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話臘八

翔龍
font print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臘是指古代在陰曆十二月舉行的一種祭祀,所以又稱陰曆十二月為臘月。

《郊特牲》之中記載說:「蜡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蜡(音讀zha)祭儀式結束以後,古人要進行宴饗活動,用新產的黍糜作粥,大夥兒聚餐歡度佳節。最初的蠟祭,也包括祭祀祖宗在內,後來發展成以祭祀祖宗為主,稱為臘祭。

後佛教傳入我國,而陰曆十二月初八日則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成道日。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原來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子,他見天下生靈均受到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折磨,便決定捨棄王位尋找能夠助人解脫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的修煉方法。

然而,經過許多困難,也尋找了很多地方和修煉團體,釋迦牟尼發現這些都不是能真正使人解脫生、老、病、死等痛苦的修煉正法。於是,決定自己修煉參悟,這時他正好來到印度河畔的,就在這裏苦修六年,在臘月八日那天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

在這六年的苦修中,釋迦牟尼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人們每年在臘月初八這天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屆時供佛,稱為臘八粥。

於是,「臘八」就成了我國佛教的盛大節日。

古時,在每年臘月初八以前佛教各大寺院便會清掃佛殿、擦洗貢器,有些寺院還會仿效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故事,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然後將收集來的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材料煮粥。

煮粥要用銅鍋溫火整整熬一個晚上,第二天,要先用熬好的臘八粥供佛,每尊佛、菩薩、羅漢像前都要獻供,同時要舉行誦經活動,八音鼓樂,香煙、蠟光,很是莊嚴隆重。然後才是僧眾自食和對外施捨。

後來,臘八喝粥在民間相沿成俗,民間傳統臘八粥,講究選用八種主料,八種佐料,以與臘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南宋陸遊詩中說:「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在這寒冷的冬季,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確實也屬於美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評論