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兩岸三地經濟競賽 台灣最「龜速」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6日訊】(據中廣新聞張雅惠報導)中港台三地經濟正成長,但是放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卻發現,這場經濟競賽,台灣前進的速度最慢!把大陸「平均每人的名目GDP」除以台灣,或者把香港除以台灣,兩項結果都是台灣和大陸、以及台灣和香港的差距愈拉愈大。研究員認為,台灣除了發展利基型經濟,也應搭上大陸經濟的內需市場。

主計處開春第一天就利多大放送!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大幅成長百分之九點二二,去年全年負成長一點八七,預估今年正成長四點七二,重回中度成長的軌道,不過,經濟成長率終究是自己比自己,要和其他國家相比,觀察彼此的經濟實力和跨境購買力,看誰跑得快、或跑得慢?

群益証券香港研究部經理黃薰輝用中港台三地「平均每人的名目GDP」兩兩相除,結果發現,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的六、七年,外資對中國投資停滯、人民幣走貶,用中國除以台灣的比例,一直在百分之三到四的相對低點,但之後就一路提高,2008年已經升高到百分之十九;用香港除以台灣,1989到2003維持一點五三倍到一點七倍,香港在2003加入CEPA之後,比例再彈高到一點八倍。

「你除了找到自己的特色之外,你還要融入中國經濟體。台灣的科技股強,你當然可以做外貿,沒有錯!但是,你還要搭到中國的內需」

這份研究是從GDP的觀點切入,GDP是以國境來分、相對單純,如果台商到大陸設廠投資,在大陸接單,在大陸生產,就不屬於台灣的GDP,如果盈餘有匯回,這屬於台灣的GNP;大陸台商的產值反而是列入中國的GDP。但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三角貿易,則還是屬於台灣的GD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