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棟:台印合作潛力大

標籤:

【大紀元10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宏儒新德里10日專電)印度-台北協會會長羅國棟表示,台灣如何發展具競爭力全球製造業,對經濟起飛中的印度非常重要。他說,從資訊科技,到食品加工、花卉栽培及漁業,都是雙方潛在合作領域。

今天是中華民國建國100年國慶日,「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特地以問答方式刊登對印度-台北協會(India-Taipei Association)會長羅國棟(Pradeep Kumar Rawat)專訪,內容分享他所認知的台灣成長歷程,以及可能帶給印度的機會。

羅國棟表示,印度的多元、文化和語言,對台灣人而言著實不可思議。許多台灣人組成印度舞團,推廣奧迪西舞(Odissi)、婆羅多舞(Bharatanatyam)和卡薩克舞(Kathak)。瑜珈也跟印度有關,但已成為超越文化的活動。

他說,大部分台灣人認為印度人很聰明,數學很強。近來有越來越多台灣人關注印度經濟發展,並且留下深刻印象。

那麼,台灣的成長歷程給印度什麼啟發呢?羅國棟認為,台灣如何發展具競爭力全球製造業,對印度而言非常重要。

他說,台灣將合約製造徹底改革,把產品拆解成不同零組件,組裝前分別在不同地點生產。由於每個階段都在最佳條件下進行,整體生產成本自然也跟著降低。

農業是台灣另一強項。他表示,台灣農業科技並非資本密集,而是靠掌握竅門以提高產量。另外,台灣的便利商店除了讓你採購,還可以寄東西、買票、繳費。他認為,這套零售體系絕對可以複製到廣大印度鄉間。

而在回答印度是否能吸引台灣投資製造業提問時,羅國棟不諱言,要招商引資,印度必須改善設施。他說,任何來自台灣的投資都期待有1個真正的單一窗口執行審批。同時,需求暢旺導致台資企業受僱勞工常得加班,但這在印度行不通。

再者,台資企業傳統上與在地夥伴分工,前者只管全球供應鏈的整合,如何符合生產地點的規定則由後者負責,但「夥伴關係的環境未臻成熟」。

他認為,在吸引台商的同時,印商也要注意台灣,尤其是在科技採購方面。

羅國棟最後表示,台灣常將「資訊科技」(IT)這個詞解釋成「印度-台灣」,軟體和硬體分別是兩者的強項,合作空間極大。此外,食品加工業、花卉栽培業、漁業,都是雙方可以合作的領域。他強調,台印潛在合作領域很多。

相關新聞
經濟合作組織:全球經濟復甦增強 危機並存
台菲經濟合作會議  馬尼拉登場
台印經濟合作  6領域為重點
促經濟合作  菲總統將訪美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