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

【京劇欣賞】 行路哭靈

康氏夤夜奔走古廟無僧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68
【字號】    
   標籤: tags:

《行路哭靈》是《釣金龜》的續篇,然而兩者情境迥異,傳統上經常是分開演出的。如果要連在一起演,這位老旦演員非得要是鐵嗓鋼喉不可,因為《釣金龜》、《行路哭靈》兩齣戲都有大段的唱,唱個不停,挺累人的。另外,老旦演員在這兩齣不同情境的戲中,分別要演出不同的「意」(感情及意志狀態),合演實在是吃力不討好,事倍功半,效果並不好。所以以前的戲提調(排戲人)甚少把這兩戲排在一起演,這可免去情境混淆、演員又太費力的壞處。可現在不講究這些,老旦演員為顯示己能,硬要一口氣演完,無非把戲演成了「一道湯」(演員沒有獨特、應工的表演)。

《釣金龜》是喜中帶悲的一齣戲,小兒子張義嚷嚷母親偏心,母親康氏以道理相勸,小兒子張義終於回心轉意孝養母親。母子鬥嘴,有驚無險,歡喜結束。大概與媽媽吵架獲得某種溝通,張義異想天開也要去找遠在祥符縣的哥哥評理,埋伏下他從此失蹤的伏筆。

《行路哭靈》主要是母親康氏與大兒子張宣的衝突,這個衝突讓人十分震驚,已經達到古今中外都難以企及的「悲劇」頂峰。西洋的悲劇理論有其挖掘很深的哲理,認為是人物性格缺陷造成不可挽回的命運悲劇。足見西洋文化勇於表現對自我個人的剖析,深具反省精神,找到命運的肇因源於人類性格缺陷。

西方文化挑明的表達個人要為個人自己負責。比較之下,中國文化不但要自我負責,更要為團體負責。所謂先「誠意、正心、修身」,然後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個人性格的陶冶從誠正修,達到貢獻團體的齊治平才算完整與成熟。即使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像康氏,也能做到儒家這樣的理想,她的性格沒有缺陷的。


1.《行路哭靈》康氏(馬麗嬋飾演)不辭辛勞,夤夜趕往祥符縣,尋找兒子張義的下落。

當個人不能做到與團體合諧,那是嚴重缺陷,不是君子而是小人,以前中國出現很多慷慨的君子,因為誰都不願被歸類為自私自利的小人。康氏以一己之力撫養兩個小孩,為家庭無私奉獻,有功於社會。儒家思想強調人能促使團體合諧,就是一個性格沒有缺陷的人,一個顧大局、識大體的人。

可是在《行路哭靈》這齣戲裏,為甚麼一個沒有性格缺陷的母親,卻完全無法擺脫命運的悲劇。

性格缺陷出現在劇中人的身上,情節會突出某個關鍵點,讓劇中人去做選擇,從而暴露其私心,這是西方悲劇表現主角傲慢、無知、情緒化、……,導致命運的懲罰隨之而至。可是康氏吃苦帶小孩,遵丈夫之遺言:大兒子聰明盡力供其讀書,小兒魯鈍讓其捕魚維生,她不時的諄諄教導小孩,從未疏忽做母親的責任,給社會製造出甚麼「問題兒童」來。她的所作所為、她的選擇,完全符合儒家的理想。可是到頭來她小兒子被人害死,剩下「冷面」的大兒子陪她度晚年。為甚麼會這樣?她無私的盡其責任義務,卻得不到任何盼望,像戲詞所說「竹籃打水一場空」。


2. 康氏(馬麗嬋飾演)快步跑圓場表現人在急速行路,走的氣喘噓唏,勉強用傘做拐杖強撐。


4. 康氏(馬麗嬋飾演)著急詢問小兒子張義的下落,張宣(鄒慈愛飾演)面露難色。

《行路哭靈》康氏一出場就叫人吃驚,她摸黑趕路,從河南的孟津縣到祥符縣(開封),一共要走兩百公里的路。

因為康氏自張義走後一個多月都沒有收到任何音訊,心裏有很不好的預感。既然張義去了祥符縣縣長的哥哥處所,找到祥符縣衙門就能探知實情。她日夜趕路,又是一個黎明了,心裏焦急,恍惚中似乎見到張義鬼魂現身:

(康氏内唱二黃倒板)夜黃昏直走到金雞叫,
(康氏上,張義上,向康氏一撲、兩撲,跑下。)
(康氏白)啊?適才看見我那張義孩兒,披頭散髮,血流滿面,怎麼一時之間,看他不見?哎呀,兒呀!你無有差錯,還則罷了,倘有差錯,叫我六十三歲的老婆子,依靠著哪個?
哦,是了,想是我年紀老邁,運敗時衰,在這中途路上,莫非我遇見了鬼了!呃,我是不怕鬼,我是不怕鬼!
哦,是了!(二黃碰板)卻原來那烏鴉叫,我大吃一驚。
(二黃原板)適才間見張義満面血淋,
不由得年邁人我膽戰心驚。
莫不是年衰邁將兒錯認,
莫不是眼昏花我看兒他不清
走了些鄉村舍向人來盤問,
又走些那庵觀寺院古廟無僧,
許多的山林。
一路上我就盼嬌兒淚難忍,
為嬌兒哪顧得含愁茹辛。

