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文化漫談(一)

茹橋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62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華大地被稱之為神州,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出現,神也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伴隨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風雲變幻,陶瓷文化也在這台歷史大戲的各朝各代中發展和演變著,陶瓷中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凝聚著歷史的真實;各個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其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以及獨特的韻味和魅力,都無不體現出不同朝代之特點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

陶器、瓷器都是用陶土、黏土、瓷石等捏製成形然後經過燒制而成的器具。胎體沒有緊密燒結的黏土、瓷石的製品一般稱之為陶器;由上乘品質的黏土和瓷石所燒制的製品,胎體燒結緊密、經高溫燒制且釉色,稱之為瓷器。先有陶器而後有瓷器,陶器的出現遠早於瓷器,陶器工藝和瓷器工藝的總稱為陶瓷工藝。

神傳製陶

中國古代史書中有許多有關陶器的記載。《太平御覽》卷78引《逸周書》:「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耕而種之,作陶、冶、斤、斧。」 《史記.五帝本紀》裡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

三皇出現的年代約在中、新石器時代(距今10000~5000年前)。人類在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幫助下,生活質量開始有了提高,並開始具有了一定認識和應付自然的能力,有了基本的人類行為規範。這個時期的文化特點是發明建築房屋的技術、開始使用陶器、學會馴養狗豬羊、製作漁網劍矛等漁獵工具。

三皇之一的神農氏,亦即炎帝,是遠古神話中的太陽神。據說炎帝神農,人身牛首,三歲知稼穡,長成後,身高八尺七寸,龍顏大唇。神農氏被尊為中國的醫藥之祖,神農氏教人們製作陶器,用以吸水﹑運水、燒烤食物等等,發明了耒耜(lei lv),教百姓耕作,還創製了五弦琴。

神農氏將製造陶器的方法傳給了人,這是人類社會的一個「聖事」、「聖跡」。《考工記》中記載:「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此皆聖人之所作也。」

眾多古籍中,記載著有關聖人發明陶器的傳說。《搜神記》中記載了一段古老的民間傳說:「寧封子,黃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有異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舜:《墨子·高賢下》載:「瓦者,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濱,漁於雷澤,灰於常陽。」

在江西的萬年仙人洞、吊桶環,廣西桂林附近的甑皮巖、廟巖、大巖和湖南道縣的玉蟾巖、河北陽原、徐水南莊頭與北京懷柔等地發現的中國陶器,距今約萬年左右。如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出土的距今約1.25萬年的夾粗砂紅陶;浙江最早的制陶實物,距今約11000年~9000年的浦江上山遺址;陽原虎頭梁遺址群中於家溝1995年~1997年發現的數塊夾砂罐片的年代,距今約1.2萬年。

2001年5月至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蕭山區博物館對跨湖橋遺址進行第二次發掘,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陶器復原器近150餘件,距今8000~7000年。此次考古發現一件稍有殘缺的繩紋小陶釜,口徑11.3厘米、高8.8厘米,外底有煙火熏焦痕,器內盛有一捆植物莖枝,長度約5~8厘米,單根直徑一般在 0.3~0.8厘米間,共20餘根,紋理結節清晰,出土時頭尾整齊地曲縮在釜底,類似丟棄的煎藥。這一發現為「神農嘗百草」之說提供了珍貴的依據。

1954年發現的西安半坡遺址,是仰韶文化的重要補充。它是公元前4800—前4200年一個原始村落的整遺跡。在半坡類型的彩陶中,存在大量動物、人面、魚、鹿等圖案,有些與原始宗教中有著緊密的聯繫。陶壺製作成兩側呈上翹尖角。

經過考古發掘發現:距今約5000~7000年前,稱之為仰韶文化的河南澠池縣仰紹人,已經製作出各式精美的彩陶器。各種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甕等日用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為主。

這件出土於中國北部山東省日照縣新石器時代晚期山東龍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遺址的黑陶蛋殼高柄杯,以其高超的製作工藝和優美的造型,被譽為「中國古代陶器的顛峰之作」。薄如蛋殼、晶瑩光澤。其造型一般是頭重腳輕,器壁超薄,因此不可能是日常生活用品。蛋殼陶器多出自較大型的墓葬裡,在墓中也往往是單獨擺放,是部族上層所珍視的禮器。

由於陶器淵源悠久的歷史,又由於其能埋於土中而長存不腐,因此大量的出土陶器,給今天的人類考察中國古老文化的作為依據。中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文字便是刻在陶片上的文字——「刻契陶文」。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根深蒂固的植入中國的古代文化之中,古人的思想、行為方式以及反映到各行各業,也無不體現著這一理念,誰都明白「天時」、「地利」、「人和」才能交織出世間一切的昌盛與順遂,這即是《易緯》所言:「父天母地以養人」的真意。
  • 成語是漢語中特有的短語,是具有特定內涵的約定俗成的語言。成語是漢語的一大特色,是漢語獨有的語言。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美、最豐富、內涵最大的語言,而成語又是漢語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 梅花色、香、韻、姿俱佳,特別是其在冰中孕蕾、雪中開花的品格,更為人們所珍視,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許多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能流傳至今,要歸功於那些歷代的史官們。
  • 史書承載著歷史與未來,但寫作史書卻是一項艱辛、嚴肅的巨大工程。因此上古之人把史官稱為「天官」,認為史官記錄歷史,具有監督至高無上的皇帝謹言慎行的作用,讓皇帝約束自己,善待蒼生。
  • 中國是世界上信史最長、最完整的國家。中國人可根據歷史來判斷現實,就是說歷史是用來記錄功績、糾正過失,分清善惡、辨別好壞。那麼這就要求做史官的人,必須做到如實記錄。
  • 《詩經》全面展示出周人的社會生活和道德風貌,注重修身的君子之風,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人文觀以及溫柔敦厚的人文品格。
  • 相傳是神祇伏羲確定了最早的姓氏,自姓為風,從此,中國人開始有了姓氏。
  • 石窟藝術由建築、彩塑、壁畫三大類組成,彩塑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靈,是石窟藝術的主體,由於內容豐富,它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其它,因此石窟以彩塑著稱於世。
  • 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