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8-7模式

魔術師的7堂課(2)

詹姆士‧柏格(Mary Kay Ash)

人氣 3
標籤:

社會心理學家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艾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一九七一年所做的一份具開創性(至今仍極具影響力)研究中,他檢視了言語和非言語的訊息在面對面接觸時的效力,並設計出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溝通模式。

這個模式堪稱範本,幫助我們理解人是如何從他人的訊息中汲取意義。這項研究揭露,任何溝通訊息都包含三大要素:身體語言、聲音和說話內容。梅拉比安提出以下著名55-38-7模式:

● 訊息中有五五%的意義來自視覺的身體語言(儀態、姿勢、表情)。

● 三八%的意義衍生自談話的非言語因素(聲音面),即話語傳送的方式,包括:語氣、聲調、速度。

● 七%的意義來自實際說出來的話(說話的內容)。

這項研究揭露什麼呢?這個嘛,基本上是這樣的:

如果你那五五%看得見的身體語言不夠好,人家根本不會耐住性子再去聽你另外四五%的部分!

就算你的觀眾耐住性子了,如果你那三八%(說話的方式)令他們厭惡,他們會把你那七%(說出口的話)當耳邊風,宛如關機,從心底拒聽。

這就是這項研究顯示的真義。在派對、工作或約會時,你應該不只一次這麼想(或說),事情原本看來挺好的,「但他一開口就壞了」。(你看過〈來電五十〉之類的電視節目吧?)

一切在眼裡,黑白分明

達文西說,眼睛是「靈魂的鏡子」。專家仍試圖破解那謎一般的蒙娜麗莎正用眼神傳達什麼訊息,但在我們的日常互動中,我們可以更簡單地進行這件事。

仔細想想,我們在與人交談時,多數時間都在注視他們的臉,因此眼神在傳達內心想法及情感狀態上,扮演著至要的角色。

眼睛的力量之大,對方只要注視我們比「基準量」多幾秒,就能發出極為強大的信號:

● 說話者會不時移開視線再回來進行眼神接觸,以確認對方是否還在聽(且沒有心不在焉),並從對方的眼神判斷他們是否還感興趣,是否了解說話者要表達的意思。

● 透過頻繁地注視說話者,聽者表現出對於談話的興趣。

● 聽者若對於話中的某個地方感到困惑,或意見不一,或注意力分散,或對這次會面感到厭煩,就會避開眼神接觸。

● 如果聽者一直看別的地方,那就表示有個環節讓他們的注意力完全潰散了。

有些人在說話時會有閉眼睛的傾向。這或許是平常的習慣,或只在回答問題時出現。英國國會議員安妮.威德康(Anne Widdecombe)說話時就常把眼睛閉上(現在她改善很多了)。

眼睛會為眨眼而閉,卻一連閉上數秒鐘才張開。這個過程會在談話中反覆出現。你認識哪個人是這樣的嗎?這會惹人喜愛還是憤怒呢?

佘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接任首相之初常出現這種眼部活動,但後來形象顧問給她建議,她接受訪問時就幾乎戒絕了這種習慣。

很多時候,這是我們的身體為了拒人於千里之外,封阻了不愉快的會面或壓力高漲的情境。
有些時候,人們中斷其他感官活動只是為了專心思考。

但重點是這種舉動可能會激怒聽者,並傳送錯誤的訊─無論你閉眼睛是出於相反的理由,或純屬癖性而已。@(待續)

摘編自 《假如你能看穿我的心》 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重選髮型 讓頭髮為你增色
魔術師冰封64hr 破紀錄跨年
冰封64小時不吃不喝!  魔術師壯舉
魔術科學鬥法  科教館特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