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報導

【水彩行家】澄澈——吳冠德個展

水彩創作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
font print 人氣: 132
【字號】    
   標籤: tags: ,

「面對澄澈如鏡的溪水,讓人不知不覺地放下雜念、沉澱心靈。水彩畫本身以水為介,水的謙卑、包容、化解、柔韌、滲透、浸蝕、變化多端…等特性,使創作媒材與描繪對象的特性合而為一。
藝術創作也如明鏡般澄澈的溪水,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人格…都會自然地在作品中映出最真實的樣貌。」
-《吳冠德寫於此展創作自述》


源頭活水 水彩、畫布 2011 53×45.5

這些年來吳冠德一直不間斷地在山林河海間寫生,每個寫生的當下是所有感官的總和,不只是來自視覺的色彩、造型、明暗、光影…透過觸覺感受空氣中的溫度溼度,泥土草地的芬芳,風吹樹梢、流水潺潺的輕響…都在他筆下成為畫中的一部分,每一筆都是當下的情緒,以及物我存在的狀態,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對自然的濃郁情感。
吳冠德此次個展較以往著重寫生之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展出多件50號、80號大型水彩創作中,將自然形象消化,以主觀意念表現內心所體會的自然,畫面更為純粹精煉,視野更為開闊,內容多以水為描繪對象,大膽的筆觸中表現水彩明透卻無法一眼看透的豐富層次。


靜觀 水彩、畫布 2011年 116.5x80cm


此展另一個特別得地方在於創作基底材的嘗試,他在自己打底的畫布上畫水彩,既可以充分控制底材的吸水與顯色性,且不受畫紙尺寸限制,畫布本身的彈性也能在來回運筆時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畫布纖維滲透暈染的特性與水彩紙類似,但又極具布面本身質感的獨特魅力。


泣露千般草 水彩、畫布 2011年 145.5x97cm


泣露千般草局部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曉寧老師的畫作以豐富的層次見長,色彩厚實卻不失水彩的透明性與流動感,作品著重結構佈局與視覺美感。音樂科班出身的她,巧妙擷取音樂元素,將旋律與節奏的深刻體會融合於繪畫創作中,欣賞她的畫作很難不被隱藏在畫面裡的韻律節奏給吸引。
  • 誠如鄧國強老師說的:「他把不美的立體派變美了,題材多元的表現出靜物、人物、風景,讓觀賞者在體驗立體主義的面貌的同時也欣賞了印象主義對自然光影解讀的精神,這些他都做到了」
  • 這次的「水彩門診」單元比較特別,因為生病的是我自己,我為自己看病,拿自己開刀。以下的四幅畫,雖然已畫完一段時日,但看來看去總覺得有些不妥,我大約知道它那裡犯了錯,但為求慎重,一直不敢貿然更改。 但,醜媳婦總得見公婆,最後,我終於鼓起了勇氣,為自己動了整型手術。
  • 以春夏秋冬不同季節參訪杉林溪園區所見到的鳥類,加上台灣常見的鳥類為題材所創作的作品...
  • 杉林溪森林遊樂區的自然教育中心在2011年六月五日正式落成開幕,基於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特別邀集會內許多著名水彩畫家共同以台灣地區大自然中常見的鳥類為主題展出作品30件,其中包含以杉林溪地區所見的鳥類為代表;這些作品多是協會在這一年多來,以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裡參訪杉林溪的園區中所見到的鳥類,再加上以台灣常見的鳥類為題材所創作的作品,這個展出在杉林溪紅樓二樓展場共展出兩個月,這裡由參展畫家的作品中各精選一幅與同好分享。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