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促推動源頭減廢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1月25日訊】1月24日,香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在立法會,繼續推銷焚化爐及擴建堆填區等措施。有環保團體指,只是這些項目的建築費及首年營運開支預算是265億元,已是全港市民免交3年差餉的費用,等同環保署今年開支預算22.485億元的12倍,並促請立法會議員要求當局「痛改前非」,推出以減廢為主導的廢物管理策略。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環境局的《都巿固體廢物政策大綱:主要措施的最新進展》文件。文件美其名搬出一籃子廢物處理措施,但卻把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於2005年《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2005-2014)內,提出每年減少產生1%廢物量的目標一筆抹去;而且將「包裝廢物」和「飲品容器」等早該在2008年落實的生產者責任法規,如同「掃到地氈底」般置諸不理。

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陳曉雲批評,政府大幅增加末端處理設施,同時削減早年承諾的源頭減廢工作,他日焚化爐建成,只會燒掉大量有用資源,並且毀掉不少依賴回收維生的基層市民生計。她促請立法會議員要求當局痛改前非,推出以減廢為主導的廢物管理策略。

香港地球之友指出,政府吹噓49% 的回收率,卻無視每天扔到堆填區的9千公噸都市固體廢物中,仍有3,700多噸的紙類和塑料等可回收資源,佔廢物總量的42%。以今日帶到立法會的「保飯丸」膠料原料為例,每公噸售價可高達3,000元,回收有價,絕不應拿去一燒了之。況且,焚化可產生二噁英等致癌物,不利公眾健康。
源頭減廢創回收業

陳曉雲建議政府,與其動用265億元興建焚化爐及擴建堆填區,倒不如優先增撥資源推動源頭減廢,提供閒置的天橋底及空置街市鋪位,完善回收渠道。她認為,政府只要盡早全面落實生產者責任法規,便可大幅減少被平白浪費的資源,同時開創更多回收的就業機會,尤其有助紓緩低收入人士的生計壓力。

地球之友聯同「屯門基建民間監察」多名成員昨日在立法會外,向多個政黨和工會的議員代表請願,又遞上由回收塑料打成、命名「保飯丸」的膠粒原料,高叫「長備保飯丸,回收唔駛怕」、「不要焚化,我要回收就業!」等口號,要求當局履行承諾,優先落實生產者責任法規和廢物收費計劃,藉此減少廢物製造量,同時創造回收就業。

相關新聞
香港參與全球熄燈環保行動
環保團體促香港效法台北回收免洗餐具
香港自行研發首批環保電動汽車正式發售
香港學者研究環保充電器獲國際嘉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