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背後的真相:華爾街的謊言(9)

約翰.塔伯特(JOHN R. TALBOTT)

人氣 4
標籤:

╣謊言69╠

資本主義國家越繁榮,其代價是收入越不均。

任何時候,只要我聽到有人對資本主義得以為一個國家創補充說明:這樣的繁榮是來自於收入與財富上更大的不均。

實際上這徹頭徹尾是個謬見。我不知道這種謬論是打哪兒來的,但我可以權且一猜。

試想一下一個國家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業發展剛剛開始萌芽時。你可以想像美國在二十世紀伊始的狀況,或者是中國和印度現在的狀況。

你在每個案例中都可以看到非常富裕的資本家事業體和非常窮困的農民和工人,你立刻就得出一個結論說,資本主義會拉大國民收入的差距。

但對此我卻不這麼看。我認為實際的狀況是,非常貧窮的農業社會正逐漸轉型為一個較富有的工業社會。一旦轉型完成,人人都可以變得比較有錢。

但是,轉型是有階段的。在自由市場資本主義體系中,最大的冒險家會變成富翁,他們從鄉村搬到城市,著手開辦公司,聘僱他們的同胞為員工。

看起來就像是這個社會的一部分已經工業化了,其餘部分則仍處於農耕時代。這樣的現象,你只要把北京的有錢人跟中國農村的貧戶做個對照,就一目了然了。

這並不意味著目前這種廣泛的貧富不均會永遠持續下去,只不過是,要讓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適應和參與工業化經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因此,在實施資本主義制度時,肯定會有一個暫時性的階段,貧富不均的現象會升高,但是長遠來看,資本主義帶來的較高經濟增長和繁榮,最終會縮小不均的差距。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學院的迪克.羅爾和我在二○○三年共同撰寫了一篇學術報告,我們以統計數據驗證了這個論點。

這個地球上最貧窮的國家大多數都是獨裁政權,也是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較富裕的國家大多屬於民主、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其人口的貧富差距也小得多。

美國對這個話題相當敏感,因為在所有已開發國家中,美國的不均現象最為嚴重。如果我們想要讓美國社會更加平等,跟我們其他已開發國家同儕相當的話,我們還有很多工作得做。

過去二十年,美國人目睹了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我在一九九九年寫的《奴隸的工資》(Slave Wages)一書中曾就此做過重點描述。美國一直坐擁經濟增長和繁榮,但是不均的現象也有增無減。

這似乎有悖於我前面所提到的原則,但老實說,我並不這麼認為。談到投資、資本支出方案以及產品與服務的國際化貿易時,企業在消除國界障礙上的成績十分傲人。

因此,如果你要探討有關社會不均議題時,把矛頭對準美國,我覺得是不公平的。我想,你應該先詳查全球的不均狀況再發言。

當你通盤考量整個世界時就會發現,很明顯的是,儘管造就了幾百個億萬富翁,但不均的狀況也劇降。地球上有五億人口過去每天的生活開支不足2美元,如今卻都成功地擺脫了貧困。

這些進展大多發生在開發中世界,尤以中國和印度最為顯著。當然,如果你把美國當作獨立個案來分析的話,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它的勞工是每下愈況,而雇主則是蒸蒸日上,因此在美國境內,不均確實擴大了。

不過正如我所說,全球化是一股「全球」的經濟力量,因此有關不均的衡量,也必須縱貫整個世界去比較才對。如果你這麼做的話,你就會發現,總體而言,過去二十年來,不均現象其實已大為減少了。

資本主義本身不存在道德與否的問題,它並不具備思考能力。它的初衷並非源於想要幫助窮人。企業致力於尋找所能發現的最廉價勞動力。在過去二十年間,這樣的思維把他們帶到了中國、印度、越南、印尼和墨西哥。

而這正是經濟增長的引擎,它為廣大的工人提供了就業和擺脫貧困的機會。二十年前,中國勞工每天只賺得到1美元,現在,在汽車裝配廠的中國工人,一個小時的工資是3到4美元。

這就是自由市場體系的奇蹟。它本來沒打算這麼做,但它確實先幫助了我們當中最為貧窮的人。

我並不是說在中國工廠工作的工人,過著理想的生活。我了解他們的生活非常辛苦。而且我也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對中國的工作環境加以規範,比如極度減少使用童工、改善工作與居住環境、提高工作場所安全,世界會變得更好。

不過,即使沒有這些改進動作,毫無疑問地,資本主義確實讓中國社會更好,因為它大量降低了生活在貧困中,衣不暖、食不飽、缺乏醫療協助的人民數量。@(待續)

摘編自 《華爾街的86個謊言:避免投資再次失利,經濟繼續崩壞,你必須認清金融海嘯背後的真相》臉譜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電:中國經濟--投資泡沫上的海市蜃樓?
高盛涉詐欺 德國銀行斷絕來往 法國準備調查
高盛:奧巴馬打向華爾街的第一炮
財經簡訊(2010年4月22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