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台中公園.砲台山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117
標籤:

相隔半年,我又來到台中旅遊。兩次來台中,都是為了女兒。女兒暑假參加中興大學舉辦為期七天的「生物科技研習營」。上次來台中接回女兒,當天往返,只在台中市區淺遊兩、三小時而已。這次提前一天來台中,住宿一晚,因而有較充裕的時間可遊覽台中附近景點。

台中公園,又稱「中山公園」,是我這次台中行,想遊覽的重點景點之一。我上次遊覽台中公園,已是32年前的往事了。當時是國中畢業旅行。

「台中公園」之於台中市,就如同「台北公園」(新公園)之於台北市,都是闢建於日據初期的大型公園,歷史已超過百年。台中公園佔地約二萬六千坪,面積大於台北公園,公園內還有一座「日月湖」,遊客可以划船遊湖。

台中公園內有湖泊,是因為這裡原是柳川和綠川之間的沼澤地,興建公園時,保留一小片自然沼澤地,並加以整建為湖泊,湖水面積約四千坪。台中公園擁有百年歷史,園內至今仍遺留不少日本統治時代的歷史遺跡。喜歡歷史旅遊的旅人,在這座公園裡,處處可以發現意外的驚喜。


台中公園湖心亭

台中公園最富盛名的歷史遺跡,就是「湖心亭」了,這座雙併式尖頂的涼亭,是台中市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地標,過去經常出現於風景明信片。像我這種上了年紀的人對這座湖亭都不陌生。湖心亭已被列為台中市市定古蹟。

湖心亭建於1908年(明治41年),是為了慶祝縱貫鐵路全線通車而建造的紀念建築物。當時台灣總督府邀請日本皇室閑院宮載仁親王來台主持縱貫鐵路通車典禮。通車慶典的會場就在台中公園。因此建造此亭做為載仁親王的休憩所。

湖心亭立於湖中小島的水上,初稱「湖亭」,後來又有「弘園閣」、「香閣」之美名,湖亭在水面下採混凝土石柱為支撐,平台以上的建築木造結構,屋頂尖端採四脊圓弧交叉頂的造型,頗具特色。湖心亭歷經多次整建,一般大眾較熟悉的紅頂白柱外觀,是戰後整修的。台中市政府進行古蹟修繕時,才將湖心亭的屋頂恢復為早期赤銅色的舊貌。

台中公園東西側各建有木橋通往湖心亭所在的小島,橋名各為「第一橋」、「第二橋」;台灣光復後,改名為「中山橋」及「中正橋」,後來經過改建,中正橋成為鋼筋混凝土製的水泥橋,而改建後的中山橋維持木造型式,外觀較似當年舊橋。


砲台山「抗日忠勇將士民眾紀念碑」(原為兒玉源太郎大理石像)

台中公園內有一座古據時代的廣播擴音台(台灣人稱做「放送頭」),磚石結構、銅製屋頂的建築形式,原屬於「台中放送局」所有,設置於公園內,供民眾收聽廣播之用。目前全台這種廣播擴音台僅有台北新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及台中公園內各存一座。

台中公園內也像台北新公園一樣,曾豎立第4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紀念像。後藤新平銅像位於今日的兒童遊樂場旁,建於1912年(大正元年),如今銅像基座仍在,但已換成國父孫中山先生銅像。兒玉源太郎的大理石像則位於公園內的砲台山,建於1907年(明治40年),也僅剩基座,原址改立一座「抗日忠勇將士民眾紀念碑」。

砲台山是一座海拔僅約89.5公尺的小丘,卻是台中舊地名的起源,已被列為台中市的歷史建築。台灣民間稱平地上凸起的小丘陵為「墩」,這塊小丘陵是台中市區的最高點,被稱為「大墩」。於是「大墩」成了台中的舊地名,清朝設有「大墩街」。直到日本統治台灣,設立台中縣,而將「大墩街」改名「台中街」,「大墩」才演變成為「台中」。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接收台灣,日軍佔領台中時,曾在這座小丘上設置大砲,以防範抗日民眾反攻,這座丘陵因此被稱為「砲台山」。後來日本人在山丘上豎立了兒玉源太郎的大理石紀念像。

