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憶往 帶給銀髮族力量

人氣 98

【大紀元2011年0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羽鈴編譯報導)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個令人熟悉的故事:一位專職教師敦促她的學生深入內心去挖掘個人奮鬥的隱密細節,因為與人分享往事,對那些學生的生活影響很大。所不同的是,大多數學生都老得足以當教師的父親或母親。

瑪麗‧珍‧羅勃茲(Mary Jane Roberts)寫作班上的學生平均年齡是80歲。前排坐著最忠實的學生,擁擠的程度,她說:「就像交通阻塞一樣,」常常充斥著拐杖和輪椅。

據《紐約時報》報導,18年來,62歲的羅勃茲,每週六早上在艾莫理妥斯學院(Emeritus College)教授她稱之為「自傳」的課程。這是座落在洛杉磯沙灘邊緣聖莫尼卡學院(Santa Monica College)專為老人所開的一門課程。她教授兩批不同世代的學生,第一批是經歷過二戰時期的人,而目前一批50幾歲的學生則來自非常安逸的郊區世界。

這是一個「表演」課程,注重分享寫作內容大過於探討風格。羅勃茲認為,對她的學生來說相信環境安全、同儕是很重要的。羅勃茲仍然記得,一位達郝(Dachau)集中營生還者,從來都不曾在班上談論自己的經歷,直到有一天,他站起來讀一篇集中營獲釋的報告,「他哭了10分鐘」她說:「當他起身告辭時說:『這是50年來,我第一次覺得獲得自由。』」

透過這些故事不只讓老人家獲釋,也讓他們感到舒適。因為長期保留的記憶比新近的記憶容易想起。洛杉磯加州大學老化中心主任蓋利‧斯莫爾(Gary Small)博士如此表示。

學生們選擇正規的方式上課。他們排排坐,就像傳統的教室那樣,一個接一個輪流上講台去使用桌上的麥克風。每個學生都會輪到上台讀一篇自傳範文,並聽取其他學生的反應。當羅勃茲批改自傳時,她發現學生很少把她的建議納入他們的定稿中,因為他們對於講述他們的往事比改稿更有興趣。

許多人已經過逝的第一批學生,急於說出他們的往事,因為他們看過太多又保持沉默太久。2008年過世的朵拉.華倫(Dora Warren),8年前來上羅勃茲的課程。她在上課中坦白說出自己的經歷:1935年還是年青女子的她逃離波蘭,居留古巴,帶著一個幼兒守寡,在洛杉磯經營一座收支勉強平衡的加油站。

她幽默的兒子哈利‧謝瑞爾(Harry Shearer)說,這個課程是「她每週及晚年生活的高潮。我媽媽是東歐人,在與歐普拉式公開談論情感的相反文化下成長。」謝瑞爾在e-mail中寫道:「人們傾向隱藏自己的感情,特別是跟全家人大量滅亡的創痛有關。艾莫理妥斯是我母親願意大聲分享不愉快往事與感情的地方。課程以互相扶持與座談方式進行,似乎把她埋藏很久的往事及細節自記憶中牽引出來。」

華倫太太過世三、四年間,她的同學約10人相繼死亡,同時又有新的一批80歲學員加入說故事行列。羅伯茲提到50幾歲新團體時表示:「50幾歲世代,很少人有創傷經驗,互相較勁找工作、搬到城市或海岸、組織家庭才是他們注重的事。」

斯莫爾看到老人繼續教育的正向力量與他在團體治療中發現的一樣,他說:「當團體成員認同其他人的背景與經驗時,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療。」老師在教授過程中也有收穫。「我從學生那兒學到一切。」羅勃茲說:「最重要的是,不僅要讓自己度過世界上最可怕的事,還要更加茁壯。」◇

相關新聞
主婦好幫手 廚房剪刀處理9類食材超俐落
為什麼有些人不喝酒也會醉? 專家解析原因
安寧病房護士經驗談:臨終者最驚人的3件事
咖哩飯醬汁該放左邊或右邊? 日本網友投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