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第一奇觀 — 肇慶七星巖

華苜/整理 OzWanderer/攝影

人氣 20

肇慶七星巖位於廣東肇慶市北星湖中,背靠北嶺山脈。其星湖原是北嶺山前的沼澤地,1955年始辟成湖。面積約六平方公里。湖中修建有20多公里的長堤,將湖分為波海湖、中心湖、東湖、湖光湖、青蓮湖和裡湖等六部份。湖中及湖濱有七座石灰岩山。

七星巖孤峰峻拔者凡七,列歭形如北斗七星,故而得名。巖呈兩列長條狀,南列自西至東為仙掌巖、蟾蜍巖、天柱巖、石室巖、玉屏巖、閻鳳巖,北列為阿波巖。山腰多洞窟及歷史石刻,是嶺南馳名的遊覽勝地。

閻鳳巖是七星巖的最東峰,三面臨水,溶洞頗多。峰頂南面有無底洞,深邃黝黑,難窮其底。巖西麓有攬勝牌坊、棲雲亭、蓬壺徑。徑下有鐘鼓洞。其東有含珠洞,洞內有水。閻鳳巖高聳如削,氣勢雄偉,登頂可環視七星巖前景。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玉屏巖是七星巖峰之一,與閻鳳巖對歭。半巖有明代修建的三仙閣,閣外有巨石凌空,名八音石。道邊壁有清初分韻賦詩記游石刻。右鄰右峻石夾立如堵牆,頂嵌大圓石,稱含珠徑。再上為明代建築的玉皇殿。登玉屏西峰可俯視星湖。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長堤楊柳、鳳凰木成行(OzWanderer/攝影)


湖畔綠茵花露(OzWanderer/攝影)


湖畔綠茵花露(OzWanderer/攝影)

石室巖與玉屏巖東西相望,是七星巖中最大者。巖洞幽深,古蹟和奇形怪狀的鐘乳也最多,巖下石室洞內有自唐代以來的摩崖石刻二百多處。洞裡有一條陰河,可劃一葉扁舟在洞中漫遊。石室巖還有攬月亭、水月宮、陳白沙碑亭等名勝。

水月宮在七星岩石室巖南麓。建於明代,近年進行了修葺,紅牆黃瓦,光彩奪目,更顯得富麗堂皇。正殿巍峨高聳。內有三尊十幾米高的銅鑄佛像。殿後依巖有兩層高閣。宮內辟有出土文物和名人字畫陳列館等。此處的摩崖石刻是中國南方保存數量最多、最集中,質量又最高的一處石刻群,記述了肇慶的地理環境、山河變遷、歷史大事、宗教信仰、廟宇建築、岩石水土及朝代更迭。摩崖石刻,就文字種類看,以漢文字為主,也有藏文和西班牙文。漢文字的字體,有篆、隸、楷、行、草,巨者文余,小者半寸,不少書法名家的佳作都薈萃在一起,構成了中國南方獨特的書法藝術寶庫。唐朝李邕的楷書,宋朝郭祥正的行書,明朝吳桂芳、朱完的篆書,清朝洪頤□的篆書,清朝黎簡、陳恭尹的隸書,清朝耆英的草書等等,都是該寶庫中有名的藝術珍品。摩崖石刻集詩詞歌賦,遊記史實、對聯題詠與崖刻畫於一爐,其中最大量的是詩詞歌賦,僅石室巖內外就有206首之多,故又有「千年詩廊」之美譽。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湖中叢林(OzWanderer/攝影)

天柱巖可從石室洞北口西望,一峰峭立,高聳入雲,恰如獨柱擎天柱。

蟾蜍巖卻在天柱巖之西。高約七十米,四周壁立。因山頂有一石宛如蟾蜍而得名。巖東南兩面臨水,巖麓洞穴甚多。巖北有一曲折幽深的巖洞,中有一潭,舊稱「龍韞穴」。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湖中叢林(OzWanderer/攝影)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仙掌巖,七星巖最西一峰。峰頂略平面積一畝多。北列幾根柱狀石芽宛如五指,形似托掌,故名。仙掌巖南懸崖峭壁,獨西麓有路可攀。山道盤曲,宛如羊腸。巖巔古有一座古廟。

阿波巖又稱為禾婆巖,在天柱巖之北。據傳,北麓一個高廣丈餘的洞穴,過去曾供奉一個主管農事的神,叫禾花仙女,如遇旱天,她便喝令瀝水倒流禾田。此巖高約八十餘米,離群獨立,雄踞一方,氣宇軒昂。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火烈鳥群(OzWanderer/攝影)


七星巖風景(OzWanderer/攝影)

七星巖歷史悠久,早在晉代就有文字記載,之後歷朝歷代都在擴修,到了旅遊業高度發展的今天,七星巖的景點已有二十多處了,總面積為8.23平方公里。近年在仙女湖建設了中國南方最大的丹頂鶴生態園,園內棲息大量丹頂鶴及各種鳥類。山水環抱之中,鳳鳴鶴舞、百鳥翻飛的景象甚是壯觀。七星巖無愧於嶺南第一奇觀。@


霧蒙中的肇慶公路(OzWanderer/攝影)


霧蒙中的番禺大橋 (OzWanderer/攝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建築奇葩:福建土樓
中國最美麗的灘涂 福建霞浦(一)
中國最美麗的灘涂 福建霞浦(二)
日本作家談文化差異 一個地名讓台灣人笑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