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筆記:為誰重建 重建甚麼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21日訊】文:鄺承好
市建局自01年5月成立以來,一直都無法擺脫其前身土發局的狼藉名聲,幾乎所到之處,都有民間的「關注組」出現,以市民單薄的力量,有限的聲音,揭櫫財權和業權,發展權和人權之間的矛盾,由港島至九龍,一區一火頭,燃燒民怨。

一個社會在社區上的重建,如果純粹如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是對殘破物質良好和諧的更替,那恐怕絕不會演化成為社會問題。人類文明的早期建築史是一例證。原住民村落的自然形成,是建設而非破壞,是對環境的維護而非掠奪。可惜的是,今天的城市重建,往往只是一件虛偽的華美外衣,內裏包涵更多的是社會政經上既得利益的爭奪。這已經成為一個普遍性的社會現象,通識文化。

今天在香港,「重建」要服膺的對象是明確不過的。06年立法會通過的100億注資,去進行各項市區重建計劃,那是一盤怎樣的賬目,要獲取甚麼的收益;如果公平又公開地羅列,市民是不難明白的。在當前中共政權瘋狂吞併的大陸地方本身的土發權,其大規模的土地利益的掠奪行徑,同時對香港產生著一種惡性的示範作用。

掠奪衍生維權,大陸諸式狀態登陸香港,同時也令港民明白,之前我們聲援別人維權,現在也是時候要維護自身的權利。那老掉牙的「發展是硬道理,是需要(人民-而不是政權)付出代價的」的說法,是必須受到公正的洗滌的。

記者所見,九龍區最近的一個重建社區項目,又出爭議和屈辱,甚至有民間團體聲援被迫遷的租戶和被壓迫的小民,以紀錄片放映、集會表演各種形式去將反對的訊息發放,維護公義;那已經是一種無可避免,而且會陸續出現的社區「發展」。

不論身處那一位置,扮演著那個角色,在這個「重建」的棋盤上,如果個別人都願意放下眼前的利益內心省思,最急切需要重建的,不是建築,而正是被利慾薰心敗壞的人的「善性」;集體地,那將是所有因重建而來的矛盾的出路,社會精神面貌的生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採訪筆記:尋找夾谷裏的悲歌
採訪筆記:譚作人的判罪是良知和恐懼的角力
採訪筆記:電腦科技衍生的扭曲世界
採訪筆記:文化拆遷 鎖定目標 敵我分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