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峰會 中共區內外交成焦點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浦慧恩綜合報導)亞太經合組織(APEC)高峰會即將在夏威夷檀香山召開,中國的對外政策將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輿論認為中美雙方領導人握手言歡的融洽氣氛僅限於APEC峰會現場。不過在實際的外交事務方面,中國將會發現,自己與亞洲各國的經濟往來並沒有轉化成政治信任,相反的,帶來更多的敵對和不確定。

外媒:中方亞洲外交成焦點

路透社的報導還說,隨著明年中共領導人換屆的逼近,中國在外交政策上繼續奉行擱置爭議的作法。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尋求與越南、菲律賓緩和爭端;在日本最近逮捕一名中國船長後也避免激化衝突;在與華盛頓交往時,也在人民幣匯率、貿易、安全、朝鮮以及台灣等議題上,力求克制。

路透社援引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系教授孫學峰的話說,中國有被利用的感覺。中國推動了亞太區域的貿易和繁榮,但區域安全環境卻更加惡化。這讓北京有些迷茫,不知該如何回應。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教授時殷弘就直言,迷茫是正常的,世界局勢變化大、挑戰多,各國都感到迷茫。但是中國必須瞭解,經濟力量不代表外交優勢。

中方學者:經濟代替不了外交

「經濟上的影響是有作用的,但是政治外交關係是獨立的領域,你不能說貿易量大了,外交關係一定好。貿易量大本來是有利因素,但可能引起對方一些想法,東南亞國家甚至包括日本,在中國的GDP成為全球第二後,日本可能有些失落,這種心態會影響他們對中國的政策和關係。」

中國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蘇浩對美國之音表示,許多亞洲國家,特別是與中國有領土或海上糾紛的國家擔心,這些爭端將朝向不利於他們的方向解決。他們的利益無法獲得保障,加深了這些國家對中國的憂慮。

蘇浩:美國重返東亞使局勢更加複雜

蘇浩說,「這一年來美國一系列的戰略調整,甚至一些重要的安全上、外交上,在東亞地區的強化,給一些周邊國家一定的支撐,使他們有一種平衡力量,更多自信地和中國討價還價。同樣也採取更多的行動,所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可能更多的是因為國際環境的變化所導致,而不是中國的外交失誤所導致的。」

路透社報導說,近來中國官方媒體常常以美國有意對中國形成「包圍圈」進行評論,例如他們認為緬甸決定暫停興建密松水壩是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等。

另外,時殷弘認為,外交關係本來就是一場交朋友的競爭,美國的亞洲外交做得好,相對就顯得中國對亞洲的重視不夠。蘇浩也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是許多爭端的主要一方,必須維持相對穩定的外交政策,以理性的立場來處理亞洲外交事務,避免採取強硬立場讓情勢更加複雜化。

美方:履行承諾 應對共同威脅

近期隨著伊拉克局面的穩定,美國將重心再次轉向東亞。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近期談到亞洲安全戰略時表示,「雖然與中國發展軍事關係對我們的利益至關重要,但是我們不能容許讓這種關係的發展而主宰我們的想法、計劃和決定。我們在這個地區還有其他重要的長期安全承諾,需要我們深化和擴展。」

馬倫上將讚許日韓兩國支持美國在全球的安全努力,並表示會履行對日韓兩國的安全問題上的承諾。他接著表示,美國將擴大與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以及該地區其他國家的軍事安全合作。因為是應對他們的主權和安全所受到的共同威脅。」

(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新聞
APEC峰會 奧巴馬聚焦亞洲
APEC貿易便捷省六百億美元
搞飛機  APEC台部長出發延宕
各國要人齊聚APEC 夏威夷生活受干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