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德:希望德国的亚洲店经营得更好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8月3日讯】居住在德国的华人总免不了要到亚洲店购物,至少包饺子还是蘸中国醋比较好吃吧。其实,能在异乡买到自己习惯了的中国食品,也多多少少能够减轻一点思乡之愁。在德国居住几年了,通过观察亚洲店的经营、以及跟德国超市的比较,逐渐地形成一些想法,因为我不是业内人士,所以说的不一定在点儿上,就当是从客户的角度给亚洲店店主们一个反馈吧。

第一个想说的问题是产品的保质期。在柏林居住的时候,在一家我们常去光顾的华人开的亚超,我们经常发现会有过期的食品。有一次买回来的面条,一打开就一股霉味,仔细一看竟然没有任何关于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的说明。因为这家店我们经常光顾,跟店主还比较熟悉,所以碍于情面,也就没去找他们退货。以后再去买东西,我们总是仔细找包装袋上关于保质期的说明,一点不敢怠慢。有一次买东西比较多,店主就送给我一包怪味儿花生,这是国内的特产小吃,我当时很高兴。回家后一打开,感觉这味道好像不对。于是把花生豆外面包着的怪味儿衣剥掉,专门尝里面的花生,才发现花生已经霉变。再仔细看包装,已经过期很久了。店家也经常把刚刚过期不久的食品,比如方便面、榨菜等拿出来“买二送一”,减价销售。

慢慢发现,其它亚洲店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经历多了,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也就忍不住怀着善意跟店主讨论起食品保质期的问题。店主也有苦衷:因为进货都是海路船运,运输时间很长,出关入关也要时间,所以进来的货过不了多久就到保质期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第一是决不要进没印保质期说明的食品,第二、如果进货时能把好关,确保食品是刚刚加工出来不久的,问题就解决了一部分了,第三、在处理过期食品的时候,也可以学学德国超市,不要在过了保质期后再降价,而是要在过期之前降价出售。我们家旁边的EDEKA超市就专门有一个小角落,降价出售即将过期的食品,有很多人去买。这样的做法,其实不会比过期了再降价亏很多,但是却让别人对这家店的印象很好,总是想着去那里看看又有什么货品降价了,去看的时候,说不定顺手又买了其它东西,对商家来说,这不是一件很值当的事情吗?对我们客户来说,能够买到还没有过期的便宜货,当然也是件好事。

第二个想说的问题是价格。刚来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城市的时候,感觉物价明显比柏林高,亚超也不例外。我们的朋友也忙不迭地给我们介绍哪家亚洲店相对比较便宜,哪家比较贵就不要去了。我们自己比较后也发现,有的店的价格确实明显比别的店高,虽然地段很好,但是还是顾客稀少,而价格相对较低的店,客流量要比贵的店大很多。

价格低的店因为人流量大,所以货物流量也就大,蔬菜就比较新鲜,这样大家就更愿意买那里的蔬菜。而价格高的店因为顾客少,货物周转就慢很多,所以蔬菜经常会烂掉。我们经常看到,这些店的店员把蔬菜外面腐烂的叶子剥掉,重新摆回货架。我在想,为什么他们不能把价格降低一点呢?腐烂的叶子一层层地剥掉,菜的份量也一点点变轻,最后赚的钱也一点点地减少,倒还不如一开始就把价格降低,在菜还没有烂掉之前就卖掉,虽然价格低,但是份量足,赚回来的钱大概也不会少。

其实,蔬菜是否新鲜只要仔细看看就知道了,所以,这些层层剥过的蔬菜还是乏人问津。从顾客的角度来讲,我们当然希望这些店能够把价格降低一点,这样对我们也很方便。如果价格相当,谁愿意跑更远的路到别的店买东西呢?

第三个想说的问题是广告。我住的城市市中心有一家亚洲店,至少在三个火车站的广告牌上常年做广告。据我所知,这样的广告价格不菲。这家店的东西明显比别的店贵,我想,广告的成本支出应该算在了价格里面了吧,其实,这家店本来就在市中心显眼的位置,大家应该很容易就看到。但是这家店的客流量却少得可怜,大家都从这家店绕过去,到另外一家亚洲店去买东西。这家店在它所在地铁站的广告,我们只是利用它来找到正确的地铁出口。

我在想,如果店家想做广告,那还不如在中文报纸上做。据我观察,有几份比较受欢迎的中文报纸在各个亚洲店都能免费拿到,华人只要光顾一家超市,很容易就能通过报纸了解到其它店。中文报纸的广告费应该比车站的大幅广告牌低一些吧。这样一来,价格大概就能降下来一些,来光顾的华人也会多一些。

最后衷心希望在德国的亚洲店能够提供价廉物美的货物,提高竞争力,成为我们爱光顾的超市,这样商家受益,我们客户也能受益。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华航空企业总部落成启用
美证券监管会起诉高盛案或将深入调查
放牛吃草  台东获有机牛肉认证
陈松龄:玩具总动员3  友谊童心万万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