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河圖》、《洛書》(三)

——上古帝王受命書
font print 人氣: 221
【字號】    
   標籤: tags: , , ,

五、帝舜得黃龍負河圖:

舜是繼堯之後的上古聖王。《史記》說舜名重華。舜又稱虞舜,國號有虞,故也稱有虞氏。古籍記載的舜也是接受河圖的帝王之一。

《宋書.符瑞志》說:「舜仿著堯的樣子,在黃河設壇祭祀,等到夕陽西下,霞光美氣懸浮,有黃龍負圖從壇畔出來,圖長三十三尺,寬九尺,赤色文字,告訴舜應將王位禪讓給禹的天意。」

原文:「《宋書.符瑞志》:舜乃設壇於河,依堯故事。至於下昃(z□ ,日在西方時側也。《說文》),榮光休氣至,黃龍負《圖》,長三十二尺,廣九尺,出於壇畔,赤文綠錯,其文言當禪禹。」

《尚書.中候》也說:舜沉祭品於河,熒光美氣頓起,黃龍出水壇畔,展示河圖,上有赤色的符錄。

原文:「《尚書.中候》:舜沉壁於河,熒光休至,黃龍伏卷舒圖,出水壇畔,赤文綠字也。」

六、禹受洛書,做《洪範.九疇》:

通常被尊稱為大禹,古聖王。《史記》說禹名文命,是黃帝的玄孫,帝顓頊的孫子。大禹治水的故事,歷來被人們傳頌。按古籍記載,天授大禹河圖洛書,大禹才得到治水的秘訣。

《漢書.五行志》說:劉歆認為,大禹治洪水,得到天賜的洛書。大禹據洛書記錄的法則,做了《洪範.九疇》。」

原文:「《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為,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

《宋書.符瑞志》說:當舜輔佐堯執政的時候,一次禹看見有人面魚身人出於河。說:「我是河精。」又對禹說:「文命,天要你去治理洪水。」說吧,授給禹《河圖》,上面寫的是關於治水的秘訣,然後隱退入淵。禹治水工程快結束時,天又賜玄珪,以告成功。

後來,按天意,該是夏朝應當興起,這時草木茂盛,又有青龍飛臨郊外,火神祝融降於崇山。於是禹接受了舜的禪讓,繼承天子之位。這時又有《龜書》出於洛水,上有六十五字,就是後來的《洪範》,《易經》所說的「洛出《書》」指的就是這個。

原文:「《宋書.符瑞志》曰:當堯之世,舜舉之。禹觀於河,有長人白面魚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淫。」言訖,授禹《河圖》,言治水之事,乃退入於淵。禹治水既畢,天錫玄珪,以告成功。夏道將興,草木暢茂,青龍止於郊,祝融之神,降於崇山。乃受舜禪,即天子之位。洛出《龜書》六十五字,是為《洪範》,此謂「洛出《書》」者也。」

七、成湯受天命得洛書:

成湯是契的後代,殷商的開國帝君。古籍《帝王世紀》,《淮南子》,《孟子》,《呂氏春秋》等都記載了成湯有聖德。古籍《宋書.符瑞志》,《尚書中候》等又記載成湯受天命,征伐夏桀無道,建立殷商王朝。

《宋書.符瑞志》說:成湯東行到洛水,祭拜堯帝設在那裡的祭壇,看見有黑龜出水,龜背有赤色紋組成的字。

原文:「《宋書.符瑞志》:湯東至洛,觀堯壇,有黑龜,並赤文成字。」

《尚書中候》說:「成湯將祭祀用的璧沉入洛水,有黃魚躍出水面上到祭壇。有黑鳥隨魚出暗示新生,然後化為黑玉,上有赤色字刻:黑精天乙,接受神命代天伐桀,天下將服從於你。」

原文:「《尚書中候》曰:湯沉璧於洛水,黃魚雙躍,出濟於壇。元鳥隨魚出示生,化為玄玉,赤勒:玄精天乙,受神命代,天下服。」

八、周文王、周公受洛書、河圖:

周朝享國約八百年,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可以說周朝的建立歷經三位先王。周文王原名昌,受命西伯後,仁慈愛民,禮賢下士,終於三分天下有其二。西伯逝世,其子姬發繼位,伐紂滅商,建立周朝, 稱周武王。周武王建周後幾年也逝世,成王繼位。

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以王叔攝政。周公平定叛亂,建洛邑王城,制禮作樂,建立了周朝的各項典章制度和禮樂制度,至此確立了周朝的政治體制。按古籍記載,周文王,周公都是接受了河圖洛書的受命君王。

《易緯乾鑿度》說:現在是天元二百七十五萬九千二百八十歲,紀昌以西伯受命天子(漢鄭康成注曰:受洛書,命為天子也。)。到戊午年部,紀昌征伐崇侯,作靈台,改正朔,以王號令於天下,這一切都應驗了前世聖王所看到的河圖所言。

