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霸凌傷人更深 嚴重者得抑鬱症

font print 人氣: 6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09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尤妮絲‧甘迺迪雪佛國家兒童及人類健康發展機構(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and Human Health Development)針對7,313名六到十年級學生所做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網絡霸凌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更甚於過去面對面或侷限在校園範圍內的傳統的欺凌行為。

據physorg.com報導,網絡霸凌行為通常是指透過網絡或手機傳遞的欺凌行為。本項研究的主持人王晶(Jing Wang)表示,網絡霸凌行為研究是一項新興的研究領域。參與研究的人員發現這樣的霸凌行為已出現在美國的中小學校,且容易使受害者得到更嚴重的抑鬱症。

文章說,隨著網絡與手機的普及與便利,有關惡意嘲弄、合成照片等內容可透過網絡如Facebook等社交網站及手機傳遍世界各個角落,人人都可能獲得信息,如此受害者在無法掌握「觀眾」人數的情況下,將更為沮喪及無助孤立。

報導說,根據學齡兒童行為健康(Health Behavior in School-Aged Children)2005年調查顯示,有5成以上的學童在調查時間點的前數個月內至少有一次曾欺凌他人或者曾遭人謾罵等言語欺凌的經歷。此外,有5成以上曾捲入關係欺凌,即被同儕排擠;有2成的學童曾參與或經歷肢體欺凌,約14%學童涉入網絡欺凌。

研究顯示,男孩和女孩一樣脆弱,而尚待釐清的是,沮喪的孩童與易受欺凌程度二者間的因果關係,亦即沮喪孩童的自尊心低才較容易招致欺凌,或者是因為被欺凌才變得自尊心低以及沮喪。

報導說,為了防範網絡霸凌,研究人員建議應在小學及中學教育法的再授權(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Act reauthorization)架構下,納入學童網絡安全的議題。美國密蘇里州已規定各學區應在現行反欺凌政策中納入有關網絡霸凌及電子通訊的規定,其他州也有類似的規定。

文章說,從全球致力消除網絡霸凌的努力中,可以發現教育是改變社會文化對抗網絡霸凌的重要課程。王晶表示,通常孩童並不清楚其所遭遇的是否為網絡霸凌。也有學者表示,孩子們不太願意揭露此等惡行,因為在人們固有的觀念裡,報告欺凌行為是一種「打小報告」以及設陷於他人的舉動,導致最後不是施暴者遭到懲罰,而是報告者成為使他人受害的麻煩製造者。

另一方面,文章指出,孩子們也不太願意告訴父母,因為他們擔心會因此失去使用電腦與手機的權利。因此,專家建議家長應主動留意子女的手機與電腦,但這對父母而言,又是另一項艱難的課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法份子利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不斷地翻新詐騙手法,竊取個人資料賣給黑市,用來換取金錢、信用卡或是昂貴的醫學療程。而受害人所蒙受的損失,不單是耗費巨大的心力和時間處理善後,更糟的是信用因此受損破產。以下數則簡易預防指南,教你提高警覺防範個人資料遭洩漏冒用。
  • 一份最新的研究顯示,美國第一大社交網MySpace有一半的青少年在其所屬的虛擬空間中宣傳性行為、濫用藥物以及暴力。
  • 暑假期間,兒童及青少年們往往長坐於家中,用電腦及網路來打發時間,台灣台南巿家庭暴力防治暨性侵害防治中心表示,常見的網路交友性侵害案分成三大類種:1是援交、2是強制性侵害、3是兩小無猜、兩情相悅型,這同時也是網路較常見的兒少性侵害類型。
  •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中國青少年使用網絡年齡偏低的問題引起一些專家的關注。專家們表示,需加強引導建立多維評價體系,不能簡單用「網絡成癮」概括出現的網絡問題。在引導青少年健康使用網絡方面,父親的影響不容缺失。
  • 最近美國媒介發表多篇文章,指責中國是對美國網路威脅的最大來源。這些報導說,來自中國的網路滲透和攻擊隱蔽性非常好,因此危害也最大。 (CHINA_threat_20100222-84971497l)
  • 暑假期間「網童」增多,網路安全更形重要。根據Yahoo!奇摩入口網站調查,台中的學童家長對於兒童的網路安全教育最積極,9成以上的家長會主動關心兒童的上網內容。
  • 年假是拉近親子關係好機會,順便了解孩子上網及網路交友狀況。如果孩子遇到網友怪怪要求,專家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加強數位素養,讓孩子認識網路可能的安全警訊、風險,且對網友過分要求學會堅定說「不」,以及適時找身邊大人求助。
  • 學齡兒童通過使用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和其他設備來上網。他們喜歡上網觀看視頻、玩遊戲並與親朋好友建立聯繫,或在互聯網上做學校和家庭作業。
  • 您可以幫助您的孩子學習如何安全、負責任和愉快地使用互聯網。如果教孩子如何自己管理互聯網安全風險以及把控那些令人擔憂的經歷,那麼他們將建立數字抵抗力。這是他們積極處理和應對在線時遇到的任何風險的能力。
  • 交友App近幾年來在青少年社群當中相當活躍與盛行,原因在於有些青少年們極度渴望能被了解與抒發情感的需求,他們認為透過網路是最安全、最快速的方法。另外,有些青少年個性較為害羞內向的人,透過網路交友可以獲得被認同的感覺進而交到朋友,在心理需求上,獲得社交上的滿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