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強拆住窩棚兩年 曾將賣蛋錢捐災區

標籤:

【大紀元9月16日訊】3年前的一起強拆,讓周金華成了「無房戶」,也失去了口糧田。之後,他在原本自家的口糧田里,用鋼板、竹子和塑料薄膜搭起了一個簡易的窩棚,和妻子住了進去。從一旁的小池塘裡打水擦身;用磚頭搭爐灶生火做飯,他在空地上種蔬菜,養雞鴨,把鴨蛋賣到城裡,存下的錢,捐給災區。

如今3年過去了,他的窩棚上爬滿了絲瓜籐和南瓜籐,不通水不通電,但周金華夫婦一直住在這裡。周金華說:「我是農民,我必須要有一片自己的土地」,「我也不提什麼要求了,我現在還在和街道打著官司,哪怕打到北京也要打。」

據現代快報報導,55歲的周金華,是無錫市濱湖區太湖街道人。他是熟人眼裡的能人,不僅走南闖北見過世面,而且手也特別巧,可以自己搗鼓很有意思的小發明。在房子被強拆前,他住在自己蓋的樓房裡,平日裡搗鼓一些設備小零件對外出售,補貼家用。

2002 年以後,在無錫的大規模城市建設中,周金華原本耕種的口糧國也被徵用,但周金華一直不肯答應當地政府的補償條件。到2006年,他的房子又被徵用。周金華說,原本他的房子面積有800平方米,當時街道負責拆遷的工作人員卻只答應給他250平方米的安居房,所以他一直沒有同意拆遷。「拆遷後房子面積縮水那麼多,而且失去土地後我沒有生活來源,口糧田也被徵用,街道告訴我說要到60歲以後才能拿到養老金,你讓我沒到60歲的這些年怎麼過日子?」

但2007年8月12日,來了100多人將周金華的房屋強拆了,在制止強拆的過程中,他受了傷,隨後一直住在醫院裡。後來傷好了,又同意街道補償條件入住安居房,他就在始終沒有放棄的口糧田上搭起了一個窩棚。

從周金華的窩棚向四周望去,滿眼都是拔地而起的現代化住宅。北邊是江蘇太湖高級中學新建的體育場,東邊是學校的室外籃球場,南面是學校的鐵柵欄,西邊是一大片的高檔樓盤。而他的窩棚在其中就像是一座「孤島」。

這是怎樣的一座「孤島」——窩棚外面不遠處有幾棵桃樹,一片綠油油的地裡種了南瓜,幾根竹竿搭著的是一片黃瓜籐。再仔細看看,還有兩片山芋、毛豆田。沒走兩步,一隻被大雨澆得濕透的母雞從腳邊跑過。不一會,狗叫聲和鴨子叫聲又響成一片。

窩棚是用鋼板加上腳手架搭成的,上面爬滿了絲瓜籐和南瓜籐,靠門的一面是一根根細細的竹條,用鐵絲捆住後就是一面「牆」了;門口擺著整齊的農具;兩棵果樹間拉起一根晾衣繩。

窩棚裡黑糊糊的,藉著燈光可以看到房頂上,牆壁上,糊滿了塑料薄膜,下雨的時候,雨水滴滴答答往下流,整個窩棚裡唯一不濕的地方就是一張看起來十分陳舊的簡易床,周金華在床正對的房頂上貼了塑料薄膜,「主要是有過教訓,以往經常睡到半夜被淋到床上的雨水弄醒,後來就格外注意。」

床旁邊則是幾張用鐵絲箍了好幾圈的木頭椅子,還有一塊看起來像是從茶几上拆卸下來的鋼化玻璃,底下用幾塊紅磚撐著,周金華說這就是他們夫妻倆用來吃飯的桌子。從桌子旁僅容一個成年人側身通行的隔斷往前再走兩步,居然還有一個用紅磚搭成的臨時灶台,灶台裡沒有燃盡的枯枝和灰燼已經被水浸濕。

周金華說,原來這裡是一片桃林,後來下雨把桃樹淹死了不少,就改種蔬菜了。「有毛豆、山芋、南瓜、青菜、絲瓜、黃瓜,原來還種了小麥,我還養了幾隻雞,還有60隻鴨子。」周金華說,「平時的生活都是自給自足,多餘的蔬菜原本還能賣給旁邊太湖高級中學的老師,掙點買油鹽的錢,後來不讓賣了,我就挑著鴨蛋到城裡去賣。」

靠著賣鴨蛋,周金華居然也能攢到一些錢。今年3月底,知道西南旱災的消息後,賣了100多斤鴨蛋存了1000元的周金華,還特地把這筆錢捐給了廣西東蘭縣旱區,用於修水庫。

在窩棚裡住了兩年,有人在背後說他是精神病。周金華說,其實他也不想住在這裡,但他本身是農民,祖祖輩輩就是靠種田吃飯的,沒了地,他心裏覺得不安。「人活在世上,總有一些東西是要堅守的,我是這樣認為的。」

現在周金華不想再談補償的事,周金華說,一年前,街道給周金華開出的補償價格確實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可是,他的心裏就是不舒服。「我也不提什麼要求了,我現在還在和街道打著官司,哪怕打到北京也要打。」

周金華的一對兒女現在漂在外地不敢回來,夫妻倆也沒什麼娛樂活動,悶得慌就坐著公交車到市裡看看,「不過現在還好。莫名其妙我名氣就變大了,周圍一片不少被拆遷的人也會時不時來看看我,讓我給他們出出主意」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紐時:拆遷蠻橫居民死諫 中共膽顫心驚
秋不曲 : 從黑中央到黑村
滬民外出返家屋沒了 2戶討公道要人權
百萬家財被強拆 川民自衛殺傷1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