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融資終結 大陸房企掛牌套現成風

人氣 7

【大紀元2011年10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資金來源幾近枯竭、宏觀調控進入樓市冰河期、銷售低迷,大陸的一些中小型甚至大型地產商最近驟然陷入資金緊張的境地。股權轉讓、併購在今年的發生率遠較往年為多,賣掉公司套現離場成為部份房地產企業無奈的選擇。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房地產板塊利潤下降及實力較弱的地產商出局,房地產業重新洗牌幾成定局。

融資環境惡化 大陸房企現掛牌轉讓潮

北京中原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房地產企業累計股權併購數量達到87宗,總交易金額256.65億,而2010年同期只有61宗,125億。

10月20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對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四大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房地產企業進行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在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的房地產企業或項目出現了井噴,總數超過600宗。

掛牌數量最多的在重慶產權交易所,房地產企業或項目達到559個,掛牌總金額高達 64億元,其中27個項目掛牌價格超過5000萬元,其中15個項目超過1億元。

「目前已經開始出現因為資金壓力而被迫出售項目的案例,出於資金週轉的需要,出售部份資產相比賣房子要容易而且快很多。」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這使得併購的案例在逐漸增加,預計在下半年這一趨勢很可能繼續加強。

中原中國地產研究部高級經理劉淵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貨幣緊縮政策還將持續,中小房企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民間高利貸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隨著限價、限購、限貸及房產稅等樓市政策的調控已經進入到中場,目前樓市直接表現就是成交量大幅萎縮,資金鏈隨時有可能斷裂。

劉淵認為,銀根收緊令房貸更難以落實,成交量持續下跌,如果調控政策持續執行下去,中小房企由於沒有更多的融資渠道,年底二、三線城市出現「破產潮」將在所難免。

樓市低迷 部份央企抽身離場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聯合發佈的央企轉讓信息顯示,掛牌房地產信息共50條,其中掛牌價格超過5000萬元的項目共有36個,11個項目超過1億元,總共轉讓金額高達130億元。

對此現象,北京大學房地產發展研究基金中心副主任杜猛博士和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雲峰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這種趨勢正是房地產業重新洗牌的表現。

杜猛分析說,很多中小開發商進行掛牌轉讓,是由於資金鏈斷裂迫不得已。同時,有些資金實力雄厚、有很好的品牌效應的大開發商,甚至是大型央企也加入到這個行列。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因為受國資委要求,部份央企要退出房地產市場。二是住宅產業的商品房板塊利潤下降,而央企壟斷性主營業務利潤增加,對央企來說,這是一個識時務的選擇。

陳雲峰則表示,目前全國有房地產企業3萬多家,但未來只需要300來家有實力的大企業就足夠了。

劉淵認為,由於上市公司可以從海外融資等渠道獲得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對於一些大型的有背景的房企來說,即使資產負債率高也不影響企業的發展,許多中小企業倒閉,更有利於它們在房市的擴張。

而調控政策的持續,使得強者愈強,可以通過其他核心業務來互補。8月29日,首鋼地產有限公司發佈轉讓旗下房地產業務股權的公告,北京首鋼融創置地有限公司50%股權在北交所掛牌交易,掛牌價格為14.5億元。

而重慶首金地產工程部負責人焦工則對大紀元記者透露,其背後的首鋼集團雖然也屬於央企,但集團公司還是很看重房地產這塊業務在重慶的發展,並不打算退出重慶房地產市場。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6千億巨額債務 大陸房企浮現不安全信號
大陸多地房價逆市上漲 新「地王」再現
98家上市房企債務萬億 北京房價下跌
資金鏈緊繃 大陸中小房企年底恐現破產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