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水溫續高 恐毀食物鏈源頭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朱孝貞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利用台灣墾丁海域長期的生態研究,與台灣電力公司核能三廠出水口連續25年的熱廢水區「人造」高溫觀察溫度的增加對珊瑚的影響。結論是自1984年核三廠運轉後,25年來其出水口3米平均水溫比相同深度參考點的平均水溫高出0.5-6度,附近珊瑚種類也由原有20至30種減少到只剩 3 種。其中包含成群的枝狀珊瑚的消失,剝奪小漁的棲息環境。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經費支持下,由中央研究院、大仁科技大學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組成研究團隊。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說,雖然從1986年到2010年對核三廠出水口3米的珊瑚群聚研究報告顯示,活珊瑚的覆蓋率仍維持在約70%,但對熱逆境敏感的萼柱珊瑚、裂孔珊瑚及大型軸孔珊瑚皆在出水口淺水域消失,珊瑚群聚由功能群豐富的枝狀珊瑚變遷為以小型團塊、平鋪狀以及葉片狀珊瑚為主的抵抗型群聚。

依此推測海洋持續升溫珊瑚礁生態系的未來情境,包括區域性的物種滅絕、功能群生物改變、維持抵抗力,但無恢復力。

萼柱珊瑚、裂孔珊瑚及軸孔珊瑚都屬於枝狀珊瑚,成群的枝狀珊瑚是小漁的棲息環境與食物來源。如果整個海域水溫持續升高不下造成枝狀珊瑚的消失,將使小漁失去生存條件而滅亡,將剝奪大魚的食物來源,緊接著威脅到整個人類的食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暖化海水上升 台灣東沙出現警訊
元智舉辦「綠色供應鏈與節能減碳產業趨勢研討會」
奧巴馬歡迎新氣候能源議案
張花冠邀小朋友看電影 宣導生態保育工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