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夫醫術高 能救活眾人眼裡的死人

文/顏丹
醫籍中記載的多位能起死回生的名醫,圖為示意圖。 (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591
【字號】    
   標籤: tags: ,

「起死回生」一詞最早出現在晉代葛洪寫的《神仙傳》中。該書記載著中國晉代以前近百位修煉出了神仙術的隱士或道人。能「行三十六術……起死回生,救人無數」的太玄女就是其中之一。

用神通能治病救人,這並非迷信或妄言,反而更加證明了源於道家修煉文化的古代中醫對「病」的理解與西方現代的醫學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比如春秋戰國時,扁鵲讓虢國太子起死回生,就曾明確說過太子其實並沒有死,只不過得了「屍厥症」而已。看著眼前的病人氣息全無,旁觀者大多只會對他們下「死亡判決」。但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生」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名醫孫櫓救活了難產婦人

在浙江東陽縣有位醫生名叫孫櫓,號南屏。他天性聰慧,與眾不同,尤其對醫術有著極高的悟性。他曾遇到一個姓單(shàn)的人,妻子因難產而死。但在死後第三天,那個女人的胸口仍有餘溫。他從單家路過,見到死者後,就立刻斷定女人並沒有死。後來,他給女人灌下一劑湯藥,就把她給救活了,而且她肚子裡的男嬰也順產出來了。

孫櫓有著過人的醫術,對治療疑難雜症也很擅長。有人頭上長了個瘤子,奇癢無比。他一看就說:「這不是尋常的瘤子,此為虱瘤,得把裡面的虱子都清理乾淨才行。」說完,他把瘤子切開,從裡面取出了好幾碗虱子。後來,那人就再也沒長過那樣的瘤子了。他的醫案還有很多,都被收錄在他自己編寫的醫書中。

名醫盛躍龍救活了將埋之人

在位於江浙的高郵州有位大夫名叫盛躍龍,號濟寰。因承襲了祖上的醫術,他給人治病時,總能收到奇效。一位孕婦出了好幾天痘疹,到第九天後就不省人事了。因無法判斷其生死,她家人便立刻去請盛躍龍。他一看就說:「這婦人還沒死,只因毒氣太盛,暫時暈厥了。」他開了幾副湯藥治療,那孕婦很快就甦醒過來了。

後來,他路過一處墳地,看到一位老人在那兒傷心地啜泣,就上前去安慰他。當得知眼前這位就是名醫盛躍龍後,老人便向他請求道:「我兒是昨晚剛過世的,懇請您看看,不知他是否還有救?」盛躍龍走過去看了看那個過世之人,然後準備了幾碗湯藥。給他灌下去後,那人就真的活過來了。

盛躍龍不僅醫術精湛,還十分樂善好施。他經常拿自己的診費來接濟貧寒的百姓,頗受當地人敬仰。

名醫馬更生救活了暴斃之人

浙江錢塘縣有位醫生名叫馬更生,字瑞雲。他年少時,曾跟著自己後來的丈人周先生學醫。沒過多久,他就十分精通醫理和藥理了,只是從未出手給人診治。

他丈人很喜歡下棋。一天正跟幾位高手切磋棋藝,有富貴人家來請。棋沒下完,他只好讓馬更生替他去一趟病家。馬更生看到病人後,只給他開了一劑湯藥,就把那人的病給治好了。

從那以後,他便聲名鵲起。有一次,他路過一戶人家,聽說裡面有人暴斃,便走進去看看。他一看那人就說:「他還沒死。」可那家人不信。他堅持往那人嘴裡灌進一碗湯藥後,很快就讓他甦醒過來了。

後來,他醫術見長,只要看人氣色、聽人說話,就能在一兩年前得知他人的死期。大家都被他神妙的醫術所折服,再去他家求醫問藥,就不找他丈人了,都指明了要讓他本人來治療。甚至許多年之後,當地人對他的醫術的讚譽依然流傳。

名醫方炯救活了被眾醫認定的已死之人

以前的福建莆田縣有位醫生名叫方炯,字用晦。他原本是讀書人,閒暇時經常去參加士大夫的文會。後來,他對醫術也頗有研究,能治療許多疑難雜症。

當時有位僧人突然不省人事了,別的醫生都說他是已死之人,不可能再救活了。可方炯去看過後,卻認為他並沒有死,於是想儘力一救。他找來一根竹管,把一些藥粉吹到僧人的鼻子裡去。過了一會兒,僧人就醒過來了。他開始不停地吐痰,足足吐了好幾升。沒過兩天,身體就完全好了。

