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調查 葛老自責:Fed未盡監管責任

【大紀元3月20日訊】〔自由時報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前美國聯準會主席格林斯潘發表一份金融危機調查文件指出,聯準會當時沒有盡到風險監管的責任,但也駁斥低利率政策是釀成泡沫的說法。

他在這份為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 )會議所準備、以「危機」(The Crisis )為題的文章中,敘述金融危機的前因後果。他承認監管單位沒有發揮功能,聯準會官員忽視次級房貸市場十年來累積的風險,另外,聯準會對銀行資本要求不足,也沒有及時遏止「超級銀行」的形成,最後造成金融體系莫大的災難。

2008年金融危機重創了格林斯潘的聲望,2006年1月他卸下聯準會主席職務時,受到高度的讚揚,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聯準會主席之一。

現在他因為當時的低利率政策備受責難。2003年聯準會把基準利率降到一%,以避免美國陷入通縮。

格林斯潘撰文對金融危機的發生感到自責,但指出泡沫在破滅前的確難以察覺。

他說,一九八七年的股市崩盤與網路熱潮並沒有造成太嚴重的經濟衝擊,聯準會因此過於自滿,以為房價下跌趨勢是漸進的,房貸市場卻快速崩盤,撼動整體經濟基礎。

葛老為任期內的低利政策提出辯護。他說,聯準會掌握的是短期銀行間的隔夜拆款利率,中、長期利率才是推升房市泡沫的主因。

中國等出口導向國家儲存大量賺得的美元,使得美元中、長期利率大幅下滑,外國資金大量湧入美國,聯邦基準利率與中長期利率的關聯跟著減弱。

對於如何記取教訓並改進,他認為提高銀行資本要求與流動性比率是預防未來危機最有效的方法。

格林斯潘認為目前國會提議的「系統性風險」監督機構對防止危機的效果有限,不過現任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已經對此構想表示支持。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商業及科技應用研討會在坦帕灣舉行
女大學生「曲線就業」:嫁好老公
中國過渡政府:中共反人類綱領的出台以及解體中共的必然
美議員提案加強金融產品消費者保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