就在砲台山頂「抗日忠勇將士民眾紀念碑」旁,有一方形大理石的原始基準點。1898年(明治31年),日本人開始在台灣實施土地調查,零星設置了一些測量用的基石。1900年,臨時土地調查局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就在台中市的砲台山設置了原始基準點。

原始基準點標註砲台山海拔89.598公尺,但山丘與公園平地的落差很小,宛如一座公園內的人工假山,僅十幾級的石階步道,花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可輕鬆登頂。這大概是我爬過最輕鬆的一座山。我想喜愛登山尋訪基石的山友,應當不能錯過台中公園的砲台山。台灣第一顆漢字三等三角點基石是從這座小山丘開始埋設的 (註1)。


廣播擴音台(放送播音台)。

後藤新平紀念銅像基台。

兒玉源太郎的大理石像基台。


——————————————————————————–


砲台山基石之一。

三等三角點一二O號。

原始基準點,已改建為大理石。


——————————————————————————–


台中神社遺跡

在公園東側的網球場旁,與人行道交接處,也有一座日據時代的「昭忠碑」,用來紀念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時戰歿或病歿的日本軍人。這座紀念碑原設於他處,後因興建鐵路而移至台中公園的東側。戰後,昭忠碑被改為「勝利碑」。

台中公園還有一處重要的日本時代的歷史遺跡-台中神社。台中神社落成於1912年(大正元年),原位於新富町(三民路一帶),後來才遷至台中公園內,屬於縣級的神社。1942年(昭和17年),太平洋戰爭期間,為加強宣傳皇民思想,台中神社擴遷至現在的雙十路,並奉准升格為繼台灣神社、台南神社、新竹神社之後的第四座國幣神社。戰後,台中神社被拆毀,改建為「台中忠烈祠」。

原位於台中公園的舊台中神社,在神社遷移之後,原址閒置。戰後,改置「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後來又改置「孔子紀念像」。孔子銅像豎立於舊神社石砌的基台上,基台上的神社銅馬、犬(石獅子),以及神社參道的石橋及兩排刻著「明治」、「昭和」日本紀元的石燈籠基座遺跡,讓這裡的周遭環境洋溢著神社的氛圍。台中神社的鳥居,戰後遭到破壞,結構受損,目前倒臥於參道前方的公園草地上,供遊客參觀。樑柱上的神社字跡已遭塗掉。


台中神社參道及石燈籠基座遺跡。

台中神社神橋(石橋)及參道。

——————————————————————————–


台中神社石砌基台及銅馬、犬。

倒臥的神社鳥居。

——————————————————————————–


台灣省城大北門城樓遺跡

台中公園不僅保存日本統治時代的遺跡,也有清朝時代的歷史遺跡。一是台灣省城大北門城樓,一是吳鸞旂公館更樓,都建於晚清時代。

清法戰爭後,1886年(光緒12年),台灣建省,劉銘傳出任台灣巡撫,便籌劃將台中定為台灣省城,並派遣台灣縣(台中縣)知縣黃承乙建造省城,分為八門、四樓,其中的大北門,名為「坎孚門」,城門上建有「明遠樓」,城樓形式為單開間歇山翹脊。

劉銘傳去職之後,繼任的巡撫邵友濂以台灣省財政困難而廢止劉銘傳的這項計劃,而將省會設於台北。日本領有台灣後,仍將總督府設於台北。1903年(明治36年),台中市進行市區改正,拆除城垣及城門,只保留大北門的城樓(明遠樓)而已。

同年台中公園落成,在地方士紳的請求下,而將大北門的城樓移至台中公園內保存。城樓亭中有「曲奏迎神」匾額,是台灣知縣黃承乙所題,是目前台中公園內最古老的歷史遺跡。題額為「曲奏迎神」,係因當年大北門外的小丘陵為墓地,故題以「迎神」以表示對墳場孤魂野鬼的敬稱。北門樓於1948年(民國37年)重新整修,改名為「望月亭」。


吳鸞旂公館更樓

吳鸞旂公館更樓,原為清朝台中富商吳鸞旂家中的更樓,建築於清光緒年間(約1880年代),是目前全台僅存的一座更樓。台中建省城時,劉銘傳任命吳鸞旂為總理,協助知縣建造省城,吳鸞旂為了招待貴賓及官員,就在現在東區大智路與復興路口附近興建一棟大型公館。

這座更樓是公館的外門樓,為紅磚造二樓建築,樓上是供巡守休息的門房,樓下則是進出公館的大門。更樓又稱「鼓樓」,俗稱「譙樓」,用來巡守,並敲鑼報時。吳鸞旂公館更樓採歇山式加上燕尾翹起的屋頂,磚壁、欄杆及磚片裝飾,都細緻精巧。台灣光復後,吳鸞旂公館的土地產權幾經轉手,後為台中市政府取得。1980年代初期,台中市政府標售土地,吳鸞旂公館遭買主拆除,改建為商業大樓。當時市政府僅保留這座更樓,遷建於台中公園。

台中公園內除了上述這些明顯可見的歷史遺跡之外,若細心留意公園內石造設施的新舊造型,不難發現一些日據時代的舊跡零星散落公園內。此外,台中公園歷史悠久,園內擁有不少百年老樹。當年總督府還特地從南洋引進一些樹種,種植於台中公園。老樹當中,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砲台山頂紀念碑後方的一棵爪哇合歡老樹,巨碩的樹幹尚不足奇,最奇特的是突出泥土的粗巨樹根,宛如大蟒蛇,而盤纏的樹根,又似八爪章魚,極為罕見。

選擇台中公園做為我這次台中行的首站,既是因為這座公園適合我家小東玩耍遊樂,同時也是因為這座公園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與歷史意境。一個愛好歷史的旅人,從台中公園出發,開始認識這座城市,可說是恰到好處。

旅遊日期:2008.07.11(寫於2008.07.14)【推薦本文給朋友】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idv.tw/ @

——————————————————————————–

註1:據查網路資料,砲台山共有三顆基石,包括原點主三等三角點八九號,及三等三角點一二○號及三等三角點一六○號輔助點。在紀念碑左側前後各有一紅磚方台,中間內凹,裡面各有一顆三角點基石,一顆為編號一二O的三等三角點,另一顆基石的頭部遭削去,底部埋在土中,無法得知編號,判斷應是三等三角點一六○號輔助點。而主三等三角點八九號可能是被壓在新設的褐色的方形大理石的下面。


台中公園,老樹參天。


小東遊台中公園。


國父孫中山先生銅像(後藤新平銅像原址)。


砲台山,舊稱「大墩」(歷史建築)。一分鐘登頂。


抗日忠勇將士民眾紀念碑(兒玉源太郎紀念碑原址)。


紀念碑後方的爪哇合歡老樹。


勝利碑(昭忠碑原址)。


台中神社參道及石燈籠遺跡。


神社的銅馬、犬。


望月亭-台灣省城大北門城樓遺跡(歷史建築)。


吳鸞旂公館更樓。


湖心亭(市定古蹟)。


「台中公園好好玩!」


台中公園舊照片(後藤新平紀念銅像及湖亭)。


台中神社舊照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走訪大溪木藝博物館 探索歌后鳳飛飛故事館
山林森呼吸 漫步林業遺跡桃園東眼山步道
日本香川讚岐滿濃公園百花爭豔
日本香川單車一日遊:琴彈公園、錢形砂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