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好名自欺

清言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從前有個人叫葉桐山,他任河間通判,負責發送糧餉(指軍隊所需的糧食和款項)。後來,替換他的人來時,剩餘的錢已積攢了三千金,葉桐山置之不理。他走後,接替他的人發現了,按照慣例命人將這些錢給葉桐山送去,葉桐山堅決不接受,說:「我不要剩的錢,這是我的慣例。」

葉桐山回鄉後,吃飯有時都難以為繼。有一天,童子弄丟了一條大魚,葉桐山在那裏大為嘆息,他妻子聽後說:「三千金都能夠不要,一條魚能值幾個錢!」葉桐山聽了撫掌大笑。

葉桐山不失為清廉賢德之士,但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出一個道理,孟子曾說:「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見於色。」就是說好名的人,為了名他能夠放棄千乘之國,這並不表示他真的如此慷慨,在一小簞飯食面前他可能就會面露吝色。試想連一小簞飯食都放不下,怎能真的放下那千乘之國呢?

從前有個故事,一個人生前做了很多善事,他死後還是到陰間去接受懲罰,他頗為不服氣。於是,閻王翻出記錄他一生所做善惡的冊籍給他看,只見他所做的所謂好事,不是被列在「名」的下面,就是歸在「利」的範疇。

原來,他並無絲毫善心善念,他行善的真正動機只是在「名利心」驅使下所為之,最後他終於無話可說了。

其實,無論是施濟助人做善事,還是修身養德,要知道天不可欺,人的一思一念在上天的眼中是歷歷在目,所以如果為了虛幻的名聲或另有目的,那都只是自欺欺人而已,而且在別人眼中,也是虛偽奸詐和沽名釣譽的不好行徑。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四名中國宇航員目前正在中國航天員訓練基地緊張進行訓練,以備在不遠的將來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乘“神舟號”升空。有關方面負責人均強調指出,中國發射宇宙飛船首先要确保宇航員安全。
  • 梅花詩的作者是北宋易學家邵雍,他字堯夫,謚號康節..............
  • 李白他的名號「青蓮居士」,還是自稱「謫仙」,都表示他的生命來源非同一般。他媽媽生他之時夢見太白金星..............
  • 中華大地被稱之為神州,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出現,神也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陶瓷中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凝聚著歷史的真實;各個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其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以及獨特的韻味和魅力,都無不體現出不同朝代之特點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
  • 製陶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手工業,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顯生動、開朗、寫實的風格,西安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形象生動逼真,充分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
  • 漢代時期的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國、兩晉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速,相繼在蕭山、余姚一帶出現了越窯、甌窯、婺窯等著名窯址。
  • 唐代手工業產業的空前繁榮,這與當時朝廷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官府設置「將作監」、「少府監」等政府機構,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進行管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