方炯能妙手回春,經他救活的人不計其數。他給人治病,只收富人的錢,但沒花在自己身上,都用來周濟窮苦貧寒之人了。他晚年時著書立說,還帶了一個徒弟。那人原本也是讀書人,跟他學醫後,也成了當地頗有名氣的大夫。

名醫于應震救活了得傷寒而死的貢生

山東平陰縣有位大夫名叫于應震,號暘東。他自幼學儒,曾被選入國子監讀書。後來成了教授,也能講學了。他不但有學問,對醫術也很精通。

有位貢生得了傷寒,他家人派人用轎輦去請于應震。還沒到病家,他老遠就聽到院牆裡傳來悲愴的哭聲。有人出來告訴他,那貢生已經去世了。他進到屋裡,問那家人:「他前胸還有餘溫嗎?」他家人把身體貼過去,然後說道:「還有一點餘溫和微弱的氣息。」於是,他立刻調製了一碗湯藥,一勺一勺地餵那人服下。幾勺湯藥喝下去,那人就甦醒過來了。幾天後,他飲食如常,就像沒得過病似的。

參考資料:《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的中醫博大精深,某種程度上就在於它所蘊藏的神奇力量。望、聞、問、切是古代中醫的基本技能,診病方式看似簡單,但成效要想達到極高層次卻並非易事。這其中的每一項都神妙莫測。不抱著「普救含靈之苦」的「大慈惻隱之心」,古代那些藥到病除的醫術、能斷人生死的脈術都是練不出來的。
  • 中國古代醫者懸壺,大多都懷揣著濟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從豐富的史料中不難看到,「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寫在《大醫精誠》中的字句;「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已在歷代許多身懷奇術的醫生身上得以展現。
  • 死生有命,富貴由天。人一生的福、祿、壽乃至各種疾病的發作都是有定數的。時間到了,臉上的氣血之色、脈絡的運行狀況都會呈現出異常的變化。縱觀古今,惟有精通醫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讀懂身體密碼,參透箇中玄機。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高人,本篇將一展明朝幾位市井大夫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醫術。
  •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 and herbs on the table.English Transl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has the function of rehabilitation.
    歷代良醫不僅能治人久病不癒的頑疾,而且也多有在須臾間起死回生的醫術。掌握這種醫療神術的醫生,首先都必須有救人濟世的慈悲心和高尚的醫德。看清代名醫熊慶笏和劉道景起死回生的醫德、神術。
  • 針灸一些救命穴位,可以救治情況危急的病人。
    中國古代醫道相通,出神入化的醫術比比皆是,沒親見、親歷過的人或許很難相信。但許多醫生一針即瘥、一匕立起、一劑回生的案例卻被詳實地記錄在史籍中。無數個神奇的瞬間在過往千年中都真實地發生過。本來中醫就是「道家醫學」,有道之士自然能悟懂、參透人體之玄奧。
  • 中國古代有許多令人稱道的民間大夫,他們不僅醫術高,也是重德行善之人。對於他們施行仁術的功德,《太微仙君功過格》是這樣評定的:以符法針藥救重疾,一人為十功;小疾,一人為五功;施藥一服,為一功。
  • 望、聞、問、切的治病方法在中國古代被承傳了千年。僅切脈一術,就令人歎為觀止。無需用大型設備來拍片照相,亦無需將器械插入體內進行窺探。醫生僅用指尖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就能準確地查出病灶,並洞悉發病原因。西方的儀器構造精良,卻看不到遍及人體的脈絡運行。中醫通過切脈,就能立刻對症下藥,甚至藥到病除。
  • 在中國古代,沒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再聰明的人,也不會被名醫授以超凡的醫術。懸壺濟世、成為醫者之前,此人必得心懷仁善、且有著治病救人的志願。正因為心胸寬廣、豁達,只為福蔭於百姓蒼生,才放得下自己的名利得失,才會一心利他卻不求回報。
  • 「人死不能復生」,這是現代西醫在病人停止心跳後、感到束手無策時,常用來安慰其家屬的一句話。無論家屬再怎麼請求,能力有限、相信眼見為實的西醫大夫都很難再去試著挽救病人的性命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