精会神、瞪着大眼、快速来回地望着现场的模特儿─新港田妈妈火鸡休闲农场的主人杨秉华与画布间,时而紧皱眉头、奋笔挥洒;时而钝笔收锋、捻墨再起,再下笔锋回气转、润饰厨师帽上的火鸡羽毛,而后落款收笔。只见他微微吐了口气,左手的烟燃成长长的灰。
  • (shown)中国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
  • (大纪元记者赖月贵台湾新竹报导)台积电国画社为庆祝成立10周年特别举办成果展,自9月29日起至10月10日在新竹县文化局美术馆展出。画展上一幅幅的作品,透露着国画中特有的优雅气息,画风展现泼墨、泼彩、工笔等技巧,画作主题多为花、鸟、写意、山水为主。喜爱国画的民众可前往观赏。
  • 为庆祝中华民国99年双十国庆,澳亚艺术交流协会于台湾中心礼堂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光辉十月国画美展”,并于10月10日(星期日)上午9时举行开幕茶会活动,驻处宋处长、中心李主任、范理事长如珠及莫刚老师等4人担任剪彩嘉宾,陈侨务委员春龙、台湾同乡会林会长俊廷、慈晖妇联会徐会长倩芬、客家会朱会长凤兰、八卦太极协会吴会长秋锦等侨界嘉宾约100余人出席观礼,礼成后所有来宾享用主办单位准备的茶点并进行交流,画展展出孟刚老师师生作品约五十余幅。
  • (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中华民国画学会会员联展14日起在桃园县客家文化馆展出至12月5日;桃园县长吴志扬在开幕茶会中指出,社会的发展应注意科技与艺文并进,若大家都有欣赏艺文的基本能力或者从事艺文工作,不但个人的气质会提升,整个社会也会更加祥和。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