原文:「《易緯乾鑿度》:今入天元二百七十五萬九千二百八十歲,昌以西伯受命,(漢鄭康成注曰:受洛書,命為天子也。)入戊午部,二十九年伐崇侯,作靈台,改正朔,布王號於天下,受錄應河圖。(漢鄭康成注曰:受命五年後而為此者。《孝經援神契》所謂文王優遊典部,即上所紀者,數不可改其名而應圖猶如也,如前世聖王,河圖言之,其數故應也。)」

《尚書.中候我應》:「文王對武王說:我死之後,你要稱太子發,等到受命河洛之後,才能稱王。」

原文:《尚書.中候我應》:「文王之戒武王曰:我終之後,恆稱太子發,河洛復告,遵朕稱王。」

《宋書.符瑞志》說:正月六旬時,五行星都出現在了房宿。然後又有鳳凰銜書,飛到文王住的地方。

又說:周武王伐紂時在孟津與諸侯會盟。有白魚躍入武王的船。武王把魚拿起來,魚長三尺,身上有赤色文絡形成的字,說伐紂是天意。武王以世間文字記錄下來,魚文就消失了。

又說:武王去世時,成王還很小,周公旦代成王攝政。七年後,神鳥鳳凰飛來,瑞草蓂莢遍生。於是周公與成王到黃河進行祭祀。儀式過後,等到黃昏時,榮光從河面升起,青雲飄浮於上空。青龍飛躍於壇上,口銜玄甲之圖,吐之而去。周公與成王又到洛水進行祭祀。

同樣,有青龍玄龜來到壇上,玄龜背甲上的花紋形成特殊的文字。周公拿筆以世文記錄下來。周公書寫完畢,背甲上花紋就消失了。玄龜丟甲而去。上邊寫的是自周公到秦、漢之時的盛衰之符。

原文:「《宋書.符瑞志》:孟春六旬,五緯聚房。後有鳳凰銜書,游文王之都。

又曰:度孟津,中流,白魚躍入王舟。王俯取魚,長三尺,目下有赤文成字,言紂可伐。王寫以世字,魚文消。

又曰:武王沒,成王少,周公旦攝政七年,制體作樂,神鳥鳳凰見,蓂莢生。乃與成王觀於河、洛,沈璧。禮畢,王退俟,至於日昧,榮光並出幕河,青雲浮至,青龍臨壇,銜玄甲之圖,吐之而去。禮於洛,亦如之。玄龜青龍蒼兕止於壇,背甲刻書,赤文成字。周公援筆以世文寫之,書成文消,龜墮甲而去。其言自周公訖於秦、漢盛衰之符。

歷史走到周朝之後,《河圖》、《洛書》不再出現。(*)為什麼河不再出圖,洛不在出書了呢?

《易緯.乾坤鑿度》關於孔子的記述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易緯.乾坤鑿度》說:孔子叫仲尼,魯國人。本來不知到易的法則,偶然算命得到旅卦,請教商瞿,說:你有聖人一樣的智慧,卻沒有聖人一樣的帝王之位。孔子長歎道:天命啊,鳳鳥不來了,黃河也不出圖了,這就是天命。

原文:「孔子附,仲尼,魯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請益於商瞿氏,曰:子有聖智而無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鳳鳥不來,河無圖至,嗚呼,天命之也。」

於是順天命,孔子創立了以易經為首的儒家文化,推行仁義禮智信,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另一位與孔子同時代的智者,老子被後人視為道教宗師,是道家文化的代表。老子的論述或許更發人深省。老子說:「說起自然。暴風不會持續一個早晨,驟雨不會持續一天。這是誰的行為?是天地。那麼天地還不能長久的持續一件事情,何況人呢?」老子又說:「大道沒有了時,才顯現出仁義;人有了慧智,也就有了偽詐;六親不和的時候,才顯現出孝和慈;國家昏亂的時候,才顯現出忠臣。」老子說:「所以,沒了道才講德。沒了德才講仁。沒了仁才講義。沒了義才講禮。」

原文:老子說:「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結論:

從古籍的記載可知,河圖洛書記載的是天機。人間的一切是上天的安排。上古時民風淳樸,厚德載物,天機通過河圖、洛書授予帝王,人間帝王替天行道。後來,道德敗壞了,《河圖》、《洛書》也就不出現了。那麼,後世就沒有人能窺視天機了嗎?其實不然,老子將人分為三等。

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也就是說,無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在真道前能省悟並且勤而習之,這樣的人才是上等人。這樣的人是有機會了悟真理大道,看到天機的。

註:(*)有學者將秦始皇和劉邦也列入受河圖、洛書的帝王名譜。但是從古籍的記載,他們沒有真正得到龍馬獻上的河圖,或靈龜獻上的洛書。《尚書.考靈曜》說:「秦王政以白璧沉河,有黑公從河出,謂政曰:祖龍來,天寶開,中有尺二玉牘。」《河圖》說:「漢高祖觀汶水,見一黃釜,驚卻反。化為一翁,責言曰:劉季何不受河圖?」

從這兩段記載中看,秦始皇和劉邦所得到的河圖和先王所得的還是有區別的,並不是由龍馬獻出的河圖。但是,按照先王所得的河圖,上面已經記載有秦、漢的事情,所以秦始皇和劉邦的出現也是天數。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