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華爾街的華人核子博士

人氣 2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劉菲艾爾蒙地市報導)華爾街究竟是怎麼回事?金融海嘯為何會發生?就在「華爾街」隨著「佔領運動」再次走入傳媒的風頭浪尖之際,一部由華人銀行家口述、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會長谷冬執筆的《首位縱橫華爾街的華人核子博士——我在所羅門兄弟的歲月》引起了華人讀者的興趣。
  
據谷冬介紹, 主人翁「吹打」(Trader,交易員)堅是一位年年考第一的香港華仁仔,移民美國後以二百高智商連跳數級,19歲考入麻省理工學院(MIT)核子科學系攻讀博士,並以全系第一名成績獲得學位。曾獲物理學會全球最佳博士論文獎,學成後卻陰差陽錯投身到90年代美國最權威的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從事債券研究。兩年後升為副總裁,開始做「吹打」,三年後成為該行亞太區衍生工具市場主管,縱橫馳騁在紐約、東京、香港三地。所羅門兄弟被花旗收購後,他轉投某大投資銀行,成為主管東南亞及亞太地區股票部門的總經理,受公司條例所限,隱去真名,而以「吹打堅」來代替。
  
作為華爾街的「新生代」,吹打堅經歷了震撼亞洲的金融風暴和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他在書中指出:華爾街用人十分嚴格,頭腦不靈活、沒有高學歷做墊腳,休想跨越門檻。華爾街又像一個大洗衣機,一旦踏進就身不由己地滾轉不停。華爾街奉行赤裸裸的拜金主義,既要臉皮厚又要有實力,敏感謙讓者沒有立足之地,同時華爾街也是薄情寡義之地,無論你曾經創造出多麼輝煌的業績,也不免一朝失足被掃地出門。即便經受了上述各種考驗,要想在起伏無常的華爾街倖存還需要運氣,因此吹打堅的同事們各有古怪的迷信。
  
金融海嘯發生後,大家都把矛頭指向華爾街人,罵他們貪得無厭、無法無天。譴責「貪婪」更是此次佔領華爾街運動的主要口號之一。谷冬認為,華爾街代表了資本主義的根本,高薪與分紅伴隨的是巨大的風險和每天十幾小時的辛苦工作,「這不單是華爾街的問題,這是世界的問題、人的問題。」他還指出佔領華爾街運動的致命弱點是沒有集中的目標、領導和要求:「佔領運動有他們的道理,但是不能解決問題。你能推翻銀行嗎?訴求太多不能集中就無法解決。」同時他也認為佔領運動一定會給華爾街帶來影響,因為「不合理的就一定要改。」
  
上週四,另一位資深華爾街投資家彼得‧希夫(Peter Schiff)主動打著「我是1%,咱們談談吧」的標語來到佔領運動發源地紐約 Zuccotti公園,與抗議者發生了熱烈的討論。他試圖說服抗議者:與其抗議華爾街不如抗議給華爾街救市金的政府。
  
谷冬本名張兗平,學過新聞、經濟、攝影、廚藝,當過記者、編輯、編劇等,著有《浪花集》《迷茫的東瀛》等散文集。《我在所羅門兄弟的歲月》是谷冬第七部作品,其詼諧的港式口語繪聲繪色,令人彷彿身臨其境。該書經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出版後,要求寫續集的呼聲頗高。谷冬透露,目前正和吹打堅醞釀一本關於股市投資策略的新著。

相關新聞
「克勞澤獎」得主黃信元:提出好問題更重要
加州男子引導客戶虛設公司逃稅 被指控欺詐
房源緊俏 賣房是時候嗎?資深經紀人解惑
加州熱門城市 加價20萬美元才能買到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