(二黃垛板)到如今,我也顧不得,年紀邁老,一步一步往前邁奔,
(二黃原板)走得我兩足痛寸步也難行。

這段「行路」,演出康氏「喜、怒、憂、思、悲、恐、驚」所謂七情的瞬間遞變,同時她腳下跑「圓場」,行走不停如跑馬鐙一般「走了些鄉村、庵觀寺院、山林」,身段、表情、歌唱,一氣呵成,演的好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又是多麼的好看!先前康氏見鬼,後來又自我寬慰那是烏鴉亂飛亂叫,觀眾如臨其境,心也隨之起伏不定,這是傳統戲「一個人鬧滿台」的典型風貌。


5. 哭靈一段,康氏(馬麗嬋飾演)見到張義的靈堂不由悲從中來。


6. 康氏(馬麗嬋飾演)一人獨守靈堂,止不住的哀戚,用大段的唱來宣洩。

從前老旦名角龔雲甫能以《行路哭靈》在滿清宮廷演出,而且是壓軸(當日演出最受矚目、關注焦點的一齣)。一位謹守儒家教誨修身處世的婦人,為何遭此不堪的變故,這刺激施政者認真思考:人民一旦懷疑安身立命的中心思想,這個社會就不再合諧,戲曲深處蘊藏著叫人深思的信息。


7.在康氏夢中,張義的鬼魂(陳元鴻飾演)前來訴冤。

《行路哭靈》其實是行路、訓子、哭靈的合稱,行路後接演的是訓子。好不容易到了縣衙,康氏以鄉鄰人的名稱求見,沒想到縣長兒子不見鄉鄰人。等到以母親身份見到面,康氏忍不住要教訓大兒子張宣懂得做人的道理。在《釣金龜》中,教訓小兒子張義,張義純真調皮;到《行路哭靈》的訓子,張宣表面很禮貌的接受著,內心想甚麼就不得而知。張宣隱瞞張義死訊,最後母親再三逼問他才肯說出來。

心腸痛斷的康氏,趕往靈堂,單獨一個人守靈;半夜張義鬼魂前來說明自己真正的死因,並請母親到城隍廟包公正在駐守的地方,為他申冤。康氏為小兒子申了冤,但是到底為甚麼康氏與小兒子遭此不幸待遇?儒家無言以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另外京劇臉譜,據高戈平「國劇臉譜藝術」一書,猩猩膽最特別的是其臉譜兩個上方側面,清清楚楚的畫著鳥的兩隻大眼睛,紅山玉器也是這樣大大的眼睛。從現在出土文物得到的呼應,可知臉譜其來有自,不是隨隨便便畫的。
  • 在《越虎城》裏,觀眾親眼看到甚麼叫做「初生之犢不畏虎」,牛犢子甚至能越虎而過,勝過老虎,戰場上十萬人都打不過秦懷玉一個人。這固然是給武打戲藝術加工,以表現尚武精神。但也還有其他理由
  • 小翠花(于連泉)是非常了不起的花旦演員,自九歲登場,四十年沒離開過舞台。但到1949年後,會演上百齣戲的他竟然無戲可演。1956年中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計,演了幾個小戲,卻種下文革被迫害的原因,可憐他沒熬過文革就死了。他的徒弟陳永玲也被關,陳放出後即使再傳授一些花旦戲,別人也不敢亂演。漸漸,沒再聽說誰是花旦名角了。
  • 京劇裏有不少自然本色的戲碼,例如《打焦贊》就是如此。劇中四個人物:楊延昭、孟良、焦贊、楊排風,階級並不相同,但相處一起,卻親如朋友或手足一般,彼此坦誠無隔閡。
  • 休士頓國劇社5日在僑教中心舉行京劇清唱會,十六位社友演唱的都是膾炙人口的劇目,如:[描容上路]、[西施]、[釣金龜]、[洛神]、[黛玉葬花]、[文姬歸漢]、[趙氏孤兒]、[蘇三起解]等。社友們個個聲調純正,有著深厚的演唱功力,使聽眾大飽耳福,遲到的聽眾後悔失掉更多的欣賞機會。
  • 清末民初,《紅梅閣》是齣盛演不輟的戲。今日猶留北京景泰茶園在民國元年的一張戲單,就有《紅梅閣》,由武旦粉菊花主演。戲單在《紅梅閣》後二齣還有《紫霞宮》,也是齣著名的鬼戲。清末民初的文人易實甫很喜愛這兩齣戲
  • 《宏碧缘》王倫表面知書達禮,男主角駱宏勳看不出他的奸險,竟與他結拜為友,造成駱宏勳及許多俠義之士(如駱之師弟任正銓)狼狽不堪的命運。好在眾多江湖好漢相救出險,這齣戲讓觀眾也身歷其境的體會,一個人可以壞到這樣,他對著你微笑,內心卻包藏禍心,將你除之而後快。
  • 岳母訓教岳飛移孝做忠,既是勉勵同時也是岳母的自我抒解,「死如泰山莫似鴻毛」,生命莊嚴的重量感,巍峨矗立在那裏。
  • 舊唐書說:「取其詼諧以託諷諫,優伶舊事也」,意思說歷代以來,優伶用詼諧的表演來傳達諷諫,成為傳統的慣例。漢代史記有「滑稽列傳」專為優伶立傳,贊揚他們的智慧所做出的貢獻。明代謝在杭《文海披抄》說:「自優孟以戲劇諷諫,而後來優伶,往往戲語,微發而中」。聰明的伶人處身尷尬之中,卻能用幽默的話語,輕點一下,擊中要害。
  • 《探陰山》是講包公審案中,碰到一件特別難以理解的案子。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嫌疑犯顏查散,死者柳金蟬的首飾珠寶就是在顏查散的身上搜出來的。可是在執行絞刑時,顏查散的屍身卻直立不倒。經驗豐富的包拯立刻明白自己錯判了這個案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