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德:希望德國的亞洲店經營得更好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8月3日訊】居住在德國的華人總免不了要到亞洲店購物,至少包餃子還是蘸中國醋比較好吃吧。其實,能在異鄉買到自己習慣了的中國食品,也多多少少能夠減輕一點思鄉之愁。在德國居住幾年了,通過觀察亞洲店的經營、以及跟德國超市的比較,逐漸地形成一些想法,因為我不是業內人士,所以說的不一定在點兒上,就當是從客戶的角度給亞洲店店主們一個反饋吧。

第一個想說的問題是產品的保質期。在柏林居住的時候,在一家我們常去光顧的華人開的亞超,我們經常發現會有過期的食品。有一次買回來的麵條,一打開就一股霉味,仔細一看竟然沒有任何關於生產日期、保質期限的說明。因為這家店我們經常光顧,跟店主還比較熟悉,所以礙於情面,也就沒去找他們退貨。以後再去買東西,我們總是仔細找包裝袋上關於保質期的說明,一點不敢怠慢。有一次買東西比較多,店主就送給我一包怪味兒花生,這是國內的特產小吃,我當時很高興。回家後一打開,感覺這味道好像不對。於是把花生豆外面包著的怪味兒衣剝掉,專門嚐裡面的花生,才發現花生已經霉變。再仔細看包裝,已經過期很久了。店家也經常把剛剛過期不久的食品,比如方便麵、榨菜等拿出來「買二送一」,減價銷售。

慢慢發現,其它亞洲店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這樣的經歷多了,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也就忍不住懷著善意跟店主討論起食品保質期的問題。店主也有苦衷:因為進貨都是海路船運,運輸時間很長,出關入關也要時間,所以進來的貨過不了多久就到保質期了。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第一是決不要進沒印保質期說明的食品,第二、如果進貨時能把好關,確保食品是剛剛加工出來不久的,問題就解決了一部分了,第三、在處理過期食品的時候,也可以學學德國超市,不要在過了保質期後再降價,而是要在過期之前降價出售。我們家旁邊的EDEKA超市就專門有一個小角落,降價出售即將過期的食品,有很多人去買。這樣的做法,其實不會比過期了再降價虧很多,但是卻讓別人對這家店的印象很好,總是想著去那裡看看又有什麼貨品降價了,去看的時候,說不定順手又買了其它東西,對商家來說,這不是一件很值當的事情嗎?對我們客戶來說,能夠買到還沒有過期的便宜貨,當然也是件好事。

第二個想說的問題是價格。剛來我現在居住的這個城市的時候,感覺物價明顯比柏林高,亞超也不例外。我們的朋友也忙不迭地給我們介紹哪家亞洲店相對比較便宜,哪家比較貴就不要去了。我們自己比較後也發現,有的店的價格確實明顯比別的店高,雖然地段很好,但是還是顧客稀少,而價格相對較低的店,客流量要比貴的店大很多。

價格低的店因為人流量大,所以貨物流量也就大,蔬菜就比較新鮮,這樣大家就更願意買那裡的蔬菜。而價格高的店因為顧客少,貨物週轉就慢很多,所以蔬菜經常會爛掉。我們經常看到,這些店的店員把蔬菜外面腐爛的葉子剝掉,重新擺回貨架。我在想,為什麼他們不能把價格降低一點呢?腐爛的葉子一層層地剝掉,菜的份量也一點點變輕,最後賺的錢也一點點地減少,倒還不如一開始就把價格降低,在菜還沒有爛掉之前就賣掉,雖然價格低,但是份量足,賺回來的錢大概也不會少。

其實,蔬菜是否新鮮只要仔細看看就知道了,所以,這些層層剝過的蔬菜還是乏人問津。從顧客的角度來講,我們當然希望這些店能夠把價格降低一點,這樣對我們也很方便。如果價格相當,誰願意跑更遠的路到別的店買東西呢?

第三個想說的問題是廣告。我住的城市市中心有一家亞洲店,至少在三個火車站的廣告牌上常年做廣告。據我所知,這樣的廣告價格不菲。這家店的東西明顯比別的店貴,我想,廣告的成本支出應該算在了價格裡面了吧,其實,這家店本來就在市中心顯眼的位置,大家應該很容易就看到。但是這家店的客流量卻少得可憐,大家都從這家店繞過去,到另外一家亞洲店去買東西。這家店在它所在地鐵站的廣告,我們只是利用它來找到正確的地鐵出口。

我在想,如果店家想做廣告,那還不如在中文報紙上做。據我觀察,有幾份比較受歡迎的中文報紙在各個亞洲店都能免費拿到,華人只要光顧一家超市,很容易就能通過報紙瞭解到其它店。中文報紙的廣告費應該比車站的大幅廣告牌低一些吧。這樣一來,價格大概就能降下來一些,來光顧的華人也會多一些。

最後衷心希望在德國的亞洲店能夠提供價廉物美的貨物,提高競爭力,成為我們愛光顧的超市,這樣商家受益,我們客戶也能受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華航空企業總部落成啟用
美證券監管會起訴高盛案或將深入調查
放牛吃草  台東獲有機牛肉認證
陳松齡:玩具總動員3  友誼童心萬萬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