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客家台收視放兩旁 品質擺中間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1日報導】傳播「客」的現在式系列–品質篇(中央社記者陳虹瑾台北31日電)下午5時半的17頻道,「雞超人」正唱著「ㄤ牯ㄤ牯 (寶貝寶貝)」,帶著一群孩子大跳「雞舞」;晚間9時半,客家劇場上演國、客語混雜的偶像劇,新生代演員不分族裔同台飆戲。

有鑑電子媒體仍是當前傳播力量最大的平台,客家電視台不僅製作傳統戲曲、客家觀點的新聞,近來還為各年齡層打造專屬合適的節目。

秉持製作的嚴格要求,客語台節目以高品質聞名。去年光是金鐘獎入圍總件數就高居所有參賽媒體第2,僅次於公視。評審固然對節目內容佳評如潮、叫好不斷,但觀眾收視反應似乎不是如此。

客家電視台台長徐青雲表示,客語節目市場屬小眾,收視率一向不到0.03,以尼爾森收視率調查公司在全台安置的1800個收視盒來換算,每個收視時段只有2人收看客家台,「幾乎等同沒人收看」。

問她製作團隊會不會因收視率低而灰心?徐青雲笑著回答「不會」。她指出,安裝收視盒的民眾鮮少住在客家庄,唯有委託市調公司做質化分析,真正瞭解收視民眾想看的題材。客家台也到全台各客家庄舉辦意見領袖焦點論壇、前往校園辦活動並發放問卷,甚至為特定節目成立Facebook粉絲團,廣納網友意見。

在媒體商業掛帥的主流下,重質不重量的收視經營模式能有什麼意義?徐青雲說,其實觀眾回饋意見非常踴躍,例如壯年人會要求上節目開講、客家庄居民會邀請製作單位前往庄內搭景錄影,還有人希望在客家劇場中「軋一腳」,說說客語、過過戲癮。

此外,還有一批「死忠年長者」對戲曲節目超級支持。徐青雲說,許多壯年人向她反映,家中父母簡直「把客語台當收音機聽」。

至於節目類型,客語台講求整合行銷與傳播,不但要讓年輕族人願意學客語,還要讓其他族群認識客家。徐青雲說,為打入兒童市場,推出「雞超人」、在晚餐時段播映「ㄤ牯ㄤ牯咕咕咕」的客語唱跳畫面,讓這隻魅力非凡的「雞超人」前進125所學校,不僅在歡樂中教兒童客家歌謠,也點燃了客語傳承的火種。

為避免青年斷層,製作單位推出系列紀錄片「作客他鄉」,串聯各地青年、認識客家。徐青雲說,製作團隊到全台各大專院校徵才,只要通過徵選,就能免費跟著製作團隊出國主持節目,前提是要「以客語主持」,3來已培育20多名會說客語的主持人。

新聞方面,客家電視台新聞部經理李儒林說,新聞製播以切出客家觀點為原則,「客家焦點就是頭條」;每天的頭條、焦點新聞都從客家觀點出發,國內或國際要聞則擺在新聞後半段;為讓其他族群也看得懂,還將所有新聞文本都上了字幕。

「客語台存在的『利基』在於全世界只有我們這1台(客語台)」,徐青雲認為,製播適合老、中、青甚至幼兒的客語節目,讓電視台成為全球客家人交流的平台,是客家台的重要使命,這是目前商業思維掛帥的媒體經營人無法了解的東西。

摸索了7年,客家台預備以10年為單位,達成客家文化奠基的里程碑。在堅持品質上,客媒團隊沒有退路,畢竟商業只是一時,保存、傳揚客家文化才是永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