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15位學者聯名呼籲取消高考戶籍限制

人氣 20

【大紀元2011年10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蓮報導)近日,大陸十五名學者及社會人士聯名上書中共國務院,呼籲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戶籍限制。建議書寫道,中國高考招生「戶籍壁壘」已經造成社會問題。有資料表明,這一社會問題同時反映出來的兩大弊端:一是隨遷子女無法就地參加高考;二是造成了大量高考移民。

高考戶籍限制的兩大弊端

《法制晚報》10月24日報導,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著名法學專家郭道暉等在內的十五名學者及社會人士,聯名上書中共國務院,呼籲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戶籍限制。建議書中寫道,目前中國高考招生的「戶籍壁壘」,已經造成社會問題。

有資料顯示,長期以來,高考戶籍限制帶來兩個方面的弊端:一是隨遷子女無法就地參加高考。眾多的外來人口長期在城市工作生活,他們的孩子在城市上學長大,可當這些孩子要上高中時,高考戶籍資格的限制又會逼著他們離開城市。

二是帶來了高考移民問題。由於各省高考錄取計劃的不同,不同省份在高考上競爭激烈程度也大不一樣。北京等地的錄取分數線比其它地方低得多,其高考競爭的激烈程度比其它地方小得多。結果像北京這樣高考錄取計劃最多的城市和錄取線低的貧困地區,形成一個「窪地」,造成很多高考移民問題。

「政府應幫助扶持教育,而不是降低錄取分數」

山東大學教授孫文廣向大紀元表示,多少年來,大陸的一些知識份子就在呼籲取消戶籍限制,高考要一視同仁。

為甚麼這個戶籍制度還存在呢,而且實行了50多年?孫文廣認為,保持一些人的特權是一個重要原因。那些高官們的子女都在大城市,高考、找工作都能得到優惠。

原河北電台編輯朱欣欣向大紀元表示,很多年以來,官方都是以不同的地區教育、文化發展的基礎不一樣為理由,在不同地區設置不同的高考錄取分數線。表面上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從公平競爭、平等教育的角度看這個理由就站不住腳。

他認為,既然是全國院校招生就應該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無論是北京、上海、大城市還是偏遠的地區,都應該一視同仁體現競爭的平等性。否則人為定的分數線有很大的彈性,也為各地的地方利益、不公正的規則留下空間,也容易導致腐敗,所以學者的呼籲是完全正確的。

浙江中學老師李銘(化名)認為,先錄取那些高分的學生,這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但是中共政權這些年把所有的公共資源,應該大家公平享有的權利,拿來作為獎勵或者是對某一個群體的補償、安撫,以此來減少對他們的反對情緒。

「如果說哪個地方的經濟很差,是政府要去幫助扶持那裏的經濟,發展教育,提升條件,而不是用降低高考錄取分數這種辦法解決問題。這一些有權、有錢的人就鑽這個政策的空子,享受這項政策。」

「高考移民」產業化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河南省洛陽市的「高考移民」已成半公開產業。來自重慶等地的多所中學在洛陽當地媒體上明目張膽地刊登廣告,大張旗鼓地展開「招生」爭奪戰,其實質是以招生為名收取高額費用,幫助考生違規辦理戶籍、學藉以實現異地高考。

有評論稱,「高考移民」在洛陽能夠大行其道,甚至成為一條「產業鏈」,僅憑招生的幾名教師或一兩所學校是絕難完成的。「高考移民」能成為「公開產業」,對應的是相關高招監管措施的缺失。而從學籍到戶口能形成「一條龍服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相關招生環節絕非個別人被「公關」。

2010年6月2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法院一審,對該區公安分局原戶籍協警李某進行了公開宣判。其利用職務之便,採用補錄虛假戶籍信息、變更虛假戶籍信息等方式,為13名非寧夏籍高中學生辦理入戶登記手續,牟取非法利益8100元。

(責任編輯:徐亦揚)

相關新聞
高考零分成績單熱傳 引瘋狂圍觀
高考狀元家中一貧如洗 外地打工掙學費
港大錄取291名內地生  17名省市狀元
西安院校招生亂象 校長:我們就是要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