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突擊花錢成慣例 誰憐民生苦

陳思敏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25日訊】年終將近,大陸前三季不到七成的財政支出執行率,嚴重落後的進度一如往年,這也意味著年年嚴禁卻年年重演的「突擊花錢」,又將如火如荼的全面上陣。要在今年剩下不到40天的時間,「消化殆盡」3.5萬億的納稅人血汗錢,不但金額創下歷年新高,各級政府的敗金速度與程度也同樣令人看得心在滴血。而上至總理下至財政首長的三申五令,都不敵各級政府的花錢如流水。

預算執行並非「節約有功」,而是「限時清空」的績效評量,讓各部門及各單位理直氣壯的不花白不花。而政府採曆年制從1月1日起算的會計年度,卻碰上3月開議的全國人代大會,曠日費時的審批流程及「前少後多」的撥付進度,導致年初的預算資金要遲至下半年才能順利到位,也讓每年超過30%的預算額度,必須壓縮在一、二個月之內火速清倉。而「要五毛給一塊」的預算編列,使得每年以千億倍數遞增而亂花也花不完的行政經費,因過期作廢,有餘上繳,更讓執行單位千方百計的吃乾抹淨。

但天價的財政預算到底怎麼花?又花到哪裡去?是圖利兼收賄的政府招標,看看年底到處都是鋪好又挖的「拉鏈道路」,買高不買低的「天價採購」……。也是假公濟私的貪污自肥,不論是以iPod touch當做移動硬碟,或是以iPhone 4作為手電筒的支出科目……。更是為了個人官運而「跑部錢進」的向上打點變相的送禮賄賂,看看北京周邊一到年關生意火紅的休閒場所與精品商店。

各級政府年底有錢大肆揮霍,但攸關民生福利卻異口同聲「債務纏身,資金緊張」。打著人民政府招牌的「和諧社會」,並存著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官員高檔酒店胡吃海喝,農村孩子的營養午餐卻沒有著落;可以花23萬一棵的羅漢松樹綠化市容,卻沒有額外預算補強年久失修的校舍;可以為公務車每週換一個輪胎,卻擠不出微薄經費汰換老舊校車;可以添購百台電腦堆積倉庫,卻無法改善學童輪流共用課桌椅的窘境。

當GDP節節高昇,但人民福祉卻低得可憐,占財收7.4%的社福支出遠遠落後美國的42%與英國的49%,只有高居世界第一的政府行政費用,與名列全球第二的稅負痛苦指數能夠超英趕美。而人民殷切期盼的個稅改革只聞樓梯響,而財稅專家認為「重要性僅次於憲法」的《預算法》修訂,從2005年起進入修改程序後,至今仍然躺在全國人代大會的議程裡不省人事。

有專家表示,《預算法》的修訂,在技術上從來都不是困難的問題,但實際上改革的可能性卻微乎其微。因為體制缺失所交織的龐大利益,以年底突擊花錢行權錢交易的腐敗迴圈,在中央部門存在的弊端遠比各級政府嚴重千萬倍。

當局口口聲聲:「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但先富沒有帶動後富,反而是改革發展的成果被少數人佔有享用。否則,黨如何解釋,當高官富豪忙著捲款移民,普羅大眾卻被「三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農民失去土地,人民醒來發現家不見了,看病就醫苦不堪言,甚至小孩坐著校車死在上學的路上;更不要說比比皆是的天價公款貪污。

相關新聞
官場腐敗民遭災 (詩)
陳良宇下台 中國官場腐敗內幕仍未揭開
黃菊應對上海官場腐敗負主要責任
中國地方政府樓房豪華和官場腐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