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細胞激素濃度 可測B肝病情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4日電)台大醫院和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發表聯合研究指出,血液中2種有關免疫反應的細胞激素,可用來預測B型肝炎病情,有助於未來量身訂製慢性B肝的治療方式。

根據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吳嘉峰、教授張美惠、台北榮總兒童胃腸科主任吳子聰從17年來追蹤病例中發現,介白質10與12血清濃度較高的慢性B肝患者,出現自發性B肝e抗原抗體血清轉換的時間,平均會提早10年。

吳嘉峰與吳子聰解釋,e抗原代表B肝病毒的活動,當e抗原陽性時,顯示B肝病毒持續複製活動,當e抗原消失轉陰時,換成e抗體出現,顯示B肝病毒受到人體免疫力的抑制。

吳嘉峰說,現行的慢性B肝治療準則,即將「e抗原陽轉陰」列為治療的目標之一,因為e抗原也可做為日後預測B肝病人是否罹患肝癌的重要標記。

介白質10和12與免疫相關的細胞激素,台大和台北榮總研究團隊從病患肝臟組織檢查、肝癌細胞的培養中,證實這2種細胞激素及其下游的免疫調節分子,對B肝病毒感染與肝癌病程,扮演一定的角色。

現有多種抗病毒藥物可治療慢性B肝,但臨床發現,治療1年後只有2到3成病患達到減少病毒量、e抗原陽轉陰等治療目標,大多數病人的療程超過1年,少數超過5年。台大和台北榮總的研究認為,病人的介白質10和12的基因表現,影響到藥效發揮。

這項研究已在今年元月發表於肝膽胃腸醫學排名第1的Gastroenterology期刊上,預測未來可檢測細胞激素濃度,發展出客製化療程,根據病情調